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课程新课程下如何提高政治教学语言有效性

更新时间:2024-01-23 点赞:24657 浏览:10888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在当前的新课程母题研究中,有效性研究已成为一个热点。在目前众多关于有效性教学的研究中,研究者也主要着重于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结构、教学目标等有效性的研究,对于教学语言有效性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

一、“政治教学语言有效性”为什么会成为问题

教学问题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教师误用(教学)语言所致,要想达到教学有效性就意味着要厘清教师们在教学中(日常性教学和研究性教学)是如何误用(教学)语言的,以及对于这种语言的误用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改进。
如果从政治教学语言面临的种种困境来说,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说,政治教学应该是最能够体现新课程理念的学科教学,也是最具有“生成性”潜质的教学。一旦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到政治教学语言所面临的困境,一旦政治教学语言的复杂性进入真实的课堂,一旦我们从交互主体性的角度去看待政治教学中的知识构建,我们就会发现,政治教学是最需要依据“教案”又最不能完全受“教案”牵制的学科,由此所“生成”的教学问题和新的教学主题可能比任何一个学科都要多。

二、传统课程观中的“政治教学语言”存在的弊病

(1)事实语言与价值语言的混用
为了完成狭义课程观中的政治教材的社会学意义,教师往往从某一特定历史背景或历史时刻选取带有一定特殊意义的事实去证明教材的社会学意义,这样就会出现休谟所说的“是”和“应该”的悖论,出现事实语言与价值语言的混用。
(2)语言的单一化和垄断性
传统课程观中的政治教学语言,服务于学习材料(教科书)实施上的信息灌输,这就注定了教学语言(包括教师和学生所用的语言)的单一化、单向度化。尽管在传统课程观上,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政治教学语言的“交流化”或“双向化”,但这种交流的目的还是为了最终完成“政治正确”(Political Correctness)的价值目标,因而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教学语言中的垄断性。
(3)语言的预设性和程式化
传统课程观中的政治教学语言,注重的是知识的单向度传递,教师娴熟于借助教材灌输主流价值的各种技巧,学生只能作为知识的“容器”接受已经预设好的知识和程式化的答题步骤,即使课堂上的提问和讨论也还是为了最终答案的正确性和唯一性。
(4)语言的静态化和排外化
既然传统课程观中的政治教学语言主要是为了主流价值的“灌输”,因而学科知识的重要性是放在第一位的,而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是放在第二位的。这直接放映在语言方式上,就是政治教学语言的静态化、封闭性和排外化。
在上述传统课程观视野下的“政治教学语言”里,学生的生活世界、经验世界、现实存在是不被关照的,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具有丰富生命力和个性差异的生命活动体被排斥在了课堂教学之外。这都促使我们进一步思考,新课程观视野下的政治教学语言应该是怎样的;为了达到有效性的目的,作为政治教师应该以何种语言方式去开展课堂教学,并在其中达到“政治教学语言有效性”的目的,从而避免参与了密谋政治教学语言强硬、专断色彩的嫌疑。

三、新课程背景下的“政治教学语言”的有效性要求

在政治教学中达致语言有效性总体有如下要求:
(1)划分和桥梁:事实语言和价值语言
西方哲学史上的休谟问题——事实与价值的关系问题,经一些哲学家继承发展后,演变为所谓的“休谟法则”。本文认为,休谟法则所揭示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启发意义的。在教学语言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首先要学会区分事实语言和价值语言。如“社会历史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这两个命题,前者在知识论上是一个事实命题,由它是无法推导出后面的价值命题的。这说明我们的教学语言要有“边界”意识,切忌在不同命题之间进行相互推导和演绎。
(2)语言的艺术性、专业性和当代性
政治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可简单理解为课程实施中教师所讲的话,学生喜欢听(当然,还包括教师处理课堂非预计性场景所显现出的语言智慧)。在授课的语言艺术方面,有论者建议向易中天教授学授课,并将易中天先生的教学魅力概括为五大亮点:善用绘声绘色的描述,把听众引入形象生动的历史情境;善用风趣幽默的调侃,营造轻松氛围;善用当代视角、移用现代语汇,将历史讲述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善于用简洁明快、朗朗上口的短语,传达历史厚重感;善用妙趣横生的比喻,化平实为生动,化平凡为神奇。
政治教学语言在考虑艺术性的同时,还要考虑其专业性和学科特点;当然,这个专业性还是要区别于高等院校对专属理论学科在语言上的严格要求,应该力图从学生的经验出发、为学生的自由探究创造空间、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和谐发展等三个角度去考虑。
政治教学语言还应该是与时俱进的。既然新课程倡导政治教学要从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出发,面向现实的生活世界,而生活世界是流动的,因而政治教学语言就应该拥有当代的特点。要做到这一点,政治教学工作者就应该多多了解、接触、总结、反思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从人民群众创造的改革开放成绩的(历史)事实中去阐明价值、阐明政治教学的生命力。
(3)语言的交互性和开放性
政治教学语言要打破一言堂,就要求学生也成为课堂实施过程中的语言参与者;教师要为学生在自己生活世界所得到经验认识参与课堂,提供足够的时间和机会。保障政治教学语言的交互性和开放性,首先,就要求政治教师在语言的使用和支配上要突破传统的垄断或交而不往的思维习惯;其次,要从课程实施的过程、问题的探究、小组合作反馈矫正、生生之间的评价等各个环节进行有效设计,主动为学生使用语言参与课堂教学提供空间;再次,对于课堂教学的非预计的问题场景,要根据场景的发生对于课堂实施的效果是否在真正意义上会发生有利的引导作用去扩大语言交流的参与面(当然,是否会发生有利的引导作用还直接取决于课堂教学者对于问题的敏锐意识,是否能够抓住问题场景的时机,等等)。
政治教学语言的交互性和开放性,实质上表明政治教学的实施过程应该是一个生成性的过程。
(4)增强语言的实效性
课堂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对话和交流,使交往双方——师生之间形成共同理解。因此,政治课堂教学语言的运用和展开,最终是为了师生双方都能够得到提高和发展。增强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语言的实效性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丰富课堂教学语言交往的类型。除了惯用的问答式语言交往外,还要通过多种形式增加语言交往的场景,如分组学习、小组合作、大组讨论、个别指导、师生换位授课等,以扩大有限时间内师生和学生之间语言交往的多纬性。二是从实际的知识问题出发,引发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语言交往,将课堂引向新的,使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在更深层次的语言交往中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教育文化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源于:论文怎么写www.618jyw.com
版社,2000.
[2]刘京平,尚媛媛.向易中天教授学授课[J].泉州教育科研参考,2007(4).
[3]金宏肱.理解与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
(责任编辑 袁 妮)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