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探初中历史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探讨

更新时间:2024-01-20 点赞:27144 浏览:12219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内容摘要】爱国主义教育是历史教学的永恒的主题,中学阶段又是青少年爱国主义情感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学习历史知识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都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特性,使历史学科成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学科,让历史教学成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渠道。
【关 键 词】初中史爱国主义
在不同的时期,爱国主义各有其时代主题。它从来都是中华民族凝聚和团结的动力之源,从来都是中华民族抗击侵略,战胜困难,追求进步,创造文明,建设国家,谋求幸福的动力之源。教师要教育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发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引导学生把这种爱国主义热情。中华民族靠着这种民族精神,风雨几千年,繁衍不息,始终巍然挺立在世界的东方。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爱国主义是一种民族情感。也是一种民族精神。

1、 培养民族自豪感

列宁说过:"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一种最深厚的感情"。从含恨投湖的屈原,到精忠报国的岳飞;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从虎门销烟的林则徐,到战死沙场的关天培;从宁死不屈的刘胡兰,到视死如归的董存瑞。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让学生感受到爱国主义的伟大力量,可他们离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初中学生来讲,毕竟远了一点。爱国是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教师如果能结合课本内容,适时引入学生现实实例,肯定能更好地激起学生的共鸣,收到更好的效果。
我国是人类祖先最早发源地之一,同埃及、印度、巴比伦一起被誉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早在公元前21世纪就已经进入了文明社会。中国有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有世界闻名的四大发明;有伟大的万里长城;也有碧波千里的南北大运河;有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中国文明带着她自己的独特的风格,一个高峰接着一个高峰,直到今天仍是奋斗不息,前进不止!通过向学生进行祖国悠久历史和辉煌灿烂文化传统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2、创设爱国主义情境

初中历史教学不但要从知识、理论、技能诸方面培养、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还要从情感、意志、素质等方面为学生高尚品德的形成打下坚实基础。我们在历史教学中要使学生树立自尊、自信、强的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全面振兴而奋斗。如我上的是《全面抗日战争的开始》,导语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在中国古代日本曾仿照中国隋唐时期进行改革,可是事隔一千多年,日本在近代崛起,一个小小的日本竟向中国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可悲呀!可恨呀!我华夏怏怏大国,竟受到一个欺付,你们感到可耻不?"我这样一讲多数同学的精神就倍增,都有点羞愧之情。
利用插图和电视剧激发学生的热情。如在讲"七七事变"时我就充分利用书上的两幅插图,在给同学们描述战场上情境,让同学了解战争的经过,理解战争的残酷性。特别是在讲"南京大屠杀"时,先让学生自己看书,并设问:你们看过《南京大屠杀》这部电影吗?日本人杀中国的南京居民杀了多长时间?多少人?杀人的手段有哪些?学生一看书上的介绍,有的同学都说:"是现在日本再来打我们,我们一定要把他们打趴下。"在讲日本人杀中国人的手段时,特别是在讲日寇中国妇女,连老妇女也不放过时,有的同学在那里叹气,但也有同学在那里不怀好意的笑。这时我就引导同学们把自己设想如果你是当时的居民,你的兄弟姐妹受到如此的欺侮,你会怎样?那些笑的同学一个个低下了头。在历史课堂上我随时创设情境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达到预期的效果。

3、运用正反面素材

历史长卷,浩繁无比,有正面的历史人物,也有反面的历史人物。有正面的历史事件,也有反面的历史事件。就如社会生活的美与丑,总是互为前提互为条件的存在着。历史学科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素材,教师要深入挖掘历史教材中大量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结合时代特征和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如和风细雨般的渗透,就一定能达到教育人、塑造人的目的。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如果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把历史上正反两方面的人物、事件进行比较,在比较中,使学生分清爱国与卖国、善与恶、美与丑,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在赞颂"美"的同时,也应当重视"丑"的特殊作用。四十五岁石敬塘为了当皇帝,不惜割让幽云十六州,而且向辽国三十四岁的耶律德光称儿的可笑媚态;李鸿源于:论文例文www.618jyw.com
章与伊藤博文签订《马关条约》时无耻谄笑;慈禧太后在八国联军的炮声中"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奴才嘴脸等等。通过历史教学,对他们进行深刻揭露和批判,使学生知道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培养学生分清正确与谬误,区别崇高与卑劣,明辨美好与丑恶的能力和爱憎分明的感情从反面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并在鲜明的对比中,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憎观、荣辱观和是非观,激发正确的民族情感。

4、挖掘传统美德内容

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优良道德品质、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优良民族精神、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精髓。内容大致有忠心报国,勇赴国难;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勤劳俭朴,艰苦奋斗等。教师应充分发掘这些因素,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如戚继光组织"戚家军"英勇抗倭,并赋诗明志:"封候非我愿,但愿海波平";员吉鸿昌就义前高歌"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张自忠"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在战斗中,他身负重伤,仍高呼"杀敌报国",直至壮烈牺牲;大禹治水,前后13年,风里来雨里去,三过家门而不入;范促淹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孙中山提倡"天下为公,大同世界";他们所展示的就是这样一些美德。然后将这些美德同学生的日常生活的事例结合起来,教育学生逐步树立传统美德。
青少年时期对于学生而言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时期,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都在这个时期形成,初中历史教学就是要把爱国主义贯穿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体现爱国主义精神,突出爱国主义主题。
参考文献
宋晓晴.做好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J].群文天地.2011(16)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