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课堂教学提高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对策

更新时间:2024-02-09 点赞:5937 浏览:1669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从三个方面探讨提高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中职数学 教学 有效性策略
0450-9889(2012)09C-0143-02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有效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尽可能多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问题,它具有三层含义。一是有效果:其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的吻合程度,教学活动结果要与预期的教学总目标一致,这样才算是有效果。二是有效率:如果单位时间内教学活动所达到的效果大,则该教学的效率高;反之则为低效或无效教学。三是有效益:教学目标与特定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相吻合,即注重社会性并体现个体的主体价值。本文探讨提高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具体如下。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率

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主要来自数学本身的魅力,因此,应注意创设问题情境,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激发学生求知的刺激物,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提出,应该让学生就学科内容形成新的问题,在想知道“事情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前提下,去探索、寻找答案。因此,数学教师应积极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与发现新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讲解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时,先提出一个通俗而有趣的新问题:用一张报纸(厚0.1毫米)对折30次,想一想,这叠纸大概有多厚?在学生做出了种种估计后,教师提出其厚度远远超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这时学生感到惊诧,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于是教师自然地引出本课课题,推导出等比数列通项公式,并计算出h=0.1×230=107374m,纸的高度大约为珠穆朗玛峰高度的12.2倍。
通过创设这样一个新问题,把复杂、抽象、枯燥的知识简单化、具体化、通俗化,吸引了更多的学生参与讨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创设能引起学生思维冲突的教学情境,使他们产生认知上的不平衡,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二、明确教学目标。分阶段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习目标的达成率

一堂课的好坏,最终落实在课堂教学的实效上,而课堂教学的实效,取决于这堂课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学生要从知识、能力、情感这三个方面得到培养,不能偏重哪一边。在备课时要围绕这些目标选择教学策略、方法和媒体,对内容进行必要的整合,准确地制定学习目标。在教学中,通过展示教学目标,引领师生完成各个阶段的教学任务,最终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情感、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达到预定的目标。
例如,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这一课,根据教材和学生特点的要求,笔者拟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一是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一元二次不等式可转化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理解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渗透数形结合、等价转换、分类讨论、函数与方程等基本数学思想。二是过程性目标:让学生参与具体的问题探讨,经历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的发现,使学生体会“数”、“图”相互转化的数形结合思想方法。三是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研究函数、方程与不等式三者的内在联系,向学生渗透抽象与具体、特殊与一般等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通过设问、讨论和分组学习等活动,培养学生自强、自信、自主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根据拟定的目标,分三个阶段进行目标达成检测,具体如下。
第一阶段:预习阶段。提出三个问题:(1)尝试用代数方法解:x2-x-6>0;x2-x-60;x2-x-6<0。(3)试比较以上两种方法的优劣。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独自解决这三个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强、自信精神和达到初步了解图像法的目标。
第二阶段:学习中段。让学生通过合作的形式共同探究、自己整理出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图表(图略),渗透数形结合、等价转换、分类讨论、函数与方程等基本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达到初步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的目标。
第三阶段:学习结束阶段。让学生从具体的解题方法中总结出一般的解题步骤。培养学生掌握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达到熟练解答一元二次不等式的目标。
通过这样精心的设计,将目标细分化源于:毕业www.618jyw.com
为各阶段学习任务,引导学生的学习,让学生有能力分段逐步完成学习任务,使课堂变得生机勃勃、充满智慧,使数学课堂教学达到最大限度的有效生成。

三、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单位时间的有效率

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要提高教学效率,就要优化师生的教学行为,课堂的教学行为越有效,学生的学习投入就可能越少,效果越大。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并通过应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制作多媒体课件、动画等方式加大课程的信息量,用更加形象化的方式,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数学,从而更好地优化课堂教学,改善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在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这节课的教学中,笔者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并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具体如下。
一是直观教学、引入概念。用多媒体显示和展示生活中椭圆形的图片:(1)嫦娥二号绕月球运行的是椭圆形的轨道。(2)椭圆形的装饰品。让学生认识到椭圆和日常生活关系密切。
二是实验探究、形成概念。给学生一个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的实验,即“满足什么样的条件下的点的集合为椭圆”:(1)学生每四人一组,在预先准备好的绘图板上,用图钉固定细绳两端,用铅笔挑起细绳并绷紧,移动铅笔,观察画出的图形,探究其结论。(2)请学生代表本小组交流探究结论:椭圆定义——与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为定长(绳长)的点的轨迹为椭圆(绳长大于两定点间距离)。
三是研讨探究,得到方程。引导学生选择适当的坐标系,自己推导出椭圆的标准方程。
在以上教学中,笔者在不同教学阶段采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用实验法给学生提供一个动手操作和合作学习的机会,用讲授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推导出椭圆的标准方程,为学生搭建愉快学习的平台,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总之,要提高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要在课堂教学时间内体现出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教师应在课堂上营造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尽快投入到学习中。此外,还应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并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让课堂的每一分钟都体现出价值。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