简析译注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五)《陈情表》译注商榷题目

更新时间:2024-03-27 点赞:9035 浏览:274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课教材,从总体上看,是编得相当成功的。尤其是其中的文言文部分,无论选材,还是注释、翻译,基本上都做到了简明扼要,清楚准确。
笔者因为教学需要,作了一些钻研,发现教材中部分文言文的译注、串解存在着一些问题,兹以苏教版必修五所收的李密《陈情表》为例,酌举可商可补者。未逮之处,请达者董之。
1.强近
《陈情表》:“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教材:“[外无期(ji)功强(qiǎng)近之亲]外面没有什么近亲。”在解释了“期功”所指的“期服”和“功服”之后,指出“期功”“这里指血缘关系较近的亲属”;解释“强近”为“勉强接近”。(45页注(17))
按:教材用“勉强接近”来解释“强近”,为“强”标注(qiǎng)(勉强)的读音,似都值得商榷。
首先,从上下文看,李密是讲述自己家贫亲寡,势单力薄。既然“期功”是“指血缘关系较近的亲属”,也就是近亲,那就不是可以勉强接近的亲戚了,而应是经常走动、交往较密的亲戚。
其次,从古书中“强近”一词的使用情况看,也不是教材所理解的意思。
南朝梁王僧孺《与何炯书》:“外无奔走之友,内乏强近之亲。”
《隋书·许善心传》:“而单宗少强近,虚室类原颜,退屛无所交游。”
《旧唐书·张孝忠传》:“家既贫乏,且无强近至亲。”
这些例证中,“强近”都应该解作“有力亲近”,通常都是指近亲、至亲。《旧唐书·张孝忠传》这例以“强近至亲”连言,尤其明显。
“强”(qiáng),也作“彊”,从先秦以来就有有力、强力义。《诗经·周颂·载芟》:“侯彊侯以。”毛传:“彊,强力也。”“强”与“近”连用,常指有力亲近(的亲戚)。通常,血缘关系越近的亲戚越容易密切交往,互相之间也越容易鼎力相助。远亲则要逊色很多。李密“外无期功强近之亲”,是说在外没有那种(能)有力(相助)、(可以)亲近的近亲,与下句“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家里没有可以照应门户的儿童)相对,都是形容家道不济、孤立无援的境况。
2.逋慢
《陈情表》:“诏书切峻,责臣逋慢。”教材注:[逋bū慢]逃避,怠慢。(46页注(15))
按:如教材所释,是把“逋”和“慢”分为逃避和怠慢两个意思,值得商榷。
“逋”,《说文解字·辵部》:“逋,亡也。”本义是逃窜、逃亡。由此引申,就有稽迟、拖延义。《广雅·释诂四》:“逋,迟也。”《六臣注文选·陈情表》“责臣逋慢”一句下,唐李周瀚注:“逋,缓。”都可证明。“逋慢”犹言怠慢,延误,由词义相似相近的两个语素构成,在训诂学上称为同义(近义)连文。
查检古书可以发现,“逋慢”一词的用例并不鲜见。
晋齐王攸《议按吏教》:“夫先王驭世,明罚勅法,鞭扑作教,以正逋慢。”
晋卞壸《奏弹尚书丞郎事》:“而昨左右二丞及诸皆出,唯次直二郎在役,使有兵火警急,便为无复行事者。……此之逋慢,莫斯之甚。”
《魏书·太宗纪》:“刺史守宰,率多逋慢,前后怠惰,数加督罚。”
这些“逋慢”的意思都和本课相同。尤其是《魏书》一例,先说“逋慢”,后说“怠惰”,说明二词意思相同。
这样看来,课文“责臣逋慢”就是责备我怠慢、迟缓,意谓不马上接受委任,走马上任。不应把“逋慢”分成两个意思。教材之失,在于没有明了“逋”也有近似于“慢”的词义。
3.伏惟
《陈情表》:“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教材注:[伏惟]伏在地上想。旧时奏疏中下级对上级常用的敬语。(46页注(22))
按:编者对“伏惟”的两句解释,有些模棱两可。前句是坐实的解释,即把“伏”解释为“伏在地上”;“惟”解释为“想”。后句又说它是“敬语”。未免自相矛盾,不能不让人产生疑惑。
假如单从字面上看,把“伏惟”解释为“伏在地上想”,“伏”和“惟”都落实了,是说得通的。但如进一步联系古书用词习惯,就可发现,其实“伏惟”就是下对上的敬语,通常用在给上司、皇帝的奏疏、信函里,意思相当于“念及”、“想到”。
“伏惟”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汉。
司马迁《与挚伯陵书》:“伏惟伯陵材能绝人,高尚其志,以善厥身。”
杨恽《报孙会宗书》:“伏惟圣主之恩,不可胜量。”
这是给上司、权贵的信。
杨雄《剧秦美新》:“臣伏惟陛下以至圣之德,龙兴登庸。”
《后汉书源于:期刊论文www.618jyw.com
·光武十王·东海恭王彊传》:“为皇太后、陛下哀怜臣彊,感动发中,数遣使者太医令丞、方伎道术,络驿不绝。臣伏惟厚恩,不知所言。”
《后汉书·桓郁传》:“臣伏惟皇帝陛下,躬天然之姿,宜渐教学。”
蔡邕《让高阳侯印绶符策表》:“臣稽首受诏,……恍惚如梦,不敢自信。臣伏惟糠粃小生,学术虚浅。”
这几例都是给皇上的书信、奏疏。除了杨雄是西汉人外,其他几位都是东汉人。
“伏惟”一词后代多有沿用,并且使用范围已经扩大,不限于臣对君、下级对上级。
有晚辈对长辈。如《孔雀东南飞》:“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这是儿子对母亲。
有生者对死者。如东汉阙名《漢益州太守北海相景君銘》(漢安二年):“伏惟明府,受质自天。”这是生者为死者所作墓志铭中的文字。
当然,尽管使用范围有所扩大,但总的来说,也还都在下对上的大范围内,包括晚辈对长辈、墓志铭执笔者对已故的太守等,都是。
明白了“伏惟”的含义和用法,知道其通常作敬语,犹言念及、想起,则翻译、串讲就不会产生偏差,不至于将其解释为“伏在地上想”了。源于:论文例文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