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24-02-14 点赞:6413 浏览:221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长期以来,入选初中语文教材的课文都是名家名篇,对青少年的成长教育与人格塑造起着引领作用。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材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舞台,应该怎样合理把握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是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有效教学的重要话题。

一、让语文教学内容富有生活韵味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确立一源于:论文网www.618jyw.com
种新的教学理念,那就是要改变过去那种照本宣科式的“教教材”的方式,而改为“用教材教”。用教材教,就是因文而异,合理有效地利用教材,拓展学生视野,学生的思维就会被激发、被深化,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习语文,感受到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从而激起学生自主探究的愿望。教师再巧妙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感知课文内容,品味赏析,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中使学生身心智能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如在教学《的少年时代》时,我首先向学生简述了一代伟人一生所取得的光辉成就及对新中国作出的伟大贡献,由一生的丰功伟绩引入课题,伟人已逝,但是他的成长过程如何呢?由此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带着好奇阅读、思考全文,了解少年的生活环境、家庭状况,特别是他的生活、学习、性格特点,与父亲的关系,等等。教学中,我特别重视学生的讨论与质疑,引导学生以一个农村孩子及同龄人的眼光看待少年,以现实的眼光看自己,联系自己今天的生活环境、家庭状况及父母亲人寄予的期望,想想自己是否有少年如饥似渴般的求学精神,是否有少年做事一丝不苟的态度。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少年对知识的追求,认识到要成就一番事业,必须从少年做起,从今天做起。使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不再是空洞枯燥的文字堆积,它来源于生活,语文是现实生活真、善、美的反映,是进步的人生观、价值观的表现,让学生认识了语文,喜欢上语文,热爱语文,达到语文教学引领学生成长的作用。

二、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同步成长

教学中,如果教师总是照本宣科地念课文或者学生死记硬背地照读原文,那就失去了语文的多样性与丰富性,将语文教学变得呆板和单调。每个学生有着不一样的家庭历史,不一样的知识背景,不一样的思维习惯,不一样的学习方法,但是他们的共同点都是在课堂学习中知识得到“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着、经历着学习与成长的幸福,是我对语文教学的不懈追求。在教学中,我始终以学生“自主互助”为学习范式,以“动态生成”为学生知识获得方式,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导——学——练——用”构建语文教学课堂模式,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关注体的状态,关注个别学生和各个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力求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得到充分的发展。比如,在教学《竹林深处人家》时,我首先从家乡中随处可见的竹子导入诱思,引入情境,全班学生兴趣倍增。我适时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思考问题,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习气氛浓厚,生生之间合作互助、交流探究,对课文描写的词语进行精辟评说,对课文知识点激烈谈论,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习探究中找到自己追寻的“知识点”、“准确点”与“喜爱点”。此时,我及时对学生的知识探究进行精讲点拨,使学生懂得善于阅读,善于审美,善于创造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只要找准教学的切入点,就能做到教学知识与学生同步成长。

三、对语文教学内容进行适当扩展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掌握知识的重要来源之一。教师在课堂上对语文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扩展,可以给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让学生更会学习语文。
在当前“自主、合作、探究”成为学生课堂学习的主旋律时,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仍然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比如,在教学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课堂中我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品味、咀嚼诗句,抓住诗文中写景的特点,体会蕴含在景物描写中深刻的游子思乡之情;还引导学生遵循文中描写的景物展开想象,在联想中勾画出诗文中人与景共存的画面,进而领悟文章的意境美,体会古诗词的语言美;读懂并领会古人借景抒情的描写方法,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对于古诗词的学习,教师教学应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引导学生逐步做好古诗词学习的整理和分类,使学生对古诗词学习有条理化与系统化,达到触类旁通、古为今用的效果,从而激起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热情。
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要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率,教师必须打造有效课堂。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优化了教学过程,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语文教学,真正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把知识落到实处。
(责任编辑陈剑平)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