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建构对高校思政教育知识系统逻辑建构性深思

更新时间:2024-04-21 点赞:32448 浏览:14667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高校思政教育理论的分析源于:论文要求www.618jyw.com
逻辑的问题不仅是一个方法论问题,也是一个学科发展的原动力问题。它对思政教育以及其他基本问题的研究有着直接的推动和引领作用。如果能够对思政教育理论研究的逻辑分析现状进行批判性的反恩,就能够在理论研究上提供方法论意义上的支持。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
理论研究
分析逻辑
建构性反思
[]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1-0129-04
近年来我国教育学界对思想政治理论基本问题的研究比较重视,也有大量的研究成果。然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范畴却被我国思政研究工作者忽视了,这就是高校思政教育理论的分析逻辑问题,或者说如何认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理论”问题。所谓“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由于当前我国思政教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比较宽泛的,研究的方向也是多元化,研究的成果也是很多,难以在众多理论观点之中理清思政教育的核心问题,其关键因素在于思政教育的分析逻辑和元理论探讨的缺失。思政教育理论的分析逻辑不仅仅是一个方法论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理论构建问题。解决此问题对于思政教育中其他的理论问题的研究可以起着较好的支撑作用。如果对高校思政教育认识的错位或者说分析逻辑缺失,往往会导致对思政教育研究逻辑方法出现缺失,同时对于其他思政教育问题的研究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出现偏失或误差。对高校思政教育理论研究有了正确的认识,或者说在认识方法论上能够找到合理的逻辑体系,也必然会正向地促成对其他问题在逻辑上进行合理阐释。基于这样的研究出发点,本文将对高校思政教育研究的分析逻辑和理性认识作初步探讨。毫无疑问,笔者的研究是以当前高校思政教育理论研究的现状为切入点的,其中对一些深层理论问题的厘清是从思政教育的一般现象出发而非针对思政教育的某个具体问题做出个别阐释,这是本文研究的逻辑前提。

一、对高校思政教育研究分析逻辑的内涵分析

高校思政教育研究分析逻辑是个逻辑范畴概念,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在从事高校思想教育工作时,对于思政教育的对象的各种思想建设抽象出共同性的规律,以及在认识和揭示高校思政教育规律时采用的合乎理性的逻辑思维方式以及合理化的技术分析手段。实际上,高校思政教育研究的内容和分析逻辑是教育学学科范畴内的问题,同时也是高校具体的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范畴内的问题。前者存在于教育学理论之中,后者存在于现实的具体的思政工作之中。正因为如此,思政教育的分析逻辑具有相对的宽泛性,从而导致在研究的方法上就具有了相对的超越性。一般来讲,分析逻辑包括三部分,即包括逻辑分析的主体、逻辑分析的客体和逻辑分析的内容。高校思政理论研究的分析逻辑也包含三个部分,即高校思政教育主体、高校思政教育客体和高校思政教育内容。

(一)高校思政教育主体

主体从哲学意义上讲是指有目的、有意识地从事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现实的人。高校思政教育主体是指主要从事思政教育的实践者和理论研究者,以及两者的结合。从思政教育本身来讲是社会科学的一部分,不同意识形态下有不同的思政教育理念、内容和载体。由于我国特殊的教育体制,思政教育也是我国教育较为独特的模式,通过思政教育,用上层建筑主流的意识形态去同化和内化被教育者,形成政治、社会和文化共识。在我国,高校思政教育研究主体包括高校思政教育的理论研究人员、从事思政教育的工作者,如高校的辅导员、班主任等,以及其他的研究群体。

(二)高校思政教育研究的客体

即高校思政教育研究到底是什么的问题。客体从哲学意义上讲,是指在主体活动的对象性指向中获得自身的基本规定的,即主体活动所指向的,并反过来制约主体活动的外界对象。具体而言,高校思政教育研究的客体与思政教育对象有一定的区别。思政教育的对象是思政教育所直接指向的人、物、信息,是可以为人的感觉所直接感知的;而思政教育的客体是抽象的,必须通过人的抽象思维才能把握。它们的关系是现象与本质的关系。思政教育的对象主要是人,即受教育者。在高校,思政教育的对象主要是在校的大学生。由于大学生处于由家庭人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之中,其本身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还没有完全形成,亟需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健康的人格体系。思政教育研究的客体是人的意识以及基于此种健全的意识指导下体现出来的完整的人格行为。在思政教育的研究中,一直都认为思政教育相当重要,但是又相当难做。“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中国的思想政治_T作存在着相对疲软的状况,很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造成思想政治工作不力的原因很多,但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是长期以来我们忽略了人格教育及培养”。反映出思政教育研究客体不清导致手段的匮乏。具体而言,思政教育的客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思想意识(主要是人生观);二是价值形态(价值观);三是人性;四是人格。

(三)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容

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与方法教育;世界观人生观的价值教育,具体又包括义利观教育、荣辱观教育、苦乐观教育和生死观教育;道德观与法治观教育;科学发展观教育;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经验教育;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基本国情与形势政策课。这些都是宏观方面思政教育的主要内容。从微观角度来讲,由于思政教育是针对人的教育,目的在于改变和引导人的思想,因此,对具体个体而言其内容应包括个体的人格教育与人性教育。这些在当前我国的思政教育界已经形成了共识,也已经形成相当完备的内容体系。囿于此文是进行系统的逻辑分析,因此,在笔者看来,高校思政理论研究内容的分析逻辑是一种科学的方法论问题,即其既是一种思政教育的具体的工作方法论,又是合乎思政教育工作的抽象的理论方法论,为思政教育的内容的研究提供了很大的理论探讨空间。这就保证了论点的科学性,即使它符合科学研究的一般规律。

二、目前高校思政教育研究分析逻辑的系统检讨

高校思政理论研究的范围和内容目前比较宽泛,从研究的内容上来讲主要涵盖了具体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比如党建、团建、就业等等。由于外延的不周延性和视角的多元化,导致思政教育理论研究的分析逻辑缺失。目前,高校思政理论研究分析逻辑的缺失,一方面是因为思政教育学科特性决定的,换句话说,思政教育的意识形态性决定了学科的潜在经验性,侧重于价值说教与说理活动。另一方面,也决定于高校思政理论研究的方法论中所采用的逻辑预测和理论估价,即是说在我国高校思政理论研究中的分析逻辑还没有形成研究领域的时候所做的一种必要的假设。为了避免这种假设带来逻辑上的矛盾,从而引发在学术观点上的争论,有必要确定研究此问题的两个前提逻辑:一个前提是所指的高校思政理论研究分析逻辑是就高校思政理论研究内容的宏观问题而言的,并不拘泥于具体的微观问题的探讨。也就是说对于具体的思政教育某一个具体环节或者方面的理论的逻辑分析不予涉及。目前,高校思政理论研究的分析逻辑的缺陷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校思政教育研究中的元理论构建不足,难以奠定研究的逻辑体系和基础

从本义上讲,元理论是心理学上的概念,是指“学科的基础理论,它是学科性质的高度理论概括,是心理学的实体理论和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指导思想和指导原则。任何一门学科都必须具有元理论的部分,否则就是一个缺乏核心的松散联盟,不成其为科学”。高校思政教育研究中的元理论是高校思政理论研究中的基础性理论。“作为根本理论它制约并限制着思政教育的其他相关理论。它是指阐释高校思政教育现象以便预设思政教育的其它理论的带有价值性和方向性的理论范畴。高校思政教育研究的元理论对于其他部门学理论具有甚至是较为绝对的排他性,如果某种理论既可以阐释教育学现象,也可以阐释其他教育现象,甚至阐释高校行政管理现象。那么这种理论即便在教育学研究中价值很大,也不能将其视为元理论”;高校思政教育的元理论是在高校思政教育研究中具有本源性的理论。笔者认为,任何一门科学理论在其内部都是可以分成层次的。在科学理论上依“层次不同分为根本理论、基本理论、一般理论、分部理论等,其中根本理论处于最高层次,它对其他理论有统摄作用,其他理论都只不过是根本理论的构成元素或对根本理论的必要补充。当然,也可以是从根本理论中演绎出来的。我们将思政教育研究中的这种根本理论叫做元理论。元理论在思政教育理论研究中具有较高地位,它制约着整个思政教育的理论体系,如果思政教育理论中缺少这样的元理论,或者在元理论上没形成共识”,那么高校思政教育便没有了逻辑前提或者逻辑体系,从而会导致整个命题很空泛、外延很广泛、逻辑体系很抽象等弊端。然而,在高校思政教育研究方面的元理论在我国却并没有形成共识。尽管有不少人提出我国思政教育的元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思政教育研究提供了宏观性的指导。然而,问题关键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涵盖着多层次的内容,是政治理论、经济理论与社会理论的集合,这样一个宽泛的概念不足以成为具体的思政教育的元理论。换句话说,马克思主义的某些具体的理论内容可以成为构建思政教育元理论的理论来源,只是马克思主义的哪些理论内容成为思政教育的元理论尚且没有形成学术共识,具有值得探讨的学术价值。

(二)高校思政教育研究中有效的指标体系不足,难以从逻辑上进行证实、证伪

从逻辑上进行证伪、证实是逻辑分析科学主义的体现,也是实证方法论上的重要方式,“主要是指研究主体通过符合科学要求的分源于:毕业论文指导记录www.618jyw.com
析方法能够对自己的研究成果不需要实践的情况下从反向证明其可靠性的状态。如果我们用最简单的语言给逻辑证伪作一阐释,其含义是指某一门学科若能够自我证明其理论、原理、方法的有效性与否,它就是能够进行证伪的,也就符合证伪的逻辑推演理论。反之,则不符合证伪逻辑的一般要求”。从方法论的角度来讲,如果能够从逻辑上进行证实和证伪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这种条件包括逼真的情势和境况以及具备高度信度和效度的评价性指标体系等,才能在实然和应然之间找到符合实际情况的联系。高校思政教育研究一定程度讲是欠缺了逻辑证实证伪的体系性条件;如缺乏思政教育对象的生活与学习的实际情况的,对于教育实效与失效的外因没有实证调研的基础。同时,对于思政教育对象即高校大学生的评价的指标就缺乏有效性。当然,这种有效性的缺乏的主要原因和最大困境在于很多时候要去评价和探讨一个人的心理现象,把握心理现象才能做好思想工作。“我国思政教育在分析逻辑上的证实或证伪基本上不存在,主要原因是我国思政教育缺乏有用性的评价指标,笔者所讲的指标是指能够带来实践效果,甚至可以进行定量分析的指标,而不是抽象的指标。一些抽象指标在我国思政教育研究中并不缺乏,如党的一些政策和理论等,但这些指标无一能够提供一个具体的衡量标准。任何学科研究的有用性指标应当是客观的、具体的、符合操作规范的,若没有这样的评价指标,就会导致无法进行逻辑证伪”。而在我国的思政教育的研究中恰恰缺少系统的有用性指标。
(三)高校思政教育理论研究中有效分析的技术性手段欠缺,无法进行逻辑前提的预测和过程的推演
高校思政教育理论研究是一个系统性和体系性很强的过程,研究的对象是在校的高校青年学生,具有集合概念性。研究的内容是政治国家的意志与市民社会中高校学生的个体思想的切合程度以及思想疏导,具有宽泛性。研究的效果是高校思政教育对于高校学生思想的塑造以及健全人格培养方面具有的作用,具有明显的潜在性。囿于这些特点,决定了当前我国高校思政教育研究中对于研究效果的测评手段明显不足,在研究过程之中虽然也有很多学者采取了量化指标的手段对某个思政教育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但总体而言,这些量化分析手段很多只是对于事实部分的分析而不是理论研究的主体部分。由于思政教育是一个具体化过程,而思政教育研究又是一个抽象化的过程。因此,在思政教育研究中,有效性分析必须把具体化的事实效果通过抽象化的技术分析才能给得出思政教育的效果结论。从另一个角度来讲,高校思政教育研究是宏观性研究,而宏观研究必须具备与之相匹配的研究技术手,段和方法。我国思政教育的研究现状是J一泛采取具有意识形态说教式和口号性的研究分析,缺乏定量和定性分析。这种缺乏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主要原因是分析研究的技术性手段欠缺,导致在整个思政教育研究中无法进行逻辑前提预测和逻辑过程推演。摘自:论文范文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