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主动参与宽容差别,引导全体学生主动参与

更新时间:2024-02-26 点赞:7480 浏览:2424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本文从创设试误型思维情境、遵照现实性教学思路、尊重个性化解答思路、组织集体性讨论质疑、实行分层化教学施练五个方面讨论了教师唤醒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包容差异、平等对待的措施。
关键词:引导;差异
1992-7711(2013)03-007-2
长期以来,传统数学教学由于过分科学、严密,从而给人以呆板、孤立、冷漠和缺乏人情味的印象。学生被动学习是传统数学课堂教学弊端之一,我们教学往往只重视知识的传承和接受,而忽略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剥夺了学生自我探索的权利,以致我们的许多学生能够应对各种各样的考试,却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显得束手无策。而新课程要求教师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帮助树立自信;激励他们勇于质疑,敢于表现,培养独立人格;教给学习方法,培养自我探索能力;坚持训练,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这就对我们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这是新课程标准努力倡导的目标,要求教师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承认差异,要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因此问题情景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等要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经过多年新课程教学的摸索,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实践,谈谈一些体会,有教于方家。

一、创设试误型思维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以“刺激反应联结”和“试误”为主要特色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就形成一定的“刺激——反应联结”。而这种联结主要又是通过试误建立的,即在重复的尝试中,错误的反应逐渐被摈弃,正确的反应则不断得到加强,直至最后形成固定的“刺激——反应联结”,因而,学习是一种试误的过程,教学是一种行为不断被修正的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针对学生对某些概念、法则、定理等理解不够方面,有的放矢地选编一些具有迷惑性的问题,通过创设试误型思维情境,让学生在“落入”和“走出”误区的过程中,吃一堑长一智,这样既能提高学习效果,又能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
如在数学华师大版七年级“平行线的性质”的教学中,复习部分以用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数量关系来判定两直线平行的三种方法作为铺垫,之后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如果先已知两直线平行,你可找到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什么数量关系,鼓励学生大胆猜想,主动探索,得出结论,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不仅有效地复习了前面“平行线的识别”,还使学生发现将“两直线平行”作为条件时出现了新问题,在暗暗地比量促使下,产生自主探索的。同时可分小组展开讨论,相互质疑,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由学生通过自我探索得到的知识,比被动得到的知识掌握得更深、更牢。

二、遵照现实性教学思路,引导学生轻松掌握

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学习的过程是自我生成的过程,这种生成是他人无法取代的,是由内向外的生长,而不是由外向内的灌输,其基础是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尊重教育实际,尊重学生基础实际。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有一段经典的论述“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惟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就此进行教学。”这段话道出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掌握了这个标准以后,我在教学中始终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了解他们已知的,分析他们未知的,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目的、教学方法。
例如数学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4.1立体图形,这一节接近于实际生活。我在了解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上,让他们自己总结、交流他们对立体图形的感受,自己动手制作熟悉的立体图形,并根据自己的想像,利用丰富图形构造生活实景。这样避免了我单一地讲解,学生一味地记忆。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了知识。

三、尊重个性化解答思路,引导学生全员参与

传统的数学课程强求统一:统一的教学大纲、统一的教材、统一的教参、统一的考试。在这种统一的要求下,教师的教学缺乏灵活性、开放性和创造性,只能充当教学计划的被动实施者,学生的学习则局限在一种毫无自主性和选择性的狭小的教学空间内,只能充当书本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正是如此,数学新课标力图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要求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和实践,要创造性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只有这样,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才得以真正显现和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才能突破常规旧习、增强学习活力。
在应用题教学中,教师为了解决难点,讲得往往太多,规范性的要求也提得太多,学生的解题策略仅仅是遵照老师指定的某一条路径去进行,虽然能在类同的练习中发挥较好,但一旦遇到新的类型就无从下手。为此,在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精讲,给学生更多的自主解答时间,并做到以下两点: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强源于: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www.618jyw.com
调应用题的分类,这样学生一拿到应用题就生搬硬套,套上一个类型,然后按老师的要求按步就班地解答。虽然也能正确而规范地解答出来许多类同的题目,但对有一些一时分不清哪一类型的应用题,只能苦思冥想。长期如此,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逐步淡化应用题的分类,淡化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及过程的标准化要求,引导学生只要思维策略有效就正确,提倡用直接猜测、数形结合、合理想象等非常有特色的解题策略,真正体现解题的个性化。
如上七年级应用题的教学中例题:一项市政工程,必须在7天内完成,如果由甲、乙两个工程队单独施工,那么分别需10天、12天,问甲、乙两个工程队各应施工多少天,才能在规定期限内完成任务?(要求每队施工天数都是整数)源于:论文开题报告范文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