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疏导结合课程革新整合,做好学生心理疏导工作

更新时间:2024-02-15 点赞:22753 浏览:9823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对教学提出了更具体而以人为本的需求,要求加强对学生心理辅导,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本文结合《课程的反思与重建——我们需要什源于:硕士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么样的课程观》一书所给的启发,从微观的角度探索心理辅导与新课程改革的整合。
【关键词】 心理辅导隐性教育整合
1006-5962(2012)11(a)-0140-01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心理辅导课越来越受到重视,多数学校也建立了专门的心理咨询室,但是如何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却鲜有研究。作为一名工作在教学一线的语文教师、班主任我作了心理辅导工作。此外在参与新课程改革的同时我也在考虑如何将心理辅导课程与语文教学改革相结合。之所以有这样的考虑是因为社会各界早已注意到这一点,但并没有真正解决的课程教学功利化。
在新课程培训中,我系统的学习了“新课程师资培训资源包”从书,其中《课程的反思与重建——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课程观》一书对我的启发很大,尤其是该书提出了一些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例如:要反思总体学习方案中哪些学习领域才最有利于总体课程目标的实现?总体学习方案按照不同方式组织时,对人的发展各有什么不同影响?该书也对这些问题引经据典的进行了回答,但是因为理论性较强,对我校的课程整合缺少具体的借鉴意义,有必要对其进行细化,而且在思考与回答这些问题的过程中,适逢我校心理咨询室筹划组建,作为的心理咨询教师,我也正在思考,如何让心理辅导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新教材、新理念,尤为突出的是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学正在跳出应试教育的怪圈,逐渐步入人文与道统一,语言与文化相融,科学与人文整合,教文与育人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和理想境界。在此前提之下,课堂心理辅导在语文教学中越来越显其重要地位。综上所述,本文将从微观的角度探索心理辅导与新课程改革的整合。
首先明确一下“心理辅导”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心理辅导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提高课堂学习活动的认知、情感与行为技能。其次明确一下“新课程改革”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方案导读》一书大致下了这样的定义,“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课程管理等多方面的改革和调整”。
在明确了两个主要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之后,我们再分析一下他们之间的联系。心理辅导的内容涉及到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它主要应解决这样几个问题:一是如何从提高学生认知、情感与行为技能的角度设计教学活动。二是如何整合课堂管理与课堂心理环境。课堂心理环境是一种隐性教育,它对学生的学习具有潜在影响。和谐、合作的气氛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得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地开展。课堂管理是教师重要教学技能,这些问题在过去众多的教育学、教学论、教育心理学的著作中,都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三是如何帮助学习困难学生改进学业,提高自信与学习技能,以及对学习的积极态度。
明确了两者的关系之后,如何进行整合呢?心理辅导与新课程改革的整合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首先是观念上的转变与更新,要教育者树立现代教学观念,强化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观摒弃过去那种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无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错误观念。进而树立教学的目的在于开发学生的潜力,驱动其主体的发展机制,使之成长、成熟的新型教学观念。其次还要树立广义的知识观,认识到学习不仅是包括知识的贮存和提取,而且还包括知识的应用。第三,还要有发展性的教学目标观,即要认识到许多基本知识是我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二,在个人职业生涯中,一个人需要大量的基本知识,许多基本知识构成其他能力,如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的组成部分,基本知识是思维的工具。第四,还要引导学生重视基本技能的掌握,正确学习态度的养成,以及合理的学习方法与策略的掌握。
如果心理辅导与新课程改革的整合能够真正落到实处的话,我们会有如下预期:首先是新型师生关系的树立。教师不再以教育者自居,不以强制手段来强迫学生服从教师的意志。两者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学生乐意学习,他们乐意参加到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的教学过程中来,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学习的强劲动力。教师教学有热情,学生学习主动、学习成绩提高,教师更受鼓舞与鞭策、教学上更加精益求精。其次是学生加强了自己的思想修养,学会关注现实,进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学生开始结合自己的实际或自己身边的社会问题去消化理解书本知识,并且能动笔去写出自己的体验,学生在探讨中获得人格的提升。就像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编辑被誉为“知心姐姐”的卢勤所说的那样,用爱的眼睛发现孩子,用爱的鼓励调动孩子,用爱的感觉滋养孩子,用爱的行为影响孩子,用爱的理由拒绝孩子,用爱的责任惩罚孩子,用爱的意志磨练孩子,用爱的回报孩子。如果这样,我们改变的不仅仅是一个孩子、一个家庭,而是一个民族。
参考文献
《中学生团体心理辅导二十讲》许海新,吉林教育出版社,2005年.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郑希付,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3]《告诉孩子你真棒》卢勤.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年.
[4]《刘京海与成功教育》陈德华.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年.
[5]《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心理素质》贾晓波.中国和平出版社2000年.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