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述浅谈初中音乐教学

更新时间:2024-03-27 点赞:10466 浏览:4495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目前音乐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相对落后。课堂教学中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还比较普遍,教学过程多还停留在教学方面只管“讲”,学习方面只管“听”与“背”的模式上。可以说对研究性学习缺乏认识、不甚了解的教师中专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是不能适应中音乐教学要求的。因此,作为音乐教育课程体系中直接面对基础教育老师必须对教学法进行探索,积极采用研究性教学模式以适应基础音乐教育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 寓教于乐 音乐活动 音乐素质
学生们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在现今许多中学里似乎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在节奏教学上,一方面学生学习了音乐理论知识,却无法正确、流畅地读出一条节奏或通过唱谱自学一首歌,即使模仿,也缺乏流动感。另一方面,却有很多学生在业余时间,花费高昂的学费进行器乐或声乐的专门训练。究其成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点不能否认:单一的、老套的教学形式;理论、机械、枯燥、缺乏活力的内容,抑制着孩子们学习音乐的热情和兴趣,导致他们潜在的音乐才能、创造力、想象力逐渐地,甚至有可能是永远地消褪。目前,我国教育改革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音乐教育理所当然应走在素质教育的前列。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如何才能顺应教育改革的潮流,适应新世纪的教育需求呢?

一、寓教于乐,在音乐教学中让学生受到美的教育

寓教于乐适合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使中学生在娱乐中产生积极情绪,受到美的感染。乐理知识表面看来比较乏味,可通过有趣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ru] ml sola”五个唱名的音高时,在课前用不同颜色的纸做出五组头饰,分别写上唱名。游戏时,将学生分成5人一组,每组队随便站在一起。教师弹一遍c大调音阶,然后改变顺序弹奏五个音,各组学生听到后边唱边迅速排列,展开比赛。这样趣味的游戏,使学生在玩中通过听、唱形成准确的音高概念,并培养了学生一定的听辨能力。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课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它能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扩大学生视野,陶冶他们的情操,美化他们的心灵,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鉴别能力,使他们热爱祖国的音乐艺术。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进入音乐的情境,使他们在美的旋律中产生丰富的联想、想象,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譬如,在欣赏童话故事音乐时,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使学生陶醉在欢快、活泼、优美、动听、有趣的音乐声中,情不自禁地舞了起来。学生兴趣盎然,自然表演得非常精彩。通过欣赏,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和辨别能力。

二、积极开展课外音乐活动,提高中学生的音乐素质

开展课外音乐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进取精神,培养学生关心集体、团结友爱、遵守纪律的良好品质,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巩固与提高学生在音乐教学中所学的基本知识技能,扩大音乐视野,丰富音乐经验,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促进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下面主要谈谈以大型团体表演为例的课外音乐活动的点滴体会:

(一)课外音乐活动既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又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在大型团体表演的排练当中先让学生听唱,理解歌曲,逐步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的诸方面表现要素,使学生在美的素质、美的陶冶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感受音乐和理解音乐的能力,并能在此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例如,可以在排练器乐合奏《黄河大合唱》和有关电影歌曲时,使学生通过对音乐的理解,感受到音乐所表现的快乐和幸福,由音乐联想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和队歌的磅礴气势,提出表现这段音乐的情绪应加大动作幅度和力度,更改后,经学生一表演,确实达到了比较完美的效果。这样一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感受力、表现力、想象力、创造力,从而发展了艺术素质,提高了艺术能力。

(二)课外音乐活动对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起着催化作用

在活动中,要善于发现学生个性特点,鼓励学生充分表现。学生的表演才能得到施展,潜能得以挖掘,找回了自信,“我能行”成了学习生活的动力。在鼓励学生个性表现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使学生感受到和谐美,从而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并学会协调人际关系。学生参加音乐活动之后,往日的“娇骄”二气没有了,不但能吃苦耐劳,而且为集体争光,以集体利益为重。遵守纪律,团结协作思想不只是口头上的慷慨激昂,而是闪烁着行动的光芒,尤其是体现在日常生活学习的一言一行中,这让所有关心爱护他们的人感到了无限的欣慰。通过音乐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换来的不仅是全体学生音乐知识的丰富,更主要的是对学生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方面都有促进作用。因此,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在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三、发挥“两主作用”,提高中学音乐教学质量

这里所说的“两主作用”,即是教学之中我们所坚持提倡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两主”教学原则。教学中的“两主”作用虽然提出很久了,但是真正开始实施还是党、国务院提出“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以后。中学音乐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但是陈旧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影响下只强调学生“听话”,“依照教师、教材学习”,很少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之中发挥自己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新时期、新观念的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音乐教学中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两主作用”。“以学生为主体”就是强调在音乐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音乐的主人公。音乐教师是教学的“主导”,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学生服务。那么,在音乐教学中怎样才能发挥好“两主作用”呢?应始终把学生放在主要的地位,把音乐教学中的学习权、主动权下放给他们。即教师在始终站在“导演”的角色为学生指导,不能一切由教师包办代替。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在音乐教学活动中锻炼自己,培养学习能力。高中学生已有各方面的音乐基础,教师可以放手让他们学习乐谱知识,学习音乐中的唱法、技巧。可以让学生自己组织音乐社团,自己排演文娱节目。教师只有方法得当,才能指导好学生。
总之,教学实践证明,在音乐教学中,采用活泼多样的教学形式和富有趣味的教学手段,以及创设一个开放、平等、尊重和谐的教学氛围,充分利用展开想象翅膀,放飞思维的游丝,这样学生才会在音乐的天堂中自由翱翔。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