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多媒体技术小学科学教学因多媒体技术而更精彩

更新时间:2024-01-16 点赞:10044 浏览:357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科学课是一门以自然事物和现象为研究对象,以观察实验为主要手段,在指导学生探究科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为目标的基础学科,担负着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任务。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正确、恰当地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能让我们的科学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多彩、生动活泼。

一、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探究的兴趣

兴趣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有了兴趣可以变苦学为乐学,变被动地学习为主动、创造性地学习。多媒体教学以其新颖、直观、形象、艺术化的特点,可创设出赏心悦目的教学情景,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和探索精神。例如,在教学《相貌各异的我们》这一课时,我在课件中设计了这样一个情景,出示了我们班一部分同学的照片,让学生猜猜他们都是谁?同学们看到照片都笑了,一下子都猜到他们是谁,为什么一下子都能猜到他们的名字?他们有着怎样不同的相貌特征呢?这一情境激发起学生探究我们相貌各异的特征的兴趣。在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声音》单元,在引导学生探究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和声音是怎么传播的实验活动之前,需要引导学生倾听周围的声音。在教学中,我用多媒体导入了各种源于:毕业论文致谢格式www.618jyw.com
各样的声音素材,如,自然的风吹树动、鸟鸣蛙叫声、闹市中车啸人潮、买卖碰撞声、校园里读书唱歌、追跑打闹声,有学生熟悉的,也有学生不熟悉的。并且在教学时,我故意隐藏了图片,只让学生认真倾听每个声音,让他们感受声音的奇妙。这些声音激发了学生对它们进行探究的极大兴趣。

二、多媒体提供素材,丰富观察的内容

科学课教学内容广泛,涉及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等多方面的知识。有些自然事物和现象课上不易观察。多媒体课件信息容量大,可以弥补观察材料的不足。如,《火山》一课,火山喷发的壮观景象,隆隆的巨响山崩地裂,冲天的烟尘遮天蔽日,炽热的岩浆奔流直下。《地震》一课,发生地震时,房倒屋塌,桥梁断裂,道路扭曲……老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提供大量生动、形象的感知材料,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观察内容。这一切震撼着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受着自然的威力。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教学效益。
具有动画效果的声像画面是多媒体课件的重要特征之一,演示课件对学生进行听觉、视觉的强烈刺激,不但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如,在学习动植物的知识时,很多生物学生平时根本见不到,无法获得感性认识。老师利用网络下载的材料制成课件向学生播放,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大量的自然界中的各类动植物的特征。将画面、慢放、静止、重复、放大,既让学生抓住了各类动植物的特征,又扩大了学生视野,增加了课堂教学密度。

三、多媒体辅助,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传统的教学往往在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问题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特别是对于微观世界的认识和感知。即使老师多方位比喻,学生仍然感触不深,易产生疲劳感甚至厌烦情绪。由于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
如,在讲授《水变成水蒸气》这节课时,由于蒸发是水受热变成的水蒸气飞散到空气中的过程,这一过程看不见,摸不着。让一个小学生去体会理解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非常抽象、难以理解,是授课的难点所在。利用多媒体就显得轻松多了,先观看“水受热变成水蒸气示意图”,当屏幕上水受热变成一个个小的水蒸气颗粒往上跑时提出问题:跑出来的小颗粒是什么?是在什么情况下跑出来的?引导学生思索:水在受热时,就变成肉眼看不到的小颗粒跑到空气中,这些小颗粒就是水蒸气,这个过程就是蒸发。通过多媒体教学,使得这节课的重难点轻易地被突破,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认识物质变化的实质。

四、多媒体演示,发展思维能力

科学教学活动中的思维是建立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中的。学生利用多媒体演示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归纳,逻辑推理,从而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如,《水在自然界的循环》,教师将学生很难理解的天上的云、空中的雨、雪、冰雹、植物、河流、大海、太阳怎么会联系在一起形成循环系统的问题,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在屏幕上:太阳照射着地上的一切,土壤、植物和江河湖海中的水受热蒸发,水蒸发上升,在高空遇冷形成云,云越积越厚,形成雨雪或冰雹落在地上,地上的水分成了三部分,一部分渗进土壤,一部分被植物吸收,一部分流进江河,汇入湖海。学生结合课件的演示,把自然界水的循环过程经过观察、思考深深地印在脑海里。再如,《月相成因》一课,先演示“月相的变化”过程,并全面提供给学生不同日期、不同时刻的月相变化信息,启发学生探索月相变化的原因,用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想象、归纳、演绎、推理形成假设,结合假设进行模拟实验,形成科学结论。
自然界中一些事物形成的过程是我们用肉眼无法观测到的,对这一过程的讲解很抽象,学生也颇难理解。如果采用多媒体课件来模拟这一过程,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总之,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科学教学中,展示出一种全新的学习境界,有利于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当前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为科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们要不断探索科学教育的规律,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而使我们的科学课堂更加精彩。
(作者单位 汤建华:昆山市石浦中心小学校 薛镇芬:昆山市锦溪中心小学校)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