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次序换一下实验次序,竟有完全不同效果大纲

更新时间:2024-02-29 点赞:7270 浏览:2273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一、案例背景

科学实验作为科学教学的重要基础、重要内容、重要方法和重要手段,在科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科学兴趣的重要手段。有人曾打趣地说:“上课学生想睡觉,老师就做实验。”可见,学生对实验是很感兴趣的。
这是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生活中的水》中第5节《水的浮力》的一个教学片段。这节课探究的是物体沉浮条件,我设计的实验方案在一个班的教学中遇到了难题,于是我调整了实验方案中实验的次序,却又重获成功的案例。

二、案例描述

在探究物体浮沉条件时,我做了以下的演示实验。
材料:圆柱形空塑料瓶一只,石蜡一个,铝块一个。
出示铝块、木块和石蜡源于:毕业论文理工www.618jyw.com
。问:将它们一一放入水中,是上浮还是下沉?学生猜测。之后教师一一演示,验证猜测。(目的:是让学生直观了解生活中的物体有的是上浮的,有的是下沉的。)
为什么会这样?学生有很多理由。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接下来,请同学们着重思考它们的沉浮与它们的重力之间找找原因。(目的:定下探究的主题,着重从物体受到的浮力与重力的关系来探究物体的沉浮条件,突出重点。)

(一)提出问题:物体的浮沉与物体的重力有什么关系?

(二)建立假设:

1.可能当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物体受到的重力时,物体上浮;

2.可能当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时,物体悬浮;

3.可能当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于物体受到的重力时,物体下沉……

(三)设计实验:学生不一定就选一个塑料盒来进行,可以是上浮的东西选一个,悬浮的东西选一个,下沉的东西选一个。

(四)获取事实与证据:

我提供的实验材料:塑料盒(一鸣奶吧装饼干用的)一个、钩码若干、溢水杯等。
失败的演示实验
可是,这个实验在实际操作中遇到了一个难题,就是步骤一中用排水法测空塑料盒的浮力时,空塑料盒是上浮的,必须把它压进水里才行,而且不能用称量法求浮力,必须用溢水杯来做,再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来求。学生本来对阿基米德原理掌握的还不够牢固,结果这时出现了让很多学生望而生畏的“计算”,无形中给学生增加了难度,也使实验的吸引力大大降低。原来很喜欢看“热闹”的学生,开始转移注意力了。有的学生乘机在那里说起了悄悄话,而我正关注着会计算的学生呢。因而花费了很多时间,也使课堂一下子瘫痪,学生对接着的探究也就兴味索然了。后来,剩下的实验是都演示了一遍,但似乎没有得到学生多大的感悟。
课后,我从失望而又倍感无奈的情绪中静下心来想一想,怎么办?接下去的另一个班级上这节课时,要不要做这个演示实验?经过一番自我反思后,我发现实验是可以做好的,只要改变一下实验的次序就行了。
失败是成功之母
于是,我到另一个班级上课时,我是这样做的。
步骤一:探究下沉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与重力的关系:用弹簧秤称量放了很多钩码在里面的塑料盒的重力,再将塑料盒慢慢放入水中直至塑料盒完全被水淹没,让学生观察弹簧秤读数,两次读数相减即由于经过这样实验先后次序的变换,测物体浮力时,塑料盒里是放了很多砝码的,浮力是小于重力的,可以直接用称量法求得其浮力,不需要溢水杯,不需要根据阿基米德来求浮力,省时省力,又能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整个演示实验一气呵成,最后得出结论都是顺理成章。这样,使课堂有了更多的时间,也使实验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辅助,而不是为实验而实验,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幸亏,我没有放弃失败之后的尝试。否则,这样的失败可能会不断地打击我,使我认为实验只会浪费时间,从而走上“公开课弄个实验,平时上课绝不实验”的部分有“经验”的老教师的所谓经验之路了。其实,如果一个科学教师认为科学实验不重要,很可能他是经历了一次次失败的实验或无效的实验。其实,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科学的发展本身就是有无数无所畏惧、屡败屡战的科学家不断尝试的结果。科学教师应该传承和发扬科学精神,不断提高自身和学生的科学素养,使课堂更有效。

三、课后反思

有人说,实验是科学中物理教学的“生命”,没有它,物理课堂将死气沉沉,毫无生机,结果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影响到课堂的效率。一堂本来在我意料之中的实验却出现了意外,也许这就是课堂教学,预设能否有效实施,取决于教师对实验的细节方面的考虑是否到位,在演示实验之前是否准备充分:除了准备相应的器材以外,还要考虑实验的次序等方方面面。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恰恰忽视了实验的先后次序,导致了两个不同的结果。在全社会提倡高效学习的氛围中,科学教师绝不能丢掉“实验”,但做实验要“不打无准备之战”,不仅要注意教材的重难点,而且要注意学生的兴趣点,更要注意实验中的细点,时刻记住细节决定成败。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