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生活化将数学活动生活化、情景化

更新时间:2024-02-23 点赞:29213 浏览:13327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因而我们要为幼儿创设一个能自由操作、探索的愉快、有趣的环境,让幼儿在游戏中自由探索和操作。以数学游戏中锻炼操作能力,在生活活动中运用已有的数学经验;将学习、理解、运用抽象的数学知识和关系一体化,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以多种途径和方法去解决问题,以促进其发散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数学活动;生活化;情景化
中图分类号:G61
幼儿数学启蒙教育的意义在于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为此,我们抓住幼儿阶段大脑发育的黄金年龄,根据人类思维发展规律和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从思维过程中的比较、分类、排序、类比、联想、推理、判断等形式入手,对幼儿的思维进行循序渐进的训练,形成较强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思维等能力。在认真学习教育部刚刚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践,将"数学活动生活化、情景化"的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一、创设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是前提

为幼儿创设一个能自由操作、探索的愉快、有趣的环境,为幼儿提供开展活动与表现机会。《指南》中"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在幼儿的活动中,要培养幼儿的发现问题意识,并找到通过数数解决的办法,。比如"排排队"幼儿通过数数找位置,"多喝水、有奖励"让小朋友记录自己和数量;"看谁跑的快"请幼儿同时放下小球,弯路和直路比谁更快一点,"我来记天气"孩子们把温度、天气特征等组合到一起来表现;"趣味座位"幼儿园的活动形式多样,在音乐课需要孩子们做圆弧行,教师通过在地面上的标志和数字的提示,幼儿自主的听音乐找位置......班级环境中到处渗透着数的教育,孩子们环境中感受数、运用数。环境中渗透生活、情景形结合的教育因素,孩子们的和环境互动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就对数学学习和运用产生兴趣。

二、数学游戏是发展幼儿操作能力的桥梁

《指南》中指出:"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不应为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游戏是适应幼儿身心发展需要的教育形式,最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最为幼儿所喜爱。具体形象思维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以及表象的联想来进行。其特点是具体性和形象性,也就是说必须注重幼儿具体操作实践,为幼儿提供生动有趣、色彩鲜艳、形式多样的操作材料。
幼儿只有把抽象的数学知源于:www.618jyw.com
识与具体的事物联想起来,把学具操作与数学游戏结合起来,才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在愉悦的环境中促进幼儿积极思考。在游戏中利用儿童好动、好胜的心理,摆一摆、猜一猜、赛一赛;让幼儿当科学家、小医生、小机灵等,激发幼儿观察、联想,从而促进幼儿创新思维的发展。排序游戏《我排的不一样》中,幼儿根据图形□〇△△□〇△△□......重新自由排列,孩子想到了各种各样的排列方法,有些孩子想到通过增加或减少图形的数量来改变排序的规律如:〇〇△□〇〇△□......、□□〇〇△□□〇〇△......在这游戏中幼儿单向思维向多向思维发展,有了求异的意识这其中有一个解决问题的思维练习。大班幼儿的竞争意识很强,对于竞赛性的游戏很感兴趣,在加减法游戏《小机灵抢红旗》中,以两名幼儿为一组,幼儿自己出计算题进行比赛,幼儿每答对了对手所出的题目,所代表的小机灵就可以上升一层直到夺到红旗为胜。在这过程中,既培养了幼儿思维的独创性和敏捷性,同时也促进了幼儿逻辑思维的发展。比如《指南》中提到:"通过实物操作引导幼儿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并用"加"或"减"的办法来解决问题。如:游戏中遇到让4个小动物住进两间房子的问题,或生活中遇到将5块饼干分给两个小朋友问题时,让幼儿尝试不同的分法。"这样的游戏情境我们在教育活动中出现,有效的引发幼儿思考和讨论。在《井字游戏》中幼儿根据井字卡片上的9个数字自编加减运算题,例如用横排的三个数字4、6、3,幼儿就能列出4+6-3、3+6-4、6-4+3、6-3+4、3+4-6、4-3+1等多个式题,在这一游戏中主要就是训练幼儿的发散思维,在情境中去解决问题,收获经验。在活动中鼓励幼儿大胆联想,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引导他们进一步去探索。同时要多给幼儿提出问题、设置情景,启发、引导他们通过自己思考、操作以及和同伴的讨论来提高知识,解决问题。通数学游戏搭建理解和运用的桥梁,让幼儿在游戏中自由探索和操作,学习和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和关系,以促进其发散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的发展,从而促进了创新的能力。

三、生活活动为数学的运用能力提供机会

生活活动是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日常生活,《指南》中提到:"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建议中提到:"指导幼儿学习通过对应或数数的方式比较物体的多少。"我们在生活活动中"餐具配对"游戏,如:鼓励幼儿在一对一配对的过程中发现两组物体的多少。如,在给桌子上的每个碗配上勺子时,发现碗和勺多少的不同。鼓励幼儿通过数数比较两样东西的多少。如数一数有多少个苹果,多少个梨,判断苹果和梨哪个多,哪个少。"
在取餐环节老师通过提示牌的方式,如图文并茂的香蕉1根、苹果一块,这种提示幼儿就自然了解取餐的数量;将区域的整理筐和架子用一一对应的数字表示,孩子们在整理的环节,就会一一对应去摆放和整理;"趣味桌牌"的形式,将每个桌子上以动物形象为基础,在小动物身上画出迷宫,孩子们及了解自己的小组名称,又可以玩走迷宫的游戏,幼儿在过度环节和同伴进行游戏。数学运用能力,体现在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师将生活活动情景化,幼儿在活动中巩固和运用已有的数学经验,起到很好的效果。
总之,数学活动生活化、情景化,更适合和幼儿的学习方式,我们应该利用一切的数学活动,对幼儿进行发散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逻辑思维的训练,让孩子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导下,我们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认识,真正确把握幼儿学习特点,选择适宜的教育方式,鼓励他们的新奇念头和行为,保护孩子可贵的好奇心,激发求欲,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以多种途径和方法去解决问题。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