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培养学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革新素质

更新时间:2024-03-04 点赞:12861 浏览:4865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语文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不仅要学习文章的内容,而且还要学文章的其他形式。语文的形式是语言文字,是表达技巧;而内容只是生活,是事物,是思想,是精神,一位教育家指出:“语文学科这一特点使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语文这一工具学科的学习运用,必然伴随着一定的思想,交织着一定的情感,尤其是那些文学作品所展现出来的丰富多彩的生活画面,动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以及大自然的诗情画意,都是激励学生思维的发展的诱因,都可能触发学生的思维想象,萌生创新意识。”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呢?

1. 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创新的起点。只有一个人对某事物发生兴趣时,他才会积极主动地、执着地去探索,从而激发创新意识。对于儿童来说,只要是他对从未见过、从未听过,从未接触过的事物能有所领悟,都可视为创新。教师要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帮助学生逐步学会提问,善于提问。在学生自觉主动地探索一些问题的过程中,就会发生创新的火花。教师要及时发现和点拨孩子们的创新意识,引导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提高创新能力。在生动地讲述了《狼和小羊》的故事后,我要求学生们自己当一回“编剧”,改写这个故事的结局,想一想当狼扑向小羊时,还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学生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在狼扑向小羊时,小羊一闪,躲到一边,狼扑了一个空,掉到了河里了。”“在狼扑向小羊时,狼却突然倒下了,原来一位猎人打抱不平,朝狼开了一。”“在狼扑向小羊时,小羊勇敢地跳进小溪,狼看着哗哗流淌的溪水摇摇头走开了。”……孩子们的创想颇有新意,我给予了充分的表扬。小学生年龄小,好表现,喜表扬。掌握了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地创新意识,能够不断提高他们的创新素质。

2. 要善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力在创造性劳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想象力是创造的基础。孩子们在脑海里有一片无边无际的想象天地,有一片超越时空的思维空间。老师要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给学生一较多的心理自由,使他们想象的翅膀自由地翱翔。在学完《卖火柴的小女孩》之后,我让学生们联想:当小女孩忍冻挨饿在街头卖火柴的时候,那些富人家的孩子在干什么呢?小女孩冻死在街头为什么会带着甜甜的微笑?她会做个什么梦呢?并要求学生所想到的都写进日记里。通过联想再对比,想象与分析,学生对卖火柴小女孩的同情更深了,同时也进一步理解了本文的中心思想。

3. 要善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性思维

语文教学应促使更具创新精神,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求异思维是从一个目标或思维起点出发,沿着不同的方向,顺应每个角度,提出每种设想,寻求多种途径解决具体问题的思维方式。加强求异性思维训练,等于给了智慧的翅膀,是培养创造思维的关键。教师可以利用教材引导学生进行补充情节的训练,鼓励学生的批判精神,允许学生“标新立异”,以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合理性、深刻性。还可利用作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鼓励学生用活语言。教师不仅要教学生把语言用准确,要让学生用活,用得有创造性。如有一个学生这样用“自信”和“开朗”两个词造句:其一:小路自信地伸向远方;其二:冰雪消融,小溪变得更加开朗了。多么鲜活的句子啊!充满了孩子的灵气。富有想象和创新力。作为老师应珍惜学生的独立见解,重视学生的智慧萌芽。不能因为学生的思维突破了定势,就不予肯定,甚至反对和压制学生提的与老师或课本不同的说法,这样把人的思维越搞越僵。

4. 努力拓展渠道,全面开展语文实践

传统的语文教学空间往往局限在封闭的课堂上,以教室为牢、以教材为对象、以接受为法、以作业为训练、以考试为目标。其实,语文学习的空间十分广阔,语文能力的形成渠道非常宽广。所以,单靠课堂学习语文远远不够,教师和学校必须努力让学生走出课堂去拓展视野、丰富生活,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把课堂上产生的疑问带到生活中去解决。只有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才会体会到学习的有用、才会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才会形成有用的学习本领,获得成功的体验。
总之,学生的创新素质是在我们日常教学的点滴中培养起来的,它需要教师尽快地转变思想、明确育人的目标,才能更好地为培养新世纪的创造性人才打下基础。
如何做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工作哈斯乌拉
(乌兰察布市广播电视大学 内蒙古 乌兰察布 012000)
信息技术与任何一门课程整合都不是指单纯地将技术与课程拼凑在一起,它需要对承载信息的技术的优缺点、课程目标、课程和教学设计、整合的教学过程等因素作充分的考察,将课程理论、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教育技术等很好地结合起来,发挥信息技术和课程的各自优势,以产生聚合效应的一个过程。一句话,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态,理解学生的行为模式,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

1. 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

对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究竟应该整合什么,我国的教育技术专家有不少真知灼见。在实践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总结起来可以分为三大核心领域:第一,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类学习内容——信息技术课程。可以把整合理解为信息技术课程的目的、任务与学科课程教学的目的、任务整合在学过程之中。在这里,信息技术本身就是学生的学习对象和目标。然而,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内容,无论是教材形式设计,还是教学方式都应该有一个新视角,应该在与其他课程整合的过程中学习信息技术。学生也可以通过完成一项综合任务学习信息技术。很显然,这种学习方式使学生不仅学习了信息技术,提高了信息素养,而且促进了其他学科的学习。可以说,信息技术的角色既是学习目标又是学习工具,学生是通过信息技术课来学习信息技术的。第二,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教学工具。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相整合,可以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和手段融合到学科课程中,这是信息技术用于学科教学的最初形式。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可以改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信息技术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一条超时空的隧道,把网络上的和光盘里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呈源于: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www.618jyw.com
现给学生,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了广阔天地,提供了学习环境,增强了对学生思维兴奋点的刺激。第三,学生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认知工具。教师作为主体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学生同样也可以作为主体运用信息技术。学生掌握了必要的工具软件,就可以利用这些工具软件进行自主学习,以便更好地丰富原有的认知结构。摘自:毕业论文下载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