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课堂教学新课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方式

更新时间:2024-02-14 点赞:14699 浏览:608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新课改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简称。早在上世纪末,、国务院就提出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新课改坚持这一理念,致力于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1671-0568(2013)09-0087-03

一、高中语文教学的价值取向

爱因斯坦说过:探索世界的奥秘,是一种最美好最深刻的感情活动。强烈的求知欲,是孩子的天性。但是为什么现如今学习却为众多学生们怨声载道甚至于深恶痛绝。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现在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它过分的专注于分数以及升学率,将教育分数化、功利化,让学习变成一个呆板和死记硬背的过程。让充满情趣的教学活动失去了有情有趣的精神追求。新课改明确了教育的发展方向,根据新课改的要求,高中语文教学应实现以下目标:
1.知识与能力的整合。知识是形而于外的东西,是一种工具。能够灵活的使用工具,才是能力。教师们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知识的学习与积累固然是重要的,但同时也要兼顾能力的提高。我们的学生,不仅要会学知识,更要会用知识。
2.工具和文化的整合。语文交际的重要工具,亦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与文化的整合,是语文这一学科的基本特点。钱理群先生说过:“语文教育既是对语言知识的教育,同时也是一种人文教育”。由此可见,语文教育是蕴含着丰富的个人意志和人文情怀的。因此,我们的教学活动,既要立足课堂,又要超越课堂。既要教育学生,也要尊重学生。
3.实现“大语文”的教育理念。提高语文水平的重要方法就是“多看多读”,众多文学巨擘的经历都证实了这一点。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怎么读书,更要引导学生爱读书,让自主阅读变成一种爱好,一种习惯。
美国教育学家华特科勒斯涅克说过:“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所以语文是可以生活化的,让语文教育和学习活动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让生活成为语文教育的老师,营造“大语文教学环境”。

二、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模式探索

1.阅读的教学模式。语文教学中有四种取向的“阅读”:第一种是以概括段落大意和文章中心思想,寻求“思考与练习”的正确答案的“作业者”取向;第二种是以分析课文为主,归纳总结生词、语法、修辞方法的特点和语言特色等的教师“职业性阅读”取向;第三种是以“诵读”为主要形式的“鉴赏者”取向;第四种则是“感受性阅读”,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是对课堂讨论的侧重。鉴于教学对话理论的倾向,我们应当维护学生的倾听权和话语权,应该通过对话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向第三和第四种阅读取向发展。
无论是什么体裁的文章,也无论是长篇的还是短篇的文章,阅读它的过程都可以看成一个“压下去,放开来”的过程。 “压下去”,就是一个“粗读”的过程,用一个或者几个句子,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概括和感知。这个过程主要培养学生的“抓重点”或者是“收集消息”的能力。而“放开来”则是在“粗读”之后的基础上细读。细读要求理清文章的骨架,分析文章是如何围绕主题展开的。找出文章中有特点的可以使文章锦上添花的句子,能体现作者写作功夫的字和词,升华课文主题思想:这篇课文章对我有什么启发?对以后写文章有什么借鉴作用?无论多少,要有学为己用的东西,才算真正学过这篇文章。
以高一语文《阿Q正传》的教学设计为例:
第一步:粗读课文,概述课文主要内容。
《阿Q正传》共分九章。前三章属于小说的交代部分。第一章交代了作者为阿Q作传的缘起,介绍了阿Q的身世处境;二、三两章着重描写了阿Q的精神胜利法,妄自尊大,自欺欺人,畏强凌弱源于:免费论文www.618jyw.com
,奴相十足。中间三章是小说情节的发展,重点描述了阿Q的精神痛苦与不幸。第七、八章描写了辛亥革命波及未庄以后,阿Q对革命的“神往”和行动,以及假洋鬼子不准他革命后对辛亥革命的极度失望。最后一章写了反动派窃取了革命果实,阿Q被杀害的悲惨结局。
第二步:细读课文,完成课文赏析。
阿Q生活在未庄,孕育出阿Q的未庄是个什么样的环境呢:这是一个落后、封闭的受封建思想严重封锁的村镇。代表封建势力的赵太爷和曾经留过洋的假洋鬼子等统治着一切。社会下层的农民面对剥削和压迫逆来顺受,麻木不仁,甚至相互争斗。未庄人看不起城里人,因为城里人把“长凳”叫“条凳”,煎鱼时放葱丝而不放葱段。未庄人几乎不怎么进城,在革命的风及未庄时人们探头探脑地调查,把自由党说成“柿油党”,把证章说成“顶子”以及关于辫子的盘法等细节,都反映出未庄的落后、封闭的特点。
2.口语交际的教学模式。口头表达能力也是语文素养的重要体现之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不但有利于语文课程的学习,也有利于体素质的提高。口语交际课的设计形式灵活多样,其中常用的有两种:每日一讲一背和课内拓展。
(1)每日一讲一背即利用早、中、晚自习时间,照学号或者座次的先后顺序,每个学生,为大家讲解一首诗,然后集体诵读,直到熟练记忆为止。每个孩子都有表现欲,我们不会因为学生讲的不好就不让他讲。相反,就是因为他们说的不好:吐字不够清晰,说话不够流畅,姿态不够大方,才更需要我们给他们机会训练。这个时候,讲解的质量如何,已经不是最重要的。针对不同的学生,讲解的过程中需要练习的重点也不同。水平高的同学练的是表达能力,即怎样条理清晰的讲出来,怎样使大家更好的理解自己所讲的内容,怎样表现出自己的优势让同学们对自己刮目相看。而水平较低的同学练习的则是自信心。他们能够很顺利的把这个流程走下来就是很大收获。因此在指导学生的时候也就有所区别:对能力较强的学生,提供必要的材料即可,如何具体操作就由他们自由发挥,在事后给予点评即可。能力较弱的学生,取得成功的愿望可能反而更加强烈,因此失败对他们的打击也许会很大。在指导他们的时候,一方面需要降低要求,另一方面也需要面面俱到的进行指导,确保他们能很流利地讲完。
(2)课内拓展。找出课文中可扩展的、学生们熟悉的、趣味性的 “点”,点燃学生。如《阿Q正传》这篇文章,就可以参考这篇文章的同名电影,并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将之改编成话剧,让同学们亲身参与演出:
赵太爷:阿Q,你这混小子!你说我是你的本家吗?
阿Q:……(不开口,满脸菜色)
赵太爷:你敢胡说!我怎么会有你这样的本家?你姓赵么?
阿Q:……(往后退,做逃跑状)
赵太爷:你怎么会姓赵!你哪里配姓赵(跳过去,给了阿Q一个大嘴巴子)
……
3.写作的教学模式。“学为己用”才是学习的终极目标。只有将学到的东西灵活的应用到自己的作文中,才算是学了一篇文章。写作是语文学习中最重要的“应用”之一。不管是知识的掌握程度,还是写作方式的借鉴,都能从学生的作文中看出来。因此,写作水平衡量语文素养的重要标准之一。
(1)妙手回春。所谓“妙手回春”,就是找出几篇写的很差的文章,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合作,进行修改。让学生灵活地、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思考、积极的使用自己学过的知识。也让学生明白“修改”的重要性, “修改”也可以让文章“起死回生”。
(2)下水作文。教师写下水作文的提议提出经年,但能够坚持的却不多。老师下水,一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二可以提高老师在学生心里的威信;第三也是最重要以方面,下水作文一般选用学生身边常见的事件,告诉学生们,不是只有“送伞、生病、死亡”等煽情的故事才可以写成作文。身边的所有事情都可以成为一篇好的作文。
好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强烈的学习兴趣,逐渐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现新课改素质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孟萌.语文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28).
李友实.提高高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以青岛开发区一中为例[D].山东师范大学,2008.
[3]王柏勋.语文教学情趣论·语文教育理论素养丛书[G].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