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创设创设理由情境引导学生学习中心

更新时间:2024-03-10 点赞:11577 浏览:4616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建构主义理论告诉我们,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是接受学习,也可以是自主探索,但不管哪种学习方式,都必须建立在学生自己思考的基础上;学生应亲身参与活动,在教师创设的有效问题情境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经历应用知识、形成技能的过程,在数学思考、情感态度和创新意识等各方面都得到很好的发展.
由此可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非常重要.好的数学问题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和热情,唤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以及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教师应当准确把握教学的数学实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以问题来引导、指导学生探究知识,激发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愿望和技能.然而,在当前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根据创设的问题情境进行实际教学时,出现了不少问题和偏差,比如,有的问题情境创设过于简单直白,有的问题情境创设脱离教学重、难点,往往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甚至有一些问题情境制约了学生的思考,抑制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在数学课堂中创设的问题情境首先要能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这就要求问题情境应该是现实的、有趣的,同时,创设的问题情境应指向数学的学习,问题情境应符合数学学科特点.
下面谈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科学、适当、合理地创设问题情境,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问中学,在学中问,由“要我学”变“我要学”.

一、通过源于:本科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创设应用性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学习
数学是一门重要而应用广泛的学科,被誉为锻炼思维的体操.但数学自身所具有的抽象性常常使一些学生误认为数学脱离生活实际,高深莫测,从而使学生对数学望而生畏,遇到数学问题缩手缩脚,没有解决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习素材应尽量与学生的生活现实、数学现实、其他学科现实相联系,应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要学习内容的数学理解.”创设数学应用性问题情境能调节学生的心理倾向,激发兴趣,引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数学与实际问题的联系来创设应用性问题情境,把抽象问题具体化.这样的情境创设,既能提供学生探究知识的思路,又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黄金分割”教学中,我预先设置问题,让学生去寻找生活中的各种图形或者被分割的形状,并量出相关长度求出比值,学生的兴趣很大,结果找到很多.如课桌的宽和长的比、自己肚脐到头顶的长度与肚脐到脚底的长度比、家里房门的宽和长的比、汽车两个轮子分别到车前、车后的距离比等.在接下来的课堂活动中,他们自己画出草图并标出比值,直观地展示、交流、比较、欣赏.由此,我适时提出:哪些比值最有欣赏价值?再结合书本上的内容,得出“黄金分割”的概念.在接下来的探究黄金分割比值的问题时,学生的学习很浓,不知不觉进入了主动学习状态,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中体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的兴趣,不仅获得了知识,也发展了能力.

二、通过创设探索性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课堂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数学课堂中,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的接受,也不是按部就班,而应是一个四射的活动.学生应当表现出极大的信心,争先恐后地投入到数学问题探究中去.在数学课堂中创设一个探索性的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在观察、思考、验证、提升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数学的理解.探索性问题能引起学生已有知识和新认知的冲突,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心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更好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精神,在过程中体验思维的快乐.
例如,在“三角形三条边之间关系”教学时,预先让每个学生自己准备任意三根细木棒(其中自然有些能组成三角形有些不能组成三角形,也可在小组活动时任意抽出3根).在课堂上让学生根据以下问题自己探究:1.动手试一试,你能把手中的三根木棒摆成一个三角形吗?(有些能,有些不能)2.为什么有些能,有些不能,什么情况下三根木棒能组成三角形?3.量一量自己手中的三根木棒的长度.在学习小组中,把能组成三角形的三根木棒的长度写成一列,把不能组成三角形的三根木棒的长度写在另一列.分别比较他们之间的关系,你有什么发现?这样的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充分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通过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通过恰当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全面参与数学学习是学生自主发展的前提,只有在参与中,学生才能得到发展,学生能力才能提高,这就要求创设的问题情境必须具有趣味性.趣味性的问题总能吸引人,特别是初中生,趣味性的问题可引发他们对问题的探究,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享受学习成功的乐趣.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学习.
例如,在“有理数的乘方”教学时,可以这样一个故事引入:财主巴依是一根骨头都要熬过汤之后再分成两截喂狗的吝啬鬼,穷人们向他买粮食,总是克扣分量.一天,阿凡提骑着小毛驴经过,就想惩治巴依.阿凡提拿出一大袋金币向巴依买粮食.巴依问买多少粮食,阿凡提在地上画了64个方格,在第1个小格里放1粒麦子,在第2个小格里放2粒,第3小格放4粒,以后每一小格都比前一小格加一倍,只要巴依把这样摆满所有的64格的麦粒给他就行了,巴依一听认为没多少粮食,觉得阿凡提是个傻瓜就飞快地答应了.同学们,你们认为巴依财主是赚了还是亏了?这样的问题情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带着极大的兴趣投入到后面的学习中,学习效果很好.

四、通过创设疑惑性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深入学习

学生数学的学习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面对纷至沓来的数学新知识,学生常常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疑惑,我们可精心选用疑惑性问题,通过创设疑惑性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深入钻研,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
例如,在“用列举法求概率”教学时,提出这样一个既有趣又让学生感到疑惑的问题:概率研究的问题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一天,小明很早起来,发现停电了,黑糊糊的伸手不见五指,他记得床头柜上有两双袜子,一双黑袜子,一双白袜子;小明随手一摸,摸到两只袜子穿上了,这两只袜子正好颜色相同的概率是多少?这样一个令学生很有疑惑的问题一提出,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都专注地投入到主动的学习中去.
数学课堂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方法很多,但必须做到科学、适度、有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时教师应依教材内容、难易程度、学生接受水平以及教材前后的关联来选用创设情境方式,要把握时机适时创设情境,并有利于学生解决所涉及的数学问题.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创设各种有效的数学问题情境,把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巧妙地与学生的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以积极、主动、全面、深入的学习态度投入数学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数学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
(责任编辑 黄桂坚)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