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学数学小学数学性学习对策

更新时间:2024-03-04 点赞:26287 浏览:12024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靠模仿与记忆,要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拓展学生学习空间。
【关键词】 诱导 激发内需 延伸 拓展空间
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其对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国民素质的提高有重要的意义。新一轮课程改革已进入实验阶段。回首我们的课堂教学,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什么?“上课认真听讲,认真记笔记,下课反复背、练”。听、记、背练成了学生学习方式的主流,这其中又有哪一项能由学生自由支配、自由探索?没有。因此,本次课程改革把“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核心内容。《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怎样在教学中实现探究性学习呢?下面谈几点浅见:
1 合理诱导,激发研究内需
学生的学习内需是实现有效学习最好的动力。因此,教师教学时应合理诱导,巧设悬念,以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内在需求。以《工程问题》为例:一段公路30千米,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俩队合修几天完成?
首先,让学生按照平常的解题思路列出算式:30÷(30÷10+30÷15)=6(天),然后诱导:如果这段公路长60千米,几天修完呢?
学生不假思索:12天。是吗?请同学们算算再答。计算结果出乎意料:还是6天。“路程扩大2倍,时间竟不变”,学生质疑。教师再适时诱导:如果路程是15千米、45千米、120千米,时间又是多少呢?学生不再胸有成竹。片刻答案又出来了:都是6天。
为什么公路的长度不管变成多少千米,时间总不变呢?是不是工程问题中的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无关呢?能不能不用知道具体的工作总量也能求出工作时间呢?
合理的诱导引发了学生对以上问题积极主动的思考与探究,极大地调动了同学们的思维热情,使其在欲罢不能的浓浓探究氛围中开始了对新课的学习。
2源于:大学生论文查重www.618jyw.com
合理延伸,拓展探究空间
目前的数学教学,基本空间固定在教室内,时间固定在课堂上,即使是课堂外,也是反复背概念、做练习题,我们有必要改变这种状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努力拓展学生的探究“时空”。
如:为了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在上课前,可要求学生到商店调查一种或几种商品的价钱,有条件的可以买几个商品,算一算自己花了多少钱。真正体验一下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
又如:学习了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后,可鼓励学生了解更多的有关平年、闰年由来的知识,引发学生探究自然奥妙的好奇心,让学生带着“牵挂”下课;学习了“长度单位的认识”以后,让学生到教室外、家里随便量一量物体的长度,等等。
通过这种活动,封闭的课堂有效地延伸到了课外,大大拓展了学生的探究空间,加深了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更明白了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