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探究数学课堂实施学习有效对策前言

更新时间:2024-02-20 点赞:9116 浏览:3408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活动要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因此,探究性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经历探究过程以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文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数学教学;探究性学习;有效策略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探究式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动性. 本文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谈一些做法.

一、留给学生空间,引导自主探究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提供一个有较大自由度的环境,引导学生在充足、合理的空间中运用多种方法开展自主探究活动.
例如:在“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中,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是学习的难点. 教学时,我让学生准备了一些长7厘米、宽5厘米的完全相同的长方形纸片以及笔、剪刀、直尺、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若干等材料,要求学生利用这些材料想办法求出以上长方形的面积,并根据自己的算法尝试推导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一段时间,然后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讨论时各抒己见,纷纷表明自己的想法并动手操作实践,得出了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有的用面积单位摆满了长方形纸片,数出面积是35平方厘米;还有的用面积单位摆成“L”形,算出长方形的面积是35平方厘米;甚至有的同学直接用7 × 5 = 35(平方厘米)计算出了长方形的面积……这时我抓住时机问:“长方形的面积到底与什么有关系,你们发现了吗?”大部分学生充满自信地回答:“与长和宽有关,长方形的面积就等于长 × 宽. ”
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学生运用不同方法推导出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小组汇报时气氛热烈,学生们讲得有理有据,各种奇思妙想不断涌现出来,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自主探究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情境,引起矛盾冲突,使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与新知内容之间产生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不协调——探究——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激发探究,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探索是教师的主要任务. 教师要根据教材的重难点,尝试重组教材,设置一个与旧知相连接的新知问题情境,使学生面临新问题急于想解决,但仅利用已有的知识与技能,又无法解决,形成认知冲突,激起他们探求知识的,主动开展探究. 例如:“倍的认识”一节,可这样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出示2个黄乒乓球,4个白乒乓球,问:比较黄球和白球的个数,应当怎样说?
生1:白球比黄球多2个.
生2:黄球比白球少2个.
生3:黄球的个数和白球相差2个.
师:刚才同学们说的都对,但是比较两种乒乓球个数的多少还有一种说法(学生们静静的思考,无人回答),大家还不会说,今天我们就学习这种新的说法,揭示课题——倍的认识.
学生欲言不能欲求不得时,产生了迫切想知道“新说法”的积极心向,便可热情地投入到知识的探求中去.

三、尊重学生选择,满足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要把认识成果转化为个体认识. 在这个过程中,每名学生都会有自己不同的想法和做法,教师不要一味地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喧宾夺主. 这样会大大克制学生思维的发展,还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提高. 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种的,探索问题的方式各有不同. 教师要善于尊重学生的选择,满足学生的表现.
如:“分数的基本性质”有这样一题:写出一个比■大又比■小的分数,并在小组里说说是怎样找到这个分数的. 大部分学生分析了分子相同的情况后,尝试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拉开两个分数分母的距离,找到了两个分数之间的数. 有个小组的做法是在数轴上标出了■,■,发现两数之间有很大一段的距离,如果把0到1平均分成40份,这两个分数就可以看成■和■,通过画轴也找到了中间的分数. 也有部分同学把分数化成小数,在中间找到了许多小数,再把这些小数转化成分数. 还有一名学生提出,分母在4~5之间,分子不变,分母还可以是4.5,然后把分子分母扩大10倍,变成■,再约分成■就行了. 这时有更多的小手举起来,分母还可以是4.51,4.52,4.6,4.7等,课堂成了学生“表演”的舞台. 课堂上的交流活动,使学生有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又能了解别人的思维方式和过程,有利于改变各自在学习方式上的单一性. 从而使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

四、体会探究过程,享受成功快乐

自主探究最能体现人的心智活动,在数学活动中,学生通过联想、操作、计算和相互之间的合作交流,发现了很多有价值的数学知识,这时,要让学生再回头想一想学习过程,说一说有怎样的体会与感受,要把探索后的感受凝练成数学语言,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我分四步进行:1. 让学生把三条一样长的白纸条分别折成2等份、4等份、8等份,并用色笔涂出二分之一、四分之二、八分之四. 引导比较观察:第一条到第二条到第三条,它们有什么变化?通过比较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得出■ = ■ = ■,它们的大小没有变,只是它们的分子分母分别扩大了2倍和4倍. 2. 如果分子分母同时扩大10倍、20倍,分数的大小会变吗?反过来呢?3. 讨论:分数的分子分母能不能同时乘以源于:毕业设计论文模板www.618jyw.com
或除以“0”?4. 想想刚才的探索过程,你发现分数有怎样的性质?由于引导学生探索的步子迈得较小,知识的得出分几步到位,降低了探究的难度,学生的探究显得轻松有效. 最后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探索的过程和得出的结论——分数的基本性质也水到渠成.
总之,探究性学习的实施,可以改变“教”与“学”的关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四个方面的课程总体目标,使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在实践中得到发展.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