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反思高校设置管理历史与反思书写

更新时间:2024-03-23 点赞:6658 浏览:2259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校专业设置管理经历了3个阶段。新时期需明确政府、市场、高校在专业设置管理中的定位,专业设置管理的制度设计可从建立人才需求预测机制、专业目录发布机制、专业调整灵活机制、专业预警退出机制和专业成长有效机制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校;专业设置;管理方式
1671-6124(2013)01-0078-04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校专业设置管理经历了计划经济期的管理高度集中阶段、经济转型期摘自:毕业论文提纲范文www.618jyw.com
的权力逐步下放阶段和市场经济期的市场介入阶段,原来过于集中的管理方式正在转变为适当的权力下放。这种悄然变化,是我国高校专业设置管理改革不断深化的结果。同时,也预示着新时期高校专业设置管理,面对社会环境及高等教育自身发生的巨大变化时,需要做出新的改革与调整。

一、专业设置管理的历史沿革

1.计划经济期管理高度集中阶段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这30年来我国高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的权力主要集中在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对于高等学校设置、调整目录外专业和国家控制布点的专业,均要严格控制。特别是设置医学类(含专科)、类专业,还要由教育主管部门和卫生、门审核,报教育部,再由教育部与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和共同审批。这个时期,专业设置的指导思想是强调以行业为基础,强调“专业对口”,专业划分较细。专业设置具有强烈的计划经济色彩,教育资源的配置由国家直接调控,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对本科专业设置管理几乎没有权力。
这种“计划式”的管理方式是与新中国建国初期的经济发展模式相适应的,在社会及高等教育体制转轨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计划经济时期,国家根据不同地域的社会经济布局与发展需要,设置不同性质的学校,再按高校属性进行专业设置,为这一地域的社会生产培养需要的人才。毫无疑问,这种按照社会经济布局设置高校、配置专业资源的方式具有高效、经济、对口的特点,较好地满足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这一时期,行业部门与教育部门一同参与了专业目录的制定,不仅能够及时反映社会发展的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2.经济转型期权力逐步下放阶段

1978年改革开放到20世纪末,20年来我国社会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高等教育事业也不断发展,开始从前苏联高等教育发展模式中摆脱出来。这一时期的专业设置的指导思想强调以学科为基础,专业口径不断扩大,过去以特定行业、特定技术为导向的专业设置方式得到进一步改革与调整,增强了大学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性。
虽然这一阶段专业设置管理方式仍然具有较明显的计划色彩,政府力量依然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但高校在专业设置与调整方面也取得一定自主权。20世纪80年代中期,政府主导的以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为突破口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要求扩大高校的专业设置与调整权力;普通高校的专业设置可以根据情况由高校、学校主管部门和国家教委分工负责审定和审批;高校在专业目录中同类相近专业的范围内调整专业,或在本专业范围内拓宽专业、改用目录内业务范围较宽的专业名称,由学校自主负责审定,报学校主管部门备案,同时抄报国家教委。尽管这一时期专业的设置管理绝大部分仍然要通过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审批,但事实已经证明专业设置管理的权力已呈逐步下放趋势。

3.市场经济期市场力量介入阶段

20世纪末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以及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政府调控、市场引导与高校自主的专业设置管理模式初步显现。1998年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规定》中,明确学校、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和教育部分工负责高校专业设置的审定、审批和备案。1999年《高等教育法》颁布后,也要求专业设置权最终应放到学校,要逐步形成学校根据需求自主设置专业与政府宏观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2002年7所试点高校拥有本科专业设置自主权,进一步推进了专业设置管理权限的下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正式确立使市场力量在专业设置管理中逐渐起作用。这一时期,政府调节市场,市场引导高校,并通过多种形式在专业设置与调整中产生重要作用。产业结构调整不断优化升级,经济社会需要具有较强综合素质、宽厚知识背景,又掌握高精尖知识与技能的人才,也对高校专业设置、结构调整、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如果高校专业设置不符合社会需要,培养出来的学生得不到社会的认可,该专业就没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这一时期的专业设置管理同样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出现了“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情况,造成了一定的混乱局面。同时,高等教育和行业仍存在一定的脱节,高校专业目录和专业设置管理显现出不适应市场经济时代社会发展的要求。

二、专业设置管理中的政府、市场、高校的合理定位

当前,从高校本科专业设置的管理体制来看,我国还是行政主导的高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体制,其他权力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就目前形势来说,我国高校专业设置管理改革方向应该是,明确政府、市场、高校的职责,逐步建立政府调控、市场引导与高校自主相结合的专业设置管理模式。

1.政府宏观调控到位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国家与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对高校将从直接管理转向间接管理,摆脱“行政化”的学科专业管理模式,尊重学科专业和市场需求的存在,充分发挥政府在本科专业设置管理中的宏观调控功能。
政府宏观调控可体现在对本地区高等教育学科专业布局的总体规划上,应明确建设重点,努力形成布局合理、优势突出、具有区域特色,既能适应人才市场需求,又能很好发挥规模效益的学科专业布局结构;引导高等学校根据办学定位,完善学科专业发展规划,避免大学盲目争上热门专业,造成教育资源的重复配置和浪费。
另一方面,对于高校申报的新专业,应建立明确的市场准入标准,严格专业设置审批和备案程序,改变过去重申报轻建设的状况,促进高校加大对申报专业的前期建设投入,从而保证增设专业的质量。对于高校现存的专业,则可加大对专业举办质量的评估,通过建立相关的专业评估机制和信息发布制度,引导学生和社会对专业进行选择。源于:如何写论文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