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浅谈爱教育技巧

更新时间:2024-01-07 点赞:3155 浏览:953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自:毕业论文题目www.618jyw.com
摘要:关爱学生,可以通过情感传达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从而影响学生的智力开拓,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教师要、平等的关爱学生,对于不同程度的学生给予不同的关爱,使学生在教师和蔼态度中,快乐的学习。
关键词:教育 爱 和谐 快乐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与宗旨。
爱学生是每位教师的天职。现在生理学、心理学最新研究成果告诉我们:人们的学习活动不仅依靠大脑皮层结构,而且是在情感的参与下进行的,教师对学生的态度直接影响学生情感智慧的发展,进而影响学生智力的开拓。无数事实证明:如果教师对学生保持积极乐观的教态,师生之间同教育教学有关和无关的相互作用就表现得更为充分,学生的学习潜能就能得到充分挖掘,学生的成长就能达到最佳效果。以下是我十几年来,用爱去感化学生,与学生携手走向教育原野的点滴体会。

一、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是爱的“底线”

师生关系应是平等的,只有以平等的态度、平等的方式和平等的情感去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才能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敬佩老师,感谢老师。
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是人就有其鲜活的思想。因此,我在平时施教中,注意把学生看成是一个与自己有同样尊严,同样人格要求的人,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要求,从不采取强迫命令和无条件服从的方式进行教育,更没有用简单粗暴的手段对待学生的错误与挫折,对学生的思想转变工作总是坚持说理的方式正面教育。所以,学生对我也慢慢消除恐惧心理,师生之间逐步形成平等探讨的风气,事实告诫我们: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这是教师教育学生的“底线”,也是教师师德的最基本要求。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爱的灵魂

教育化是教育现代化的价值目标之一。有了对学生的平等对待和教育,师爱也就真正体现了性。
“作为真诚的教育,用心灵赢得心灵,不只是教育的条件,更是教育本身”。性是师爱的灵魂。我在平时教育中,坚持实施“三个欢迎”和“三个允许”的开放政策。即欢迎质疑、争辩和发表意见,允许出错、改正和保留意见。对学生的就是对学生的尊重,就是对学生的相信,就是对学生的理解,就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尊重、相信和理解是每个人的基本心理需求,每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尊重和关爱。教师只有把对学生的爱建立在的基础上,师爱才会汇聚成一片亮丽的风景。几年来,我与学生的关系都十分融洽,学生也真正把我看成“知己”和“贴心人”。每逢节日,学生都会三五成群结队到我家拜访,尤其是我生病的时候,全班同学都会带上水果或慰问品到我家探望。

三、因人而异是爱的艺术

爱是一种纯洁、神圣的师生情感,更是一门内涵丰富,技艺精湛的艺术。我在平时的施教中,注意把握好这门艺术,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扬长避短,不失时机地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塑造学生纯净的灵魂。
(1)对“后进生”多一点“偏爱”。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这就告诉我们,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
有爱,才有责任感,认同感和奉献精神,才能去尊重、爱护、关心和帮助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是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教师说过的一句名言。他告诫教育者不能以粗暴简单的方式对待“后进生”。相反,教师应对“后进生”多一点“偏爱”。决不能轻易“赋予”他们“差生”、“蠢货”、“傻瓜”等帽子,随意“判刑”为“没出息”、“朽木不可雕”、“无可救药”、或者姑息、纵容、放任自流。所以,我在“后进生”身上所花的时间和精力要比常人多些,注入更多的关心与呵护。
(2)给“优秀生”常敲警钟。一般来说,“优秀生”人见人爱。正因为如此,“优秀生”的缺点往往易被忽视,易被遮掩,易被原谅。“教不严,师之惰”。如果对“优秀生”马放南山,刀入库,听之任之,则后患无穷。学业成绩优秀的学生,思维活跃,自我感觉良好。这种优越感使他们轻视其他学生,不能很好珍惜教师为培养他们花的心血。“优秀生”的“优秀”主要表现在学业成绩上,加之教师对他们网开一面,以致“一佼遮百丑”。因此,给“优秀生”“加压”常敲警钟与成为我做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
四、报以微笑是教育走向成功的保证。被称为“解语之花,忘忧之草”的微笑是心理愉悦、良好素质修养和崇高职业道德的表现。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
上课时,教师慈祥的面容,微笑的表情,亲切的提问,都能打消学生的紧张情绪,使学生更多地体验学习的愉快,安祥和融洽,体验生活的艳阳高照,春风拂面和秋果满枝的乐趣。几年来,我都坚持以真诚的微笑,自信的微笑,鼓励的微笑出现于学生之中,哪怕是自己心情不愉快的时候,我也是以热情的微笑展现于脸颊。实践证明:我这几年的教育也就在这微笑之中走向成功。
作者简介:陈文明,男,1975年出生,现任教于福建省龙海市浮宫中心山塘小学,小学高级教师。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