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调研一堂失败调研课

更新时间:2024-02-27 点赞:3704 浏览:112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自:毕业论文小结www.618jyw.com
案例背景:开学第3周,教师发展中心对我校的高效作业布置进行了调研,并且也深入课堂进行了实际情况的考察,我作为一线教师,有幸得到专家和名师的课堂指导。原计划我安排单元检测的,早上接到通知,临时改为上新课,内容为八年级上册第2章中直角三角形的第一课时。本课内容自认为比较简单,因此备起课来也觉得省力,自我感觉设计的较为合理,既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又让本节课条理思路清晰,同时准备好课件,做好直角三角形纸片,一切具备,等待上课的到来。
案例描述
片段一:引入新知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特殊的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在生活中的用处比较广泛,请观察图形,(幻灯片出示图片)。
生:(看图片无语)
师:你们看到直角三角形了吗?
生:看到。(教师指着幻灯片上的图说明直角三角形在哪里?接着由于课件的不熟悉,居然点出了直角三角形的定义。)
原因剖析与改进:我一进教室,满脑子都是自己的课件上的东西,因此引入就开门见山,学生欣赏图片找共同的图形,变成老师自己说这些图片中都含有直角三角形,这样既脱离了学生的实际,同时失去了与学生的密切配合,课堂氛围较为冷场。这是自己准备不充分及自己的心里慌张而导致的。接下来同样的内容我在第2个班级中讲授就非常顺利。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三角形(出示直角三角形纸板),请问这个是特殊三角形吗?
生:是直角三角形。
师:你见过生活中的直角三角形吗?
学生纷纷举手发言,不举手的也在教室里找直角三角形的物体。(可见我的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效,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都参与到其中。学生想不起来的,再用幻灯片演示一下,让每个学生有个直观的认识。)
师:小学里我们学了直角三角形的哪些知识?
(这个问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也引出了直角三角形的定义。)
片段二:直角三角形性质教学
师:每学一种图形,我们都要学习它的定义,定义之后是……
生:性质。
师:既然直角三角形是特殊的三角形,那它有什么特殊的性质?
生:一个角是直角,另外两个角相加90°。
师:你怎么知道相加是90°?
生:三角形内角和180°,一个角是直角,另外两个之和当然
是90°。
师:出示投影,边显示边讲解详细过程如下:
已知:在△ABC中,∠C=90°
说明∠A+∠B=90°的理由。
解:在△ABC中
∵∠A+∠B+∠C=180°(三角形内角和为180°)
∠C=90°(已知),
∴∠A+∠B+90°=180°。
∴∠A+∠B=180°-90°=90°。
(此时有几个学生已觉得没意思了,只管做作业,而班级里的那十几个差生仍不知教师所云。)
原因剖析与改进:这一环节的结果是我始料未及的,原本打算让所有的学生听懂,尽量放慢脚步,再说本节课内容也不多,我不想让一个学生掉队,可结果导致优生走神,差生还是跟不过来,自己在那里唱独角戏,浪费了时间。其实这里只要有学生能够回答出性质,叫个别学生简单说明理由即可,没必要进行幻灯片上的演示,但当时的想法可能真像专家所说的,自己受课件牵制了,缺乏随机应变的能力。
片段三:例题的教学
师:知道了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是互余关系,你能在下图中找互余的角吗?(出示例1)

1.如图所示,CD是Rt△ABC斜边上的高,请找出图中各对互余的角。

生:(思考一会儿,七嘴八舌地说哪几对是互余的角,且毫无秩序地找。)
师:(听学生的口答进行相应板书。)
师:为什么这几对互余?
生三三两两地答,教师进行板书过程的整理。
师:找两角互余的方法是:1.找直角三角形,因为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2.找直角,看是否被分割,如果是,则出现相邻且互余的角。(最后投影又显示这些推理过程,自己也愣了一下。)
原因剖析与改进:这是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性质的应用,
在匆忙地备课时我未加思索,学生应理所当然地能找出互余的
角,但实际并非我所能预料的,这样就产生了与学生生成的一个冲突,课堂上学生的参与率不高,气氛沉闷,因为这已超出大多数学生的解决范围。其实我不能一下子把这个题目给拿上来,接下来在第2班级的教学,我是分三步走的:第一步,在黑板上的直角三角形添加斜边上的高,问学生图中有几个直角三角形,请用直角三角形的符号表示出来;第二步,找出图中互余的角;第三步,图中哪些角相等?这样设置三个问题,由浅入深,逐步带学生进入思考,学生的参与面会变大,因本班36人中有11人的成绩是相当不理想,我想这样这部分学生应该能回答出一些结果。
教学反思
短短的一节调研课很快就结束了,可我却还只讲到课本的第2个例题,成了一节上不完的调研课,这让我深刻地感受到课前充分准备的必要性,不能只停留于表面。
要打造高效课堂,课前的充分准备,备课要关注细节,上课要关注学生的生成,课后要及时反思等这些是离不开的。要想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我认为,与有效的问题设计、有效的问题提出、有效的练习设计,有效的教学反馈、如何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如何培养学生的自觉、自律能力等等这些是分不开的。还应该以了解学生,理解教材,把握学生的真实学习起点为前提;突出备课,合理运用课件;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体验和理解是关键;面向全体,注重反馈,特别关注弱势群体是保障。让我们共同努力,使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智慧和个性的舞台。现在我们每位老师都在努力学习和实践着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理念,都尽可能地使课堂更具有效性,直至高效。
(作者单位 浙江省温州第二十中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