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浅谈小学语文自主性阅读教学

更新时间:2024-01-19 点赞:28450 浏览:13129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我国传统的课堂阅读教学多是教师的分析、讲解,而把学生当成是教学的客体,而非自我活动、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人,这对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是极为不利的。而自主探究性阅读教学是以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前提,让学生在、和谐的教学气氛中,生动活泼地主动地探索研究问题,从而提高语文能力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性阅读教学,凸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的个性得到更大的张扬,创造才能得到更充分的发展,真正提高语文素养,让课堂教学焕发生机。现将小学语文自主探究性阅读教学模式浅谈如下:

1. 为自主探究性阅读教学创造有效的教学环境

自主探究性阅读教学对教师而言是一种教学方式,对学生而言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它是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以发展学生语文阅读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为目的的实践活动,是自主学习与探究性学习在阅读教学中的综合体现。在以往的阅读教学中,有些学校严格控制教师每节课的讲课时间,剩余时间留给学生自学,并认为这就是自主学习。新课程教学理念认为,自主学习是需要条件的,探究性阅读教学的实施更需要有条件,而以往教育没有给其创造切实可行的条件。为此,我源于:毕业生论文www.618jyw.com
们要为语文自主探究性阅读教学创造有效的教学环境。
(1)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这是学生能够进行自主探究性阅读的基础。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要过多强调教师的“自我表现”,要让学生“主体参与”,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参与的主动性及参与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益与学生学习的质量。
(2)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平等、自由、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扬教学,创造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在课堂教学中做到跟学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配合、宽容而不放任、严格而不束缚。我们要更多地器重那些敢于对知识“质疑、求异、叛逆”的学生。
(3)激发学习兴趣,是学生自主探究性阅读的动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以阅读为主,并提倡大量的课外阅读。显然自主探究阅读兴趣的激发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才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自主探究性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是要建构真实的问题情境。把学生所学的书本知识与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联系起来,构建与现实相类似的问题情境。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于能够与自己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内容特别感兴趣,学习时积极性很高,学习时会问出许许多多个“为什么”。对于无法与生活建立联系的内容,他们则显得很烦恼,不愿意去接触。因此,帮助学生在学习内容和生活实际方面建立联系,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经,它能让学生主动地在这种相似情境中独立地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
(4)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大力倡导学生质疑。主动学习的核心是探究,而探究活动始于提出问题,在质疑中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受年龄限制和知识经验的影响,学生提出的问题并非都值得研究,有时会提出的不合情理的问题和做出的“怪异”回答。这时,我们应采取宽容的态度,不要生硬地否定,而应引导学生在研讨中自我否定,允许学生保留意见,不要强迫学生接受教师预先设计的答案,要精心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我发展的意识,防止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在语文教学中,常常出现这样的场面:让学生提问,学生一脸茫然,不知所措,无问题可提。或者学生在提问时东拉西扯,提出一些不着边际的问题。这说明学生还没有掌握提问的方法,因而要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就必须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在教学中有针对性、有意识地进行提问题训练,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使他们能围绕学习目标提出更多更好更有价值的问题。
(5)充分利用好现代化教学媒体,寻求技术支持。由于小学生生活经历和知识积累有限,很多语言文字,情境的内容难以正确感知,而投影片、录像、课件等多媒体具有境情声并茂的丰富内容,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以它直观生动的画面再现课本中的人物、事及抽象的情境,还能再现社会上、生活中以及自然界美好的东西来配合语文课堂教学;同时它不仅能多渠道地传递信息,唤起儿童心中强烈的真实感,更能发展其从感知到认知,从表象到抽象的认识能力,进而自主探究能力也随之得到发展,探究中还能引发学生新的见解,新的感触。

2. 注重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和学生的学习过程,构建自主探究性阅读教学模式

2.1引导质疑,确定目标。

学生对活动的具体要求越明确,他们投入学习活动的态度就越自觉。可见,只有当学生的探究性阅读活动有了明确的目标时,他们的主体意识才能得到有效地唤醒,进而在课堂上自主地阅读、自主地感悟、自主地探究,使语文素质获得多方面的、充分地、自由地发展。
在实际教学中,依据课文的难易程度,我们有的时候直接提出学习目标,有的时候提出几个学习目标供学生自主选择,更多的时候是引导学生自己提出研读目标。教师在揭示课题后,让学生说说你想学到什么? 你还想学什么 ?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质疑,并适时指出,你能学会,你很会学。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既优化了目标,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语文阅读整体的感悟是很重要的,这就要确定几个重点来确定本课的学习目标。教师在这里所起的作用就是对学生所提的内容进行疏通整理,最终确定本课的学习目标。

2.2自主探究,研读课文。

这是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学生在明确自主探究性阅读的目标之后,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进行阅读,通过自身的思考和探索,去发现并提出问题,然后在讨论,交流,自主探索和研究问题结论,形成创见。在自主探究这一环节中,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关爱差生、帮助差生;参加小组讨论,并对讨论进行引导,发现典型意见,新颖见解或创新火花;交流时引导学生层层深入。珍惜时间,适时进行朗读训练。此过程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个体探究。每学一篇课文,我们首先让学生以个体为单位进行独立阅读,带着研读目标中的问题在读中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在对课文内容形成一定的认识的同时,也提出自己的疑问。明确自学的方法和要求后,由学生个人自学,让其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寻知识,为小组讨论做好准备。(2)小组讨论。在学生自学,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开始小组讨论。组内同学相互学习,团结协助,共同达到学习的目标。在编排分组时,通常是4人一小组,组内成员一般是由4个程度各异的学生组成。这样,同一组内的同学因为程度差异更能起到互帮互助,共同提高的作用,同时也能保证各组之间的程度接近,避免出现组与组之间的差异从而导致小组讨论中的不平衡。
(3)集体交流。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再进行全班性的合作交流。教师先让讨论得比较成熟的小组代表发言,汇报该组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其他各组作出补充,质疑和评价,再由各组提出本组的疑难问题,组与组之间进行讨论,解答。在交流中,鼓励学生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努力阐明道理,在说服别人的过程中不断培养和提高自身自主探究的阅读能力及理解能力。同时,教师一定要做好调控,让学生的讨论始终围绕课文中心和话题,,突出关键问题。最后,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进行引导,师生共中专生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同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形成一致意见。这样,就把阅读教学过程变成“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平等对话过程。通过“对话”使小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和提高。

2.3拓展训练,积累提高。

教科书是课程的重要内容,但不是课程所有的内容。语文课程内容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这就使得学习语文,既有优越的条件,无与伦比的语言环境,又有丰厚的语言,文化资源。语言课程又是与现实生活有着天然联系的课程,自然风光,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日常生活……、现实生活中有的且适合语文课程的,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教师应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所以,在上课之前,要求学生根据预习提示,从课文中,报刊或网络上收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课程资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课文内容的延伸,利用课外资料对学生进行多种多样的拓展练习。这样,不仅能使学生较全面地了解课文内容,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还可提高学生主动探索的能力,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打破学科界限,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
总之,自主探究性阅读教学模式要始终贯彻“主体参与”原则,以学生发展为本。通过培养学生自主意识,调动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能动性,发挥每个人的潜能,促进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发现、自我创新、自我发展。相信随着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的习惯的养成,随着学生自主探究经验的不断积累,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与鉴赏水平会不断得到提高,他们能够自主探究出的东西也会越来越多,学生们的阅读会逐渐走向深刻与成熟。而这正是学生最大的收获,也是语文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
收稿日期:2013-02-17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