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生物化学生物化学课堂教学中导课情境设计对策如何

更新时间:2024-02-25 点赞:5602 浏览:130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学习是在现有情境与原有认知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由学生自我建构的,生物化学的课堂导课是能够把学生引入有效学习情境的关键所在,是探究性教学的出发点,具有问题性是导课的价值之所在,必须能够使学生迅速产生认知冲突,从而引发学习动机。在进行生物化学课堂导课时要考虑到一些基本要求。
课堂情景设计导课最近发展区 教师在进行生物化学的课堂情境设计过程中,必须从学生建构知识的内在认知基础出发进行情境的创设。学习是在现有情境与原有认知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由学生自我建构的,因此,从学生建构知识的角度来看,有效的情境创设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来体现:首先,通过设立情境引发学生的疑问,从而产生学习的需求;其次,通过设立情境支持学生在实践中进行探究,既获取直接经验,又完成了方法和技能探究体验,最终建构相关知识和技能方法;最后,通过情境,促使学生以良好的情绪和心理品质进行学习,建构良好情意品质。生物化学的课堂导课是能够把学生引入有效学习情境的关键所在,是探究性教学的出发点,具有问题性是导课的价值所在,必须能够使学生迅速产生认知冲突,从而引发学习动机。

一、导课的基本要求

首先,要把握住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最近发展区。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在他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中提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现有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发展的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即为最近发展区。教学设计者应该掌握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差距。及时给学生提供与其原有认知基础相关,又需要将原有认知发展成为待学习目标内容才能解决的真实的情境,从而引发学生对原有认知不满足感、疑惑感和需求感,从而产生出探究性的问题。以下几方面是在进行生物化学课堂导课时要考虑到的基本要求。
1.导入的启发性。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出过,教师应该积极想办法使学生产生高涨的情绪和振奋的智力状态,如果没有做到这点就急于进行知识的传授,则这类知识会使人产生比较冷漠的态度,同时,也会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产生疲劳感。一个成功的课堂教学关键在于积极的思维活动,因此,教师上课初始时,就需要积极运用启发式教学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一定能够有效地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热烈探究行为。利用问题情境去诱发学生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尽快启动和活跃,随即造成教学所需的“愤、悱”状态,便于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心理。
2.导入的趣味性。趣味性是引导学生乐于学习的一剂良方,是人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产生的,渴望获得知识、探求真理、带有情绪色彩的一种有意心向。当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他(或她)就会全神贯注地投入其中,主动积极而且心情愉快地从事学习活动。充满情趣的课堂导入能够有效地激发学摘自:论文查重www.618jyw.com
生产生学习的兴趣。
3.导入设计简洁清晰。虽然导课在课堂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但是切记不可浪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导课语言要经过精心的设计,能够简洁明快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至所学的知识内容。教师要力求做到思路清晰,言简意赅,以免引起学生的反感情绪。

二、导课的形式

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导入,它的首先出场,能够起到承上启下、铺路架桥的作用。导入需要设置合理的问题情境。所谓设置问题情境,就是从学生所熟悉或感兴趣的社会现象、自然现象中提取一些矛盾让学生学着分析解决,引发学生的认知需要。特别要注意的是:创设问题的情境,务必新颖、生动,有趣味性。无论以故事讲述的形式,还是多媒体动画放映的形式,都是将要解决的问题置于具体情境中。将学习的内容与日常熟悉的物质相结合,这样会增加新知识学习的趣味性。下面是生物化学探究教学中常见的几种形式。
1.复习性导入。根据巴甫洛夫的观点,新问题的解决都是利用主体经验中已有的旧工具来实现。也就是说,各种新知识都是由相应关联的旧知识发展而来。导入就是通过一种方式或方法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之到要进行的学习活动中去,导入可以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新知识的学习。例如,在《氨基酸代谢》一节中,可这样设计导入:根据大家所学的知识,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其主要官能团是氨基和羧基。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想法,机体内的氨基酸代谢,是怎么从氨基和羧基的角度进行的?这节课的学习,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2.生活实例性导入。在教学中,结合知识的传授,根据一些生活实际,有针对性地讲述一些故事,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讲到蛋白质的性质时,日常生活中学生都有过注射疫苗、消毒、煮鸡蛋等生活体验,抓住学生的心理,从一开始就吸引住了学生,使课堂气氛很快进入活跃期。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无法对问题进行解释,学生会问:问题会出在哪里?这些貌似不关联的事例,怎么会出现在同一个环节里呢?这个时候,老师引进蛋白质性质的标题,使学生又产生了疑问,为什么与蛋白质有联系呢?究竟是什么性质呢?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
3.实验导入。学生实验导入可以分为分组实验导入和演示实验导入。前者较适合于简单的验证性实验。例如,在进行生物氧化部分的知识学习之后,指导学生进行体温测定实验,学生即可通过亲身体验来发现问题以激发自己的思维。
4.小课题导入。对于教学目标中的一些较抽象的生物化学原理,学生的学习目的性较差。可以在进行教学准备时,将该原理分解成几个可供研究的新课题,在课前安排分组探究,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讨论和汇报。例如,脂类的代谢问题,就可提前将整个大的课题分解为多个小课题,如,甘油三酯的代谢如何进行?甘油的氧化步骤和糖代谢有什么联系?脂肪酸如何进行氧化分解?提前布置给几个小组进行讨论,课堂上,各讨论小组派出代表进行表述讲解,教师再进行归纳总结和纠错。
5.多媒体引入。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教学中更多地应用了多媒体技术。多媒体的典型特征是能够集声音、图像、动画于一体,能够很快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尤其是采用flash设计的动画更是非常吸引学生的眼球。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该节课的特点来决定把什么内容做成动画,以利于课程的导入。例如,在讲授糖代谢的过程中,由于反应过程繁琐复杂,所涉及的变化难于理解,制作成为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学生,既可以节省了教师上课板书的时间,同时,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物质之间的变化路径,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实施在生物化学的导课教学中创设情境的策略,还需要注意引导和发展学生的猜想和假设能力。教师要注意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在探究的氛围中,自然地引发学生的想象力。同时,还要对学生做出的猜想与假设给予赞赏和肯定。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经验、学习习惯和探究能力不同,思考问题的角度、深刻程度等,也都有着较大的差异。教师在生物化学的导课教学中,要注意发挥探究小组的作用,使学生都有提出猜想和假设的机会,都能对别人的猜想和假设发表个人的看法。此外,还要引导学生对猜想和假设进行论证,并注意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提出猜想与假设。
参考文献:
郑长龙.化学新课程中的教学素材开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4.
加涅,布里格斯,韦杰著.皮连生等译.教学设计原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高剑南,王祖浩.化学教育展望.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耿丽丽,吴俊明.深化对情境的认识,改进化学情境教学.课程教材教法,2004,3.
[5]陆真.德国中学科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考察报告.外国中小学教育,2005,1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