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浅谈高中数学自主学习

更新时间:2024-01-28 点赞:5759 浏览:2089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传统教学方式仍然会在很长时间和很大程度上影响我们的教学活动。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讲为主,教学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把学生当作装知识的“容器”,学生只需被动听取教师的分析、灌输,只是被动接受、消化,逐渐泯灭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渐渐地抹杀了学生探求新知识的能力。
关键词 数学 自主 学习
尽管新的课程改革已逐渐推开,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随着教材改革的进行和素质教育的推行,关于课堂教学方式的探讨和创新实践的活动在各地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但要实现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的完全转变绝非易事。而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要求学校培养具有科学的思维头脑和自我教育能力的、会学习会创造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为提高我国的数学教育质量和水平,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关注并投入到对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中去,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更把自主学习作为极力倡导的三种学习形式之

一、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

我们应力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可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教育工作者的要求和使命,更是学生自我发展的重要途径。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主战场是在课堂,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又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一)创设情境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生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就越有自觉接受知识的积极性。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时,我们应尽可能地选择一些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情景和事物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以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展现教学内容,让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切感和熟悉感。这样的教学情境,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能起着组织教学、激发兴趣、启迪思维的作用,同时它也能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主动探索,从而优化课堂教学,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中学会知识。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教学情境不在于形式如何,而在于它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否有利于诱发求知欲。那么,如何创设情境才能更有效呢?

1.从实际生活中创设情境,使情境具有趣味性;

2.从问题中创设情境,使情境具有启发性;

3.从错例中创设情境,使情境具有针对性;

4.从悬念中创设情境,使情境具有引导性;

5.从疑惑陷阱中创设情境,使情境具有主动性。

(二)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先导,是学习的最好动力。很多学生觉得数学太枯燥、太难懂,视数学学习为一种苦役,根本原因就是缺乏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数学学习兴趣是指渴望获得数学知识,探索数学问题的倾向性。当学生对某门学科知识产生兴趣时,他们就会长时间地、积极地、主动地去学习。因此,兴趣对学习成绩的好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的兴趣并不是天生的,更不是头脑中固有的。要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求知的兴趣,需要教师自身的影响、启发和引导。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该着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兴趣有以下几个途径:

1.巧设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

2.引起认知冲突,引导学生的注意力。

3.教学内容贴近生活,联系生活生产实践存在的现象和问题,引起学生兴趣。

4.给予成功的满足,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5.进行情感交流,增强学习主动性。

6.恰当使用多媒体,为数学课助力。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过去我们总是抱怨学生不会动脑,不会思考,但是从我们这个角度来想一想,我们是否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独立思考和探索呢?我们倡导“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来学习数学”,从某种意义上说,在课堂上不应该是我们教师教数学,而是要激发学生自己去学数学。一个好的教师不仅仅是把数学内容讲清楚了,让学生会做题了,而是引导学生自己研究数学,或者和学生们一起做数学;鼓励学生们独立思源于:毕业设计论文模板www.618jyw.com
考,接受学生不同的想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试验,得出结论并证明。只有当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到的经验、结论,才能真正理解并灵活运用。
自主探究过程不一定非得学生独立完成,经过一定时间的探究和思考,可以分小组讨论,也可以“一对一”讨论。这样既增加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讨论时,教师要走到学生中间,聆听学生的思路、见解,并及时指导、点拨,激励学生的主动精神,让学生始终保持求知欲。采取这种形式不但好学生的思路更加准确、敏捷,基础较差的学生也在老师的关注和同学的帮助下,丢掉了胆怯怕错的心理,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增强了自信心。在这个过程中既培养了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能力,又促进了全体学生学习的进步和发展。

三、尝试练习,寻求方法

所谓的尝试练习是指将课本中的例题直接交给学生自己解决,而不是老师讲学生听,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在尝试练习的环节,同样可以分小组讨论。同一组内的学生相互帮助,共同商讨,不仅对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了更深的理解,而且学习的自主性也得到了充分发挥。在小组讨论之后,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开展组与组之间的交流,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展示自我,肯定学生的独到见解,并鼓励学生相互争辩。这种形式的交流,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来说是一种鼓励、肯定;对学习能力稍弱的学生来说,则是一种启发、帮助。通过这一系列的讨论,学生不但学会了应该学会的知识,而且由于这些知识是通过自己的思考、分析、讨论而得到的,所以记忆得更深刻,理解得更透彻。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就是要让学生体验到通过自己“豁然顿悟”获得知识的喜悦。更为重要的是,在讨论的过程中自己还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综上所述,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创设恰当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向学生提供充分参与课堂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交流合作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在掌握新旧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通过数学课堂自主学习,让学生既学到了丰富多彩的数学知识,又切实提高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