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课堂教学例谈提高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

更新时间:2024-03-03 点赞:32874 浏览:14765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学校和教师孜孜以求的重要目标。本文根据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理念和初中生的认识规律,通过教学资源的整合,教学情景的创设,教学过程的实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 历史与社会 课堂教学 有效性
1006-5962(2013)02(b)-0096-01
“历史与社会”是义务教育阶段7-9年级实施公民教育的文科综合课程,它将历史、人文地理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有机地整合起来,引导体地、历史地认识社会。对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来说,根据学科特点和初中生认知规律,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发展,既是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也是学校和教师们孜孜以求的一个重要目标。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二单元“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为例,谈谈如何优化课堂设计,提高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
1 依据课程标准要求整合教学资源
所谓整合,就是根据教学需要,重新组合教学资源。其目的在于为课堂教学提供行之有效的素材,以提高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效率。
我们身边有许多显性和隐性的教学资源,其中教科书是我们最基本的教学资源。实践表明,要使课堂教学有效,首先要优化教学资源。教学中,我以课程标准为指导,根据学生实际与教学环境整合教科书内容,大胆取舍,突出重点,真正落实教学目标,体现“以育人为本”而不是“以知识为本”的现代教育的价值取向。《历史与社会》九年级第二单元“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分三课叙述,第一课介绍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是全球面临的问题,而不是某个国家面临的问题;第二课介绍中国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第三课介绍中国怎样来解决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三课内容都涉及人口、资源、环境的问题。我就按照人口、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战备等四个专题重新整合教科书内容,形成板块知识,用世界的视野,以知识为依托,联系现实生活,帮助学生理解中国与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相关的问题,进而认识自己,认识社会。这种通过整合教材,运用专题教学的设计,不仅便于教学活动的展开,而且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减少了理解和记忆的困难,提高了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达到教与学双赢的效果。
2 用心创设教学情境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落实三维目标,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该努力践行。我认为,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目标不但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是一个整体,而且需要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涵养才能达成,而不是一堂课教学就能形成或实现的。因此课堂教学设计中我们要善于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感悟知识,并逐渐把这种感悟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认识和行为,陶冶情操和提升素养。以情境为中心,基于情境,始于情境,超越情境,这样,久而久之,情感态度价值观就积淀而成了。
3 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课堂教学的综合实施,是决定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所以教学过程的优化便是重中之重。本单元的教学过程,先引入自主探究学习方法,将学生分为人口组、资源组、环境组等,分头自主探究:中国人口、资源及环境问题的现状与对策,由学生自主探究而获得的知识则显得更加珍贵,更容易让学生掌握,还可以使知识的记忆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简捷并有效。然后以组为单位在课堂展示学习成果,通过课堂互动可以充分营造的气氛,可以激发共同探究的兴趣,可以使学生丰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体验成功的快乐,促进学生历史与社会的认知能力的提升。
根据学生的成果展示和课堂生成性资源,教师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最后总结归纳指出:
3.1 根据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提出的解决中国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具体对策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分析人口、资源、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人口、资源、环境三者关系中的关键因素及其原因。通过这样分析让学生懂得人口、资源、环境三个问题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一个整体,在解决过程中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中不能孤立的来解决而要一起来考虑,才能得到真正的解决
3.2 对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提出的解决中国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具体对策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解决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对策内容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制定基本国策: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解决人口问题;保护环境基本国策解决环境问题。
二是运用有效手段:①立法手段:通过立法来规范人们的行为,惩治违反基本国策的行为;②科技手段:自然资源的开源和节流,环境污染的治理,都离不开科学技术;人口素质的提高离不开教育。
3.3 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激发学生思考:运用这些基本国策和手段来解决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又是为了什么?通过这样设问和思考,学生自然能深刻理解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认识到只有人口、资源、环境三者协调发展,才能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再运用教材P54“垃圾分类变宝图”和“从身边的生活谈起”的材料,引导学生再思考讨论:为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应如何综合考虑经济效益,资源条件,对环境影响等方面的因素,做出自己的选择。这一设问因是学生身边的生活,学生人人可为,教师在讨论中指导学生小结,使学生领会可持续发展概念、要求、原则等的内涵,进而树立在个人生活中要自觉地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努力的责任。
如此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自主构建知识,通过课堂互动,使学生能在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内迅速地、准确地理解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论文下载中心www.618jyw.com
续发展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收获最大限度的兴趣、知识、能力,实现教与学的双赢。
教学实践证明,只要我们教师心中有课程标准,眼中有全体学生,手中有教学方法,通过优化课堂设计,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那么就能提高课堂效益。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