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课堂教学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方式新体验库

更新时间:2024-02-21 点赞:17176 浏览:726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1326-3587(2013)01-0067-01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规定:“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我所尝试的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经历体验后,颇感收获匪浅,游刃有余。

一、适当导入、巧妙总结——兴趣的倍增器

现行教材,一般都配有导入的练习,但是往往有点脱离生活,超越我校学生能力,所以在设计教案过程中,往往对教材做变通的处理,经过深思熟虑,尽量找到最佳的切入点,把话题的难度掌控在学生们能够驾驭的幅度里,并且让学生有表达的冲动。经过这一层处理,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倍增,这就为一堂成功的课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阅读之后,一般还预留一些时间,让学生们就所学内容,做一次归结。归结要能给学生们正面的、积极的影响,尽量创造一个完美的结果。这样学生们在下课后往往会觉得意犹未尽,回味无穷。

二、双向性多维度交流——语言学习、实践的平台

真实的语言交流活动既要从对方摄入信息,又要向对方传递自己的信息。所以本人的教学既重视信息的输入,又重视信息的输出。教学过程中,信息是双向对流的,而不仅仅止于某一方面。
另外,这种双向流呈现出多维度性:学习者与教材交流、与教师交流,与同学交流、与其他的英语爱好者和使用者交流。与老师和教材交流主要是让学生在输入、输出语言的时候,对照老师提供的理解样句和课文原句,检查自己的理解和输入是否正确。这个环节的交流活动,主要是用来学习的;与同学和其他人的交流,主要用于向学生提供实践和运用知识技能的机会。阅读前的导入和阅读后的活动基本上是自由的,阅读过程中的活动基本上是有控制的,显示出“两头自由,中间控制”的特点。
在这种精心营造的平台上,学生们多能热情洋溢、地积极施展,竞显风流。

三、先输入再输出——科学、合理的程序

只有遵循先输入后输出的顺序,才能确保语言的地道、理解的正确、和维持他们的学习兴趣, 才能完成到语言学习由进到出的整个过程。而时下,在教学课文教学程序上的处理有两方面的不足。
一是很多老师借鉴、参考来自市场和网络的教案资源,他们往往过渡地让学生通过合作和互动来实现学习,活动多数是脱离教材、天马行空,却不重视对教材的内容内化吸收和模仿操练。这在示范课中尤为常见,甚至有的高校教授也认为“孩子对于语言可以不学而会”。这种寄希望于“通过没有正宗的语言输入的活动来学习”的做法,在英语只作为一种外语的环境下,实际上是一种程序错乱和本末倒置。试问,不先向输入的语言学习,如何保证学到的语言的地道性?学生明知这种互动和合作活动错误百出,怎么能维持学习的动力呢?其二,还有很多教师在上课时先让学生做几分钟fast reading,再做几道选择题。然后再做careful reading,再做几道相关选择题。然后再搞一点勉强的课后讨论,就结束课文。这种课型明显内容空泛,学生阅读过程中大脑中输入了什么信息,阅读之后又能够输出什么信息用于交流呢?
所以,在上课文时,先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然后再让学生把学会的主要内容表达出去,这样的一堂课下来,学生们学习的是原汁原味的英语,所以他们自信满满;他们内化吸收了大量的知识和信息,所以他们收获满满;自信满满和收获满满又必然导致他们兴味盎然。

四、恰当利用母语——检验语言正确性的捷径

在输入的环节,选择性地抽取一些重难点点语句,让学生翻译成母语,来检验其理解正确与否,必要时,会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理解疑难句子的意思;在输出环节,常常交错使用英语和汉语,引导学生回答英语提出的问题或表达汉语提示的内容。这样我就能全程了解学生的听读和读写能力,并且实时帮助他们。而不是盲目的使用全英语来教学而无视学生的感受。其实,英语在中国只是一门外语,而不是第二语,我们没有成熟的英语环境,来让学习者在日常交流活动中检验自己理解和表达的正确性。相反利用我们现成的母语的作用,就能一下子检验出学生们对特定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是否准确,这反而能给我们的外语教学加速。

五、多频次回顾——记忆规律充分运用

在导入、输入、输出的每一个环节源于:论文封面格式范文www.618jyw.com
,都板书了一些target points, 然后在每个环节的教学任务完成之后,都要带着学生复习回顾这些target points, 输出环节更是对这些target points的直接运用,最后还有一个summary进行回顾,所以它充分实践了“及时复习”的记忆规律。
学生们普遍反应,一堂课下来之后,对目标点印象及其深刻,以至于不少学生有一种收获的激动。
【参考文献】

1、毕田增、周卫勇主编,《新课程教学设计》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2、程晓堂,《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