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给学生自主选择,给学生一片更广阔天空

更新时间:2024-01-09 点赞:27112 浏览:12139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新课程理念强调确立“学生主体观”,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建构主义理论正是倡导学生主动建构,自主学习。建构主义是极富前景的学习理论,它对指导新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有着深远的意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不是通过教师向学生单向传递知识就可以完成的,知识不只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
但是,在现实教学中,学生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个性差异和学力差异,我们应该根据学生之间的这种差异,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从而有效地促进各层次学生的自主发展,实现各层次学生都能获得所必需的数学。提倡选择性学习,有利于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选择性学习的优势呢?

一、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优生与学困生共同发展

数学教材中的教学内容连贯性较强,教师在教学中一般都是按部就班,对教学内容往往是逐项过关,照本宣科,一成不变,忽略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从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影响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面对以上问题,在教学时,我尝试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即鼓励学优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选择一些相关的、有拓展性的学习内容进行学习,允许学困生暂时放弃一部分难度较大的学习内容(对他们放弃的内容及时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个别辅导或通过“一帮一”活动帮其补上),争取把最基本的知识掌握牢固并能初步应用。
例如,在《分数的大小比较》第一课时的教学中(主要任务是学习同分母或者同分子分数的大小比较的规律,并能利用规律进行三个分数大小的比较),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同学,我允许他们选择第一个内容进行学习,即重点帮助他们学会同分母和同分子分数之间的大小比较,坚持一篙插到底,防止他们因学习内容过多而产生混淆;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则采用“加餐”的办法:在他们学习教材全部内容的基础上,适当提供一些提高题(如比较4/8和5/6,需要找出一个中间分数)给他们选择学习,进一步培养其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努力使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可达性目标上得到最优发展。

二、自主选择学习伙伴,兴趣与能力综合考量

随着连云港市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的深入开展,学生自学质疑、合作交流的时间大大增加了。通常,这些合作小组都是由教师统一分配,这样便于管理,有较好的组织性。但如果教师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具体的学习内容和自身的学习情况,自主选择合作伙伴组成交流小组,在寻求伙伴上给学生以尽可能多的选择权,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将被大大地提高,同时也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合作学习的效果也会相应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得到培养,自主学习的质量也就全面提高了。
如《简单的统计》,这部分内容必须由学生共同搜集信息,并共同完成信息的整理工作。在教学时,我鼓励学生自由选择伙伴进行合作完成,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组合,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促进,不断深化对统计的认识,让不同的学生对统计有着不同层次的理解,从而让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自主选择学习方式,放手与指导把握有度

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他们就可以利用尽可能少的时间和精力学习尽可能多的知识。在课堂上,教师把选择的主动权继续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选择学习方法,但也不能完全放手,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去选择,鼓励他们运用自己熟悉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在学习中比较不同学习方法的效果,不断优化学习方法的运用效率,发展学生的选择能力。如学习同一个内容,有的同学喜欢从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开始学习,有的同学喜欢用旧知识迁移到新知识的方式进行学习,有的同学习惯边想、边动手、边和伙伴讨论交流;有的同学喜欢从重点的内容逐步深入进去……无论学生选择哪种学习方式,教师都应给予鼓励并适当指导,在不断优化学习方法的过程中,发展各层次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如在《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教学中,我首先拿出一个长方体并引导学生明确表面积的含义,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我(指着长方体)说:“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这个朋友,你能帮它找出它的表面积吗?你能想办法计算一下它的表面积吗?你打算怎样帮它?……学生可以自己想,也可以跟别人合作,或动手折折画画,或一起讨论,大家尽管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帮它。我们来比一比,看谁想得又快又好……”在我的激励下,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认识并计算出了长方体的表面积,有的独立操作、有的合作探究;有的观察、有的思考、有的讨论;有的动手、有的争辩……各施其法,各尽其能,学得津津有味,有的还把思考的过程和感受简单地表述出来,还有的同学把长方体表面积的摘自:硕士论文开题报告www.618jyw.com
计算方法也总结了出来……学生学习的效果远远超过预期的目标。

四、学生自主选择作业,形式与层次设计有弹性

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方式、兴趣爱好等各不相同,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布置家庭作业时,可依据学生学习的基础、接受能力的差异,设计一些弹性练习,比如在课堂练习时,学困生只要掌握课堂上学习的主要知识点就可以,练习量适当少一些、内容简单一些;学优生可以在完成基本练习的情况下,适当进行拓展,设计一些开放性的练习。在作业数量上,体现一定的自由度;在作业的内容和形式上,放手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喜好、特长进行选择。应允许学生在练习的数量、深度、形式上有一定的选择权力,以有利于促进有差异的发展。
面对上述问题,在作业的设计过程中,我每次的作业设计都包括三个不同层次的题目(包括基础题、提高题和开放题三种不同的类型),然后再指导学生针对自己存在的问题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进行作业,通过自主选择作业的内容逐步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完善的意识和能力。
例如,在学习了《公因数和公倍数》之后,我设计了如下作业:1.请你分别写出下面三组数的因数,并找出他们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8和12,24和32,48和28);2.请你用短除法找出下面三组数的最大公因数(8和12,24和32,48和28),3.运用最大公因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1.一个长方形纸长16厘米,宽12厘米,把他剪成若干个小正方形而没有剩余,正方形的边长最大是多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如:学困生可以选择第一题练习,在列举中找到三组数的最大公因数;中等生选择第一、三题练习,第三题要让学生明白,求正方形的边长最大是多少,就是求16和12的最大公因数是多少;学优生完成所有练习,短除法在教材中没有要求学生掌握,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后进行练习,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
给学生一片更广阔的空间,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选择,在选择中学会学习。同时由于选择性学习极大地拓宽了学生学习的自由度,稍不注意,容易异化为“自流”,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有效的组织和及时的调控,加强对学生选择的指导,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运用选择性学习时,不要只重形式而不讲求实效,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以上的一项或几项,切实考虑其可行性和实效性。
(责编 罗 艳)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