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语文课让学生爱上语文课

更新时间:2024-03-26 点赞:13451 浏览:580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如今的语文教学出现了一些“奇怪”的现象,学了好多年的语文,有的学生却连一封信也写不好;而大多数学生的硬笔字也只是差强人意,甚至有的学生的字体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也不为过;上语文课也好像变成了学生的一种负担,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兴致、情感体验也好像很难被调动起来,从而导致很难引起学生与课文内容情感体验上的共鸣。那么,如何让学生乐于接受语文课,使之成为受欢迎的学科呢?我认为必须从培养他们的兴趣入手。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主要原因,浓厚的学习兴趣,又是求知最丰富的源泉,是学习的动力。”那么,如何来促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

一、注重引导课外知识的学习与积累

目前,随着社会的不断飞速发展,有些课本内容已经滞后于时展的需求,加上教学方面应试教育的指导倾向,致使教师在教学时只看重分数,给学生进行“填鸭式”的灌输,长此以往,学生学而生厌;同时,由于现代学生求知欲强,信息接收量广,现在的课本内容已经很难满足学生的要求。相反,一些前沿类的学科内容和娱乐、新兴类文学在学生中倒有一定的读者群。一切学习活动的动力均来自兴趣,该如何引导学生,提高他们的文学欣赏水平,已成为非常重要的问题。

(一)有益的杂志报纸书籍是激发兴趣的促发剂

而今,社会上杂志报纸类包罗万象,其中不乏一些能对青少年产生良好导向的佳品。如《读者》、、《》、等,一些报纸如《兰州晨报》、《参考消息》等,这些杂志报刊信息含量大,文学形式多样,很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他们的思路,让学生能收到思想上的熏陶。况且有的栏目里的文章,可以说篇篇都是精品,或含意隽永或发人深思,可作为学生习作的极佳范文。如《兰州晨报》的“学生作文”栏,《读者》的 “文苑”栏,《》的“小文学”栏等,另外像《参考消息》的一些栏目还开辟有关社会热点问题探讨,读者群各异,观点各异,让学生学会“同一问题不同角度不同看法”的辩证思维方式。再者,做为老师,可定期向学生介绍推荐本阶段社会上流行的文学动态,文学作品。必须把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到优秀的文学作品上来。

(二)中国悠久古老的文化是深化兴趣的催化剂

大多数学生对祖国悠久的文化还是抱着肯定和学习的态度的,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可以精讲一些古代文学史,穿插介绍名人轶事,历史典故,深化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在思想上也能得到我国传统优秀道德文化的启迪、教育 。
如讲《孟子》节选章节时,可介绍孟子三岁丧父,孟母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孟母管束甚严,其“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等故事,成为千古美谈,是后世母教之典范。同时幼年的艰辛,促使孟子发奋读书,最终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尤其通过对孟子生平思想的讲解,加深学生对“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理解,让学生认真体会孟子思想的历史进步意义,同时,认真感悟孟子所谓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源于:初中英语论文www.618jyw.com
”的深刻内涵,并让学生联系自身,举一反

三、省悟自身,奋发读书,学习前贤。

二、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当今课堂教学,不可能仍沿袭着“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几十年一贯的陈旧教学模式。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采用多媒体课件,视频、音频教学方式等,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运用“校园网络”共享外界资源,这些手段的应用,既可以节约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又可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生动形象,直观性强,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搞活课堂教学气氛,如我在讲授《口技》这篇课文时,通过多媒体课件和音频资料的使用,让学生产生了亲临其境之感,把学生的状态完全带入了课文内容之中,不仅顺利完成了教学目标的各项要求,更重要的是摆脱了以往陈旧呆板的教学套路,使学生产生了一种新鲜感、兴趣感,快乐地接受了语文这一门学科。

三、充实自我,做教学上的杂家

现在,作为中学语文教师,不可能再是以前那种“只读圣贤书”的老学究,语文作为信息的载体,日益广泛的深入渗透到一切科学领域、生产领域和生活领域当中,我们要进一步研究和发挥语文学科的基础工具作用,从而加强对其他各学科知识的研究和联系,成为杂家学者,这在现代化语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如我在讲授《月亮上的足迹》时,就介绍了美国从“水星”计划到“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历程,让学生对人类航天事业的发展有个较为清晰的认识 ;讲授《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时,就介绍了趵突泉的现状——因地下水位下降而一度停止喷涌,让学生了解生态保护的重要性;讲授《威尼斯商人》时,我便组织学生排演课本剧,在表演的过程中让学生去把握人物的形象特征,从而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这些课外知识的串讲和学生亲身的参与体验,使得学生们听着津津有味,兴趣盎然,学习的尽头油然而生。当然这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改变教学观念,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语文教学切忌教师“满堂灌”,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学为主动学,让他们找到学习的乐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只有把自己当成学习的主体,学习效果才能收到奇效,叶圣陶曾谈到:“讲说和指导之后,接下去有一段必要的工夫,督促受教的人多多练习,硬是要按照规格练习。练习所得技能技巧不是别人能代劳的,非自己练不可。”叶先生的这段话对指导我们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总而言之,兴趣是成功的沃土,只要我们改变观念,精心选择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起学生对学习祖国语言文化的兴趣,充分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我相信学生的语文基础能力一定会有明显的提高。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