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自媒体时代高校网络件管理站
摘要:自媒体时代高校网络件具有高度匿名性、瞬间爆发性、现实联动性和社会敏感性等特征;它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一般来说,都要经过诱发、酝酿、发展和激化等四个阶段;要做好高校网络件的管理,必须坚持疏导原则,通过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以及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等途径来实现。
关键词:自媒体;网络件;研究
1009-4156(2012)12-070-02
所谓自媒体,是指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传播者,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包括BBS、博客、播客等。他们通过网络发表评论、表达诉求、寻求声援乃至发起行动,以求能够得到社会的关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使得当前网络件层出不穷,也給当前的高校管理工作带来源于:论文例文www.618jyw.com
了新的挑战。因此,如何正确应对网络件是当前高校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2.培养网络意见领袖。高校要积极培养网络意见领袖,引导网络舆论,掌控网络话语权。高校应当积极鼓励和培养教师,使他们当中的一部分能够成为大学生事务管理的专家或学生论坛的版主,在学生当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同时,高校还应当建立校外的意见领袖队伍,通过主动与主流新闻网络和各知名论坛的意见领袖沟通和联系,让学生能够有机会了解和接受他们的观点。
3.建立新闻发言人队伍。高校要建立专职与相结合的新闻发言人队伍,在发生网络件时,就能够代表学校第一时间在网络社区发布信息,对事件进行有针对性的回应。这既是当前高校适应自媒体时代信息公开制度的必然要求,也是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考,尽快平息网络负面信息,恢复网上网下正常秩序的需要。
2.搭建网络对话平台。如高校应开通微博、校长在线、校长邮箱等形式,要建设好校园网,把学生吸引到校内,国家和各省级教育部门要投入精力,积极建设高校之间的校园网,为各高校之间师生互相交流搭建平台。
3.要搭建信息发布平台。高校通过权威的信息发布平台,能够在网络件发生时,及时做出反应,而广大学生网民则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及时准确了解和掌握事件的真相和进程,既可以减少误解、制止流言,又可以让正面的消息迅速占领舆论渠道,引导和控制校内舆论走向,起到稳定人心、疏导师生情绪,稳定校园秩序的作用。
2.加强大学生的道德情感教育。正确引导大学生,使他们的道德情感健康发展。利用道德情感的选择作用、动力作用和标志作用,帮助学生在参与网络言论和运用自媒体时,能够发布恰当合适的言论,并做出正确选择。同时帮助学生进行道德认识的深化,并转化为道德行为,激发大学生自觉遵守道德,防范、抵制非理性情绪,使网络流言自动消失在学生的道德认知当中。
3.加强大学生的法律法纪教育。高校应根据现实需要,主动将网络言论和行为纳入法律法纪教育课程当中,不仅要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互联网的相关法律法规,使学生能够正确对待自己的网络言论和行为;同时,还要通过让学生学习法律法规,帮助学生掌握依法办事的本领,克服自身的偏激和盲目,减少非理性情绪和行为,杜绝网络违法违纪事件。在网络件发生时,能够自觉运用法律武器来捍卫自己、帮助同学、保护精神家园。
[基金项目:2011年浙江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高校网络件的预警机制摘自:本科生毕业论文范文www.618jyw.com
及管理策略研究”(编号:Y201122592)阶段性成果]
[褚建军:浙江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生科科长,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教育管理研究]
关键词:自媒体;网络件;研究
1009-4156(2012)12-070-02
所谓自媒体,是指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传播者,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包括BBS、博客、播客等。他们通过网络发表评论、表达诉求、寻求声援乃至发起行动,以求能够得到社会的关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使得当前网络件层出不穷,也給当前的高校管理工作带来源于:论文例文www.618jyw.com
了新的挑战。因此,如何正确应对网络件是当前高校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在自媒体影响下的高校网络件的基本特征
自媒体影响下的高校网络件具有高度匿名性、瞬间爆发性、虚实联动性和社会敏感性等基本特征。(一)高度匿名性
自媒体时代为高校大学生提供了全新的网上冲浪平台,具有高度匿名性。在这种高度匿名性下学生的观点和看法通常变得比现实生活中更为大胆和随意,这也使得一旦涉及他们感兴趣或关乎他们利益的观点和事件时,能够一石激起千层浪,并迅速发酵为网络件。(二)瞬间爆发性
高校大学生一般为异地求学,为了能排解情感上的孤独,大多以群体性方式存在。因此,一旦有涉及群体或群体内某一个体的问题或状况出现时,就很容易在群体内引起共鸣,产生令人不可思议的放大效果。(三)虚实联动性
现实中的个体在网络的虚拟外衣下,往往会发表一些在现实生活中不会表露的言论和行为。这种虚拟性对自身的现实生活也具有明显的反作用,一旦“网中人”受到了网络非理性情绪的感染,势必会将这种非理性情绪带入现实生活,影响个体现实的言论和行为状态。高校大学生具备的交流能力和网络知识使网络与现实相互映射。当群体事件发生时,出现了网络与现实的紧密结合,联动快速。(四)社会敏感性
高校师生一直备受社会的关注,承载着社会大众的殷切期望,当高校发生网络件时,就更容易成为舆论焦点,因而也就更加容易激发社会中的一些矛盾,并最终引起矛盾激发而导致社会件。二、自媒体时代高校网络件的发展规律
(一)诱发阶段
高校网络件一般都是由于诱致事件被公开报道而引发的。当某些弱势群体在自身合法利益遭受侵害时,却往往寻求不到正常的渠道来维护自身合法利益,而自媒体恰恰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宣泄不满和寻求帮助的途径。借助自媒体自行报道相关事件,自由发表言论,一旦涉及公众焦点,很容易引起网民尤其是广大学生的关注和聚焦。这时候,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如果再发布一些具有煽动性的话语,就很容易诱发高校网络件。(二)酝酿阶段
诱致事件通过传统媒体和自媒体的深入报道,互相作用,迅速聚合人气,并引发网友的大讨论,再加上意见领袖的引导,很容易激发网友的非理性情绪,并相互感染,这就是网络件的“催化剂”。网络件和现实件有着共同的现实诱致因素,但网络中的非理性情绪感染却是导致事件不断升温和恶化的“催化剂”。(三)发展阶段
这个阶段的特征是网络舆论集聚,重要原因是基于意见领袖的引导与网民的行动动员。自媒体力量在不断增强,意见领袖在发挥着主导作用,形成了传统媒体和自媒体两大舆论场的对峙,并成为网络件的点火器。这时候,网民就会抛开传统媒体,采用自媒体来关注舆论,并带着强烈的非理性情绪去评论和批判事件。(四)激化阶段
在激化阶段中,信息回应严重缺位,网络流言四起。同时,由于协商机制的缺位,形成了网络件的“助推器”。某些职能部门在处理事件时方式方法不当,甚至采取、封IP地址等错误做法,错过了化解矛盾的最佳时机,让事件朝着更坏的方向发展,很容易引起学生态度强化与社会行动形成,并演变为现实的件。三、自媒体时代高校网络件的管理策略
(一)坚持疏导原则
坚持疏导原则就是要求高校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充分保障学生的网络。学校即使关闭校内的BBS或者通过技术手段来监控网络舆情,学生也照样可以在别的平台轻易发表言论。高校一定要坚持疏导原则,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按照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二)加强管理队伍建设
1.建立信息收集队伍。要建立一支掌握专业技术的网络信息收集队伍,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及时掌握网络舆情,发现舆论焦点,掌握议题方向,并第一时间反映給相关部门,为相关部门进行管理提供充分的背景信息。2.培养网络意见领袖。高校要积极培养网络意见领袖,引导网络舆论,掌控网络话语权。高校应当积极鼓励和培养教师,使他们当中的一部分能够成为大学生事务管理的专家或学生论坛的版主,在学生当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同时,高校还应当建立校外的意见领袖队伍,通过主动与主流新闻网络和各知名论坛的意见领袖沟通和联系,让学生能够有机会了解和接受他们的观点。
3.建立新闻发言人队伍。高校要建立专职与相结合的新闻发言人队伍,在发生网络件时,就能够代表学校第一时间在网络社区发布信息,对事件进行有针对性的回应。这既是当前高校适应自媒体时代信息公开制度的必然要求,也是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考,尽快平息网络负面信息,恢复网上网下正常秩序的需要。
(三)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
1.搭建现实对话平台。现实对话平台如学生座谈会、校长信箱或等,能够为学生提供现实的意见表达途径,同时,也使高校管理者拥有了解学生日常生活学习情况的渠道,可以有效减少高校和学生之间的矛盾,有助于构建和谐融洽的校园环境。教师也具有了掌握学生思想动态的机会,为群体事件的尽早发现提供了机会。2.搭建网络对话平台。如高校应开通微博、校长在线、校长邮箱等形式,要建设好校园网,把学生吸引到校内,国家和各省级教育部门要投入精力,积极建设高校之间的校园网,为各高校之间师生互相交流搭建平台。
3.要搭建信息发布平台。高校通过权威的信息发布平台,能够在网络件发生时,及时做出反应,而广大学生网民则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及时准确了解和掌握事件的真相和进程,既可以减少误解、制止流言,又可以让正面的消息迅速占领舆论渠道,引导和控制校内舆论走向,起到稳定人心、疏导师生情绪,稳定校园秩序的作用。
(四)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1.加强大学生的情绪管理教育。高校应充分重视大学生的情绪管理,关注心理健康状况。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帮助学生管理和控制非理性情绪,学会用积极理性的情绪参与网络言论,掌握明辨是非的能力。同时,通过开设心理课程等,让学生掌握心理调节和情绪控制的方法。2.加强大学生的道德情感教育。正确引导大学生,使他们的道德情感健康发展。利用道德情感的选择作用、动力作用和标志作用,帮助学生在参与网络言论和运用自媒体时,能够发布恰当合适的言论,并做出正确选择。同时帮助学生进行道德认识的深化,并转化为道德行为,激发大学生自觉遵守道德,防范、抵制非理性情绪,使网络流言自动消失在学生的道德认知当中。
3.加强大学生的法律法纪教育。高校应根据现实需要,主动将网络言论和行为纳入法律法纪教育课程当中,不仅要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互联网的相关法律法规,使学生能够正确对待自己的网络言论和行为;同时,还要通过让学生学习法律法规,帮助学生掌握依法办事的本领,克服自身的偏激和盲目,减少非理性情绪和行为,杜绝网络违法违纪事件。在网络件发生时,能够自觉运用法律武器来捍卫自己、帮助同学、保护精神家园。
[基金项目:2011年浙江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高校网络件的预警机制摘自:本科生毕业论文范文www.618jyw.com
及管理策略研究”(编号:Y201122592)阶段性成果]
[褚建军:浙江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生科科长,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教育管理研究]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