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激活激活数学课堂推动个体进展

更新时间:2024-02-24 点赞:4440 浏览:1224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那么,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激活课堂,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活泼,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从以下几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创设问题情境正是为了满足学生这一需求。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给思维以方向;同时产生强烈的探究,给思维以动力。再如,教学“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时,课始,我对学生说:“过去都是老师考你们,这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今天你们可以考老师”,同学们一听自己要过把“教师瘾”,可高兴啦,于是这些“小老师”举出不少分数,我把这些分数分别填在两个集合圈内(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和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起初他们感到怀疑,经过检验,结果确认教师的答案无误,这样他们由怀疑到信服。学生有着这种强烈的求知,积极投入到新知的学习之中。

二、激活旧知经验,促进自主探究

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学习都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构建。《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要学习新知识,必然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并且要在此基础上拓展延伸。
例如,在教学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时,这样设计教学过程:

1.想一想:能否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

2.剪一剪: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一条高,剪下来。

3.拼一拼:把剪下部分移到右边拼拼。

4.比一比:这两个图形有什么关系?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5.议一议:平行四边形和转化后长方形有什么关系?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是怎样的?

6.评一评:小组交流各自的“转化”方案,推导方法,师生共同评价其合理性、科学性补充完善各组的思维方法。

7.用一用:用自己推导的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整个教学过程,通过教师激活学生的旧知经验,学生面对新问题,充分利用了先前经验,进行了真实的认识,亲自体验到前后经验的对比和变化历程,心灵产生深深的震动,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和收获。

三、加强动手操作,发展学生潜能

思维从动作开始,儿童可以理解的首先是自己的动作。通过操作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活动、探索,思考的环境。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具演示、学具操作、电化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尽量让学生不仅用眼看,而且还要动手、动口、动脑,把手、眼、口、脑有机地结合起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开阔学生的思路,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例如,教学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时,按下面步骤进行。

1.让学生将课前准备好的两个三角形拿出来,比一比它们的形状和大小。

2.让学生量出三角形底和高的长度。

3.要求学生把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边操作边思考:

(1)把两个()的三角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的高是()的高。
(3)平行四边形的底是三角形的()。
(4)三角形的面积是()的一半。
4.提问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S△=S平行四边形÷2=底×高÷2。这样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整个推导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归纳完成,不仅教会了学生学习方法,而且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同时又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潜能。

四、科学合理评价,激发学生情感

教师掌握着对学生的评价权,其实社会上流传的“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是有一定道理的。它从一个侧面反映教师对学生评价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教师一个亲切和信赖的目光,一句热情而富有鼓励性的话语,一个肯定表扬的手势,都能引起学生轻松愉快的感觉,产生努力学习的责任感和理智感。如:做作业,学生只是把作业看作一项任务,没有激发学生更强烈的求知欲,这并非是作业的真正目的,作业不仅要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给学生以自信和鼓励。因而在做作业时,教师可以采用二次评价法,在作业本上不打“ ×”,而是划上(),允许学生在未订正之前改正。同时在旁边再写上适当评语,写上激励性的话,如:只要你拥有自信,再加上沉着冷静,你一定能成功等。学生在作业中不仅获取知识而且对教师对做作业都能产生一种亲近的向往,会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会更加努力学习,期盼着做作业,期盼着老师的肯定,期盼老师的激励。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采取多种方法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