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归因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归因及干预对策

更新时间:2024-02-04 点赞:5407 浏览:1534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职业倦怠是指那些服务于助人行业的人们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所经历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即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降低。教师职业倦怠不但极大地危害教师的身心健康、教师专业发展。而且严重影响教育事业及至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文章在分析教师职业倦怠成因的基础上提出干预对策。
关键词:职业倦怠;情感耗竭;自我效能感;心理干预
1009—4156(2013)01—088—03
职业倦怠的概念是1974年美国心理学家鲁顿伯格首次提出的。职业倦怠是指服务于助人行业的人们在体力、精力和能力上都无法应付外界的要求而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情感耗竭是指个体的情感资源过度消耗,疲乏不堪,精力丧失;人格解体是指个体对待服务对象的负性的、冷淡的、过度疏远的态度;个人成就降低是指个体的胜任感和工作成就的下降。来自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由于职业倦怠,每年的损失达三千亿美元左右。职业倦怠不但给人带来不良的情绪,而且影响我们的人际关系、快乐和工作效率。国内学者指出,“职业倦怠”是人们摆脱压力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但是,一旦“职业倦怠”持续时间过长。调整不好,继而会发展成“职业衰竭”,后果不堪设想。
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因不能顺利应对压力而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其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丧失,以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教师职业倦怠不但极大地危害教师的身心健康、教师的专业发展,而且严重影响教育事业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

一、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是多样而复杂的。这些成因可以分为客观环境因素和教师自身因素两个方面。

(一)客观环境因素

高校教育工作是一种复杂的脑力劳动,需要高度投入高校教师可能由于心理能量消耗过多而出现职业倦怠。高校教师工作,具有较多的人际压力源存在,长年的情感耗损,工作热忱容易消退,久而久之对人漠不关心、对工作消极对待,容易出现职业倦怠。倦怠虽是个人体验,但研究证明,教师所处特定环境对倦怠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1.社会期望。长期以来,“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美誉,使得社会对教师的职责有相对较高的要求。但在现实中,高校教师的经济地位、职业声望等与社会期望却有较大落差,这种落差会给教师带来不适应,甚至使他们产生职业倦怠。
2.管理僵化。长期以来,学校管理制度中的偏差一直困扰着教师的职业发展。严格的刚性管理使许多教师感到身心疲劳、极度压抑,创造受到极大的挤压,自尊心遭到严重的践踏。“末位淘汰制”、“转岗制”、“待岗制”、“一票否决制”等,给教师带来持续不断的紧张感,加重了教师的精神负担。
3.工作压力。随着高校扩招,教学资源相对不足,高校教师承担的教学任务不断加重,不得不增加授课时间。另外,高校竞争日趋激烈,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对教师的科研水平要求更高,教师还需要学习、应用一些新的教学手段,当教师对这些要求、变化不能驾驭时,容易产生倦怠。
4.学生问题。由于高校学生素质良莠不齐,管教学生的困难已成为教师压力及倦怠的主要因素。高校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受社会影响相对较多,教师一方面向学生传授知识;另一方面,又感到自己能力不足,难以维持教学秩序。管教学生给教师带来很大压力。
5.人际失调。学校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组织,它对个体既有助长作用,又有削弱作用。紧张的校园人际关系是诱发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之一。校园人际关系失调首先表现为同事之间的关系紧张。学科间激烈而残酷的竞争使得教师与教师之间沟通难,误解多。不和谐的人际关系无形之中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难度和工作压力。

(二)教师自身因素

研究表明,人格的坚韧性越高,则职业应激反应越低,职业倦怠的程度亦越低。那些具有高度自尊和能够有效地应对应激事件的教师感知到的倦怠较少,对同事和管理者更为满意,具有较高的成就感;而一些将事件和成就归因于强有力的他人或机遇,具有强烈的低水平的个人成就感的教师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1.对自身要求不切实际。许多教师认为,教师必须在学生、家长甚至社会公众心中保持一个“完美”的形象,因而他们常常为满足职业需要在无意识中压抑和否定自己的正常要求。然而,美好的愿望常常与客观现实相冲突,一旦出现差错,这些教师内心的自我谴责往往强烈而持久。对自身要求越高,其压力就越大,持久的压力势必导致倦怠的产生。
2.个性品质不良。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的教师常常具有一些共同的性格特点,如完美主义、目标取向、对自身的要求过高等。这些个性品质会影响到教师对于工作和压力的评估和认识,容易引发内心的挫折感,导致职业倦怠甚至心理枯竭。
3.自我效能感不高。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我能力的知觉和判断,它可以影响一个人的行为动机。高自我效能感的教师对于自己的能力有信心,常设计较高层次的目标,对教学活动更投入。而低效能感的教师倾向于选择源于:大学毕业论文格式www.618jyw.com
较容易的任务,遇到困难容易放弃。他们常常怀疑自己的能力,常常设想失败带来的后果。过度的心理压力和不良情绪反应,致使职业倦怠产生。

二、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

教师的职业倦怠在心理或行为上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情感耗竭。时常表现出极度疲劳状态,没有工作热情,课堂准备不足,缺乏创造性,容易出现烦躁易怒、敏感紧张等情绪。第二,人格解体。逃避社会交往,以消极、否定或麻木的态度对待学生和同事。第三,个人成就降低。倾向于自我贬损,感觉自己无法胜任工作,将工作中的不成功都归因于自己能力的缺失,自我效能感低,容易产生习得性无助,失去工作动机并有强烈的离职倾向。
教师的职业倦怠无论对教师本人还是对教育教学工作都有极大的消极影响。就教师个体而言,职业倦怠会严重地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減少其对教学工作的信心和热情,阻碍其人际交往。就教育事业而言,职业倦怠是教师厌教、教育水平不高甚至人才资源流失的重要原因,最终将引发教育质量下降。因此,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理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源于:毕业论文总结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