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全面发展革新通识教育推动学生全面进展中国

更新时间:2024-02-11 点赞:27586 浏览:12278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中国人民大学长期坚持“宽口径、厚基础、多选择、重创新、国际性”的人才培养模式,一直注重加强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拓宽、打通学科基础为重点的通识教育,着眼于学生通识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近年来,围绕“国民表率,社会栋梁”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学校学科特色、师资储备和学生素质,积极探索通识教育的新思路、新内涵和一些新做法,初步呈现了具有人大特色的通识教育模式。
关键词:人才培养;通识教育;全面发展
通识教育是新时期高等教育的重要话题之一,不同学校对于通识教育的理解不尽相同,在实践中也呈现出不同的模式。中国人民大学长期坚持“宽口径、厚基础、多选择、重创新、国际性”的人才培养模式,一直注重加强以思想政治教育和拓宽和打通学科基础为重点的通识教育。2006年,学校组织了全校范围的通识教育大讨论,重点推进了学科部类共同课程建设。从2007年开始,针对通识教育理念、内容、实践模式以及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形成了一些比较成熟的思路和观点,并运用到2009级本科教学方案和学生培养实践中。
近三年来的实践表明:支持并参与通识教育的名教授越来越多;通识教育课程资源越来越丰富,并且形式多样;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扩大,对通识教育课程的好评越来越多;课程之外的通识教育效果明显;学生面向实际问题,自主搜寻、整合和创新知识的能力大大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过硬,有着强烈的主体意识、服务意识,符合国家和社会的需要,学生对人才培养工作也更加满意。

一、全面理解通识教育,努力纠正认识上的偏差

在长期的工作实践和研究中,我们了解到一些人对于通识教育的认识和理解存在着以下一些偏差:
(1)将通识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对立起来,刻意区分所谓意识形态与科学知识。事实上,通识教育确实不完全等同于思想品德教育,但是思想品德教育,或者说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应是通识教育的核心内涵,是知识教育的前提,更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实践通识教育必须继承思想品德教育的合理内涵,重视对学生的价值观引导和健全人格养成。
(2)将通识教育片面地理解为人文教育。大学固然要有人文内涵,但大学教育不能只是人文教育。针对目前一些大学教育人文内涵缺乏,确实要加强语言、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学科的教育,重视建设相关课程,但是同样不能忽视的是科学教育。对比我校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特色而言,更应重视科学教育的相关课程建设。
(3)将通识教育等同于各学科知识的简单堆积,刻意建设跨学科的课程拼盘。落实通识教育,固然需要扩展学科视野,掌握跨学科的知识,但是,在一个学科分化加速、知识生产呈现爆炸趋势、社会分工日益细密的时代,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期望一个人掌握所有学科的知识,成为百科全书式的人物。通识教育希望达成的是促进对于不同学科原理的融通与理解,所以应强调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方法论方面的教育。
(4)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对立起来,似乎加强通识教育就要削弱专业教育,反之亦然,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你进我退,此消彼长。事实上,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应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通识教育可以涉及非常专业的问题,如果没有专业的深度往往也达不到教学效果。专业教育如果采用适度的开阔视野,也可以强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并有助于达成通识教育的目标。其中的关键是教师的知识储备和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以及人格魅力。
(5)将通识教育看作专业教育的简单基础。一些学校把通识教育课程仅仅安排在大学一、二年级,看作与专业教育截然不同的两个阶段,非常不利于促进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良性互动,也有违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
(6)将通识教育简单地等同于加强通识课程建设,要求学生增加课程学习。实际上,达成通识教育目标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课程教育只是一种路径。开放式讲座、专题活动、社会实践、社会研究、学生自助,乃至校园环境与育人氛围,都与通识教育密切相关。
(7)将通识教育等同于强制学习,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和选择性。事实上,通识教育更应尊重学生的兴趣和意愿,尊重学生依据自身情况所作出的自主选择,更应强调保护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往单纯灌输的方式是难以达成通识教育目标的。

二、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积极探索通识教育新模式

基于上述对通识教育的理解,围绕我校“国民表率、社会栋梁”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我校学科特色、师资储备和学生素质,我们积极探索了通识教育的新思路、新内涵和一些新做法,初步呈现了具有我校特色的通识教育模式。
在开展通识教育的工作思路方面,我们提出了“全方位、全过程、立体化、重自主”的观点。“全方位”指学校各部门、各学院,广大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都应是促进通识教育的重要主体,单靠教学管理部门是无法全面实现通识教育目标的。“全过程”指通识教育应贯穿于大学学习全过程,乃至学生成长全过程。重在培养“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教育理念和学习精神。“立体化”指既要融通古今、中外,又要融通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更要融通理论与实践,强调知识学习的实践取向。“重自主”指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性、选择性,要努力考虑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强调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学习。
在通识教育内容设计方面,我们提出了“重根、求理、力行、有我”的八字方针。“重根”强调的是追溯知识的本原,强调对于经典的学习和了解,努力做到从知识之根上融通不同学科的知识。“求理”强调的是对不同学科知源于:论文摘要怎么写www.618jyw.com
识原理、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方法论的教育,努力做到学理会通。“力行”强调的是知行统一、实践取向,强调以面对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为中心去搜寻、整合和创造知识,而不是简单鼓励做“百无一用”的书生,变成书虫、书呆子。“有我”突出强调的是促进通识的自主性、主体性和培养健全人格的通识教育目标。
在具体做法方面,我们着重开展了以下工作。源于:大学生论文网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