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信息技术如何提高当前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有效性

更新时间:2024-01-28 点赞:6401 浏览:1726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信息时代要求我们必须要注重开展信息技术教育,且从小学抓起已成为各国都比较重视的问题,培养小学生的信息素养已成为信息时代公民的基本素养。而且对于提高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也越来越受到专家学者的关注。因此,本人通过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并通过结合本人所教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际进行探讨,探索出有利于提高当前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为优化当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及借鉴。
关键词:小学生 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有效性
根据本人查阅的大量文献资料,并结合本人多年从事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际进行分析,探索出以下策略:

一、课程资源开发策略

丰富的课程资源对开展高效率的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辅助作用。

(一)充分使用网络资源

互联网上海量的信息资源为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便利,信息技术教师应该依托自身优势,根据教学内容搜集相应的教学资源如相关文字、图片、视频、动画,充实到教学活动中去。为教学提供新鲜的,能够提高学生兴趣的课程资源。也可以指导学生围绕任务,自己搜索相应资源,这样既能完成好教学任务,也能培养搜集、整理、使用、创造信息的能力。

(二)教师自创资源

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自主开发设计相关资源,开展好教学活动。这些资源应该为教学目标服务,针对教学内容而开发各种素材、软件或课件。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单元开发相应的资源,可以是完整的资源,也可以是半成品的资源需要学生的再加工,更可以是素材或者素材的,学生可以通过搜索来得到自己需要的素材或信息,增强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二、创设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学习情境策略

教师应该善于创设情境,掌握创设学习情境的技巧。收集、记录下来的生活事件,仅仅是学习情境的最初形态。要使这样的事情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促使他们展开积极的思维,还必须在保证真实事件基本元素的前提下,依据教学的内在需要,对这些事情进行适当的改变,分段、排序、删减、增补、留白、重复、暂停、对比等处理,常常是必要的。情境的创设必须以教学活动为内在需要,并与多种教学方法相配合使用,而且情境的选择一定要和学生生活、学习息息相关,这样学生才能产生利用计算机解决日常问题,方便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的感想,感受到计算机的强大功能,从而喜欢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如果教师创设的情境脱离生活或者与学生无关,则学生的重视程度会降低,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必然不佳。

三、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策略

(一)关注学生分层

关注学生在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差异,由于家庭社会背景不同,学生对计算机接触的程度不同;学生兴趣方面的差异,有的学生是电脑迷,有的学生对电脑抱着无所谓的态度甚至有些学生由于各种原因不喜欢信息技术课;学习态度方面的差异,有些学生求知欲强烈,乐于并主动地学习,有些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师布置的任务。所以要根据个体差异把学生的分成几个层次,照顾到每个类学生。

(二)实施分层备课

对于对计算机有特长的学生来讲,可以寻找一些竞赛类,具有一定难度,超出课本之外的知识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对于普通学生来说,要在教材范围内进行问题的设计;对于需要帮助的学生来说,在教材中找一些相当基础的题目,并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指导。

(三)开展分层授课

上课的内容要符合新课标中的要求,落实新课标中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然后才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完成教师事先准备好的分层练习。在教师忙不过来指导的情况下,可以适当找一些水平高的学生完成任务后,帮助学要帮助的学生,这样既可以让高水平的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又可以让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得到指导,共同完成本节课内容。

(四)进行分层评价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也不能采用统一评价的方式,通过对学生平时的学习和操作情况的有记录和评价,将过程评价、动态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评价和考核。

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策略

教与学的本质关系实质上是人与人的关系,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在师生之间的沟通中进行的。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唤起学生的情感,继而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教学。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的基本条件

首先是了解学生。作为教师,不能高高在上,要充分了解学生想法,教师遇到情况时要经常换位思考,多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了解导致某种问题的原因,让学生知道老师这么做是为了自己好。
其次,尊重学生。尊重与接纳学生是教师爱学生的表现,也是教师对学生爱的能力的体现。学生是独立的个体,他们需要最起码的尊重才能唤起自己的潜能,才愿意敞开心扉接纳教师,从而接纳教师传授的知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应该改变自己的观念,把学生当做朋友,尊重他们的想法,深入到学生中去,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

(二)师生沟通策略

本人认为,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有言语上的沟通和肢体动作的沟通。
首先,言语上的沟通应具有幽默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对有幽默感的人印象深刻,并愿意与之相处。课堂上也是一样,学生也喜欢富有幽默感的老师。教师在课堂上用幽默的言语可以吸引学生注意,也让学生对老师产生好感,从而喜欢听老师讲课。课堂上教师将一些小幽默也能缓解一下紧张的学习气氛,更好地开展教学。
其次,善用肢体语。教师有意识的运用肢体语言能增进学生沟通的效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1.眼神。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要透过学生的眼神来了解他们当前的状况,是否在学习,思想是否集中;同时教师也要用眼神表达自己的意思,让学生透过老师的眼神读懂老师想跟他交流什么,是赞赏还是警告,是欣喜还是生气等。
源于:毕业生论文网www.618jyw.com
2.手势语。手势语是通过肢体语言传达出大家所熟知的信息表达方式。学生表现好,教师竖起大拇指;学生出了差错,可以摆摆手;学生需要鼓励,可以摸摸他的头,拍拍他的肩……教师还可以用丰富的肢体语言配合讲课,让课堂更加生动形象,从而吸引学生注意,提高课堂效率。
五、结论
信息技术教育任重道远,本人也期待着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能够从教育理念到教学实践进行全面深入的改革和创新。本文从一线教育工作者的角度出发,在有效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探索出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提高教学有效性之策略,希望能为优化当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卢玲芳,农村小学信息技术分层教学的实践[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20
张 翔,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法探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3
[3]王斌,谈如何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2/3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