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相生虚实相生,无画亦成妙境

更新时间:2024-03-24 点赞:20848 浏览:9404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笔者认为,“留白”是新课程教学的必然要求,对学生自主学习有重要意义。语文教学中的“留白”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创新,延伸课堂触角,让学生的主体意识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发挥。本文笔者将对语文教学课堂空间的“留白”艺术进行探索和思考。
关键词:语文 新课程理念 留白主体意识
“留白”源于:大学生论文www.618jyw.com
原是国画创作中的一种构图方法,它的意思是计白当黑,可以收到虚实相生、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创造出无画处亦成妙境的艺术境界。语文教学是对文学作品语言美、结构美、艺术美的鉴赏、学习和再创造的过程,语文教学的课堂环节也正如一幅图画、一首乐曲,需要教师合理运用“留白”艺术。语文教学的“留白”正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空间,让学生主动探究,用已有的知识和独特的经验去“补白”。
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中,运用“留白”艺术,发掘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他们对文学作品中的意境、形象等进行再创造,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从而获得文字之外的审美体验呢?笔者结合近年来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一些体会。

一、备课中的“留白”——把解读文本的权利交给学生

在一次市教研活动中,一位老教师在教学交流时跟我说过这样一句话: “多年以来,我的备课笔记都十分简单,我并没有详细设计每一个教学步骤和流程,更多的是对学生学习目标的设计和我自己的一些教学设想。很多时候,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位老教师的一席话对我启发很大,这些年来,我们都过于重视教案的设计,有时甚至设计得“密不透风”,现在想来,这样的备课是多么的程式化,教师把所有的步骤都详细规划好了,学生只是在完成这些学习程序,根本没有发挥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更不用谈创造性地学习了。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探索语文教学中更多未知的领域,我们应该让学生自主地、主动地去学习,要充分地把课堂“留白”还给学生,更多地关注课堂上的学生,从备课开始就把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留出一定的课堂空间,让学生自主品析,体味文外之意,从而丰满我们的语文课堂。

二、课堂教学中的“留白”——还学生思维的空间

1.读中“留白”,让学生自我体验和感受

读的过程是一种享受,学生披文入情,在身临其境中体验和感受,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也积累了语感。而且,课文中有很多文质兼美、引人入胜的美文和诗词,更是只有反复阅读方可一解其中滋味。当然,教师也不能随意留白,而要认真推敲和处理,如何读,以何种方式读,要因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不同,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留给学生一片朗读的空间,还学生一片畅想的天空……
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描绘的是一幅清新美丽的景象:田田的叶子、点缀着的白花、缕缕的清香、淡淡的月色等等。在学习这篇文章时,学生可通过教师范读、自读、默读等步骤进入情境,开掘自身的情感内涵,产生精神上畅达无阻的往复交流,从而真正理解文章的涵义。

2.情节中“留白”,放飞想象,彰显个性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发掘文学作品中的创造性思维因素,着力开拓学生的创造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努力点燃学生的,使学生在想象中有所思考、有所收获。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恰到好处地挖掘课文语言的空白点,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为学生打造善于感悟的心灵空间,彰显学生的个性,让学生领会文学作品与人生交汇的美好意境,从而使学生的生命潜能得到充分的开掘。
如《祝福》中对鲁四老爷房间的布置是借以刻画鲁四老爷这一封建卫道士的形象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我先提出问题:“这副已经脱落的对联的内容,鲁迅先生为什么不直接写出来呢?” 学生经过思考和讨论,最终取得了一致意见:这副对联宣扬的是理学家的自我修养标准,在鲁四老爷的心目中,理学家的修养只是一个幌子。他对祥林嫂的寡妇身份,不是皱眉,就是满口的“可恶”,对祥林嫂的离家出逃更是深恶痛绝,甚至骂祝福时分惨死街头的祥林嫂为“谬种”。这副不全的对联正是对鲁四老爷的辛辣讽刺……
在教学中,我利用文学作品情节中的“留白”,引导学生开展创造性思考,并引导学生架设与作品进行情感沟通的桥梁,使学生从自身对课文的个性化解读中获得了情感的共鸣以及审美的享受。

3.分享多元的理解和观念——留给学生争辩、质疑的时间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讲究提问的艺术,在“问”中培养学生自主理解、鉴赏、品析的能力,切忌用所谓的标准答案来统一学生的思维,同化学生的理解,束缚学生的自主性,以致阻碍、窒息了学生的创造。在提问中,教师可适当留出结果的空白,不需要对问题的结果作一些预设的答案,而应让学生自主地表达,充分表露他们的个性和见解。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大胆地争辩、质疑,充分理解和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到收获,因为“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布卢姆)。
例如,在教学《鸿门宴》一课时,我让学生谈谈对项羽的认识。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积极性非常高,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有的学生认为项羽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伟丈夫;有的学生认为项羽是一个光明磊落的英雄,是自我精神王国的国王;也有的学生认为项羽是忠厚豁达的男子汉。当然,也有学生认为项羽是性格悲剧的典型代表。在这个过程中,我没有用正确答案来束缚学生的思维,而是引导学生分享彼此的知识、思考和观念,既丰富了教学内容,获得了新的体验,也培养了学生“不唯书”“不唯师”的怀疑精神。

三、重视评价的“留白”——让学生平等参与

在教学中,教师很习惯把自己当做教学的主导者,对学生学的结果进行评价,从而弱化了学生互学互评的作用。因此,我们可以在教学中适当地留出评价的空白,有些教学环节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自评与互评。如朗读效果的评价、作文技法的评析、提问答案的分析等,我们都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评价中来。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充分激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还活跃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当教师帮助学生建立了一定的评价标准之后,教师就可以从“抓”到“扶”再到“放”,把课堂教学中的某些环节的评价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生生评价。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就会不断被激发,同时,被他人赞赏的自豪感和赞赏他人的使命感也在不断内化和深化。

四、作业设计中的“留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作业是巩固课堂教学效果的辅助手段,同时也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讲究“留白”的同时,也要在作业设计上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尝试在作业中“留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其实,现在教材中很多课后的习题都体现了发挥学生自主性,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这一特点。例如,《南州六月荔枝丹》中就有“仿照课文写家乡的特产或水果”的练习题。针对这种练习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到网上搜集资料,或让学生通过平时的日常观察,选择写作对象,进行小练笔,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又使学生对课文的篇章结构、写作方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总之,语文教学是一门以学生为主体的“主体艺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留白”艺术正是这种“主体艺术”的具体显现。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运用“留白”艺术,才能保证学生的潜能得以发掘,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以发挥。因此,教师应科学、适当地运用“留白”艺术,从而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王崧舟. 王崧舟教学思想与经典课堂.山西教育出版社.
吉春亚. 吉春亚经典课堂与创新设计.山西教育出版社.
[3](美)大卫·杰纳,马丁著.于力华等译.建构主义教学方式.(责编 张翼翔)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