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学生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素质能力培养

更新时间:2024-01-26 点赞:34293 浏览:15749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在当前美术教育教学改革的大好形势下,作为一名初中美术教师,应当深刻认识到当前形势发展的严峻性以及教育教学工作的紧迫性,结合教师岗位职能要求,以及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在让学生掌握好美术知识的同时,提高初中学生美术素养,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美术思维

在中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运用“眼、手、脑”协调并用的原则,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形象思维意识,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美术创作过程中,用眼观察是创作基础,用脑思考是创作主导,用手描画是创作总结,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遵循这一原则的同时,一定要做到以下几点:①提高眼睛的观察能力;②培养脑部的思维能力;③训练手部的绘画能力。由此可见,美术教学一定要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每次训练活动都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学习要求、学习方法,以及流程顺序,作为美术教师,要亲自参与示范指导,不能只讲不练,也不能只练不讲。因此,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转变传统教学方式,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艺术表现能力。

二、为学生提供探究机会,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探究活动主要是指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学习,来获取和掌握自己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这是一种研究自然所必需的基本能力;同时,探索是前进的推手,也是形成科学概念的积极态度。因此,在美术教学中,也应该强调探究的核心作用,努力为学生创设科学探究的机会和空间,让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培养探究能力。例如,在“色彩”教学中,调色是一种重要能力,但是很多学生对于色彩的明暗、色相、纯度等内容搞不清楚,无法正确地把握色彩调色方法。此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回家找一些带有色彩图片的杂志或报纸,并将其剪成小方块状贴在自己的作业本上,然后要求学生用最基本的黄蓝黑白等颜色进行模拟调色练习,通过不断对比和调试,学生们最终都调出了图片颜色,通过这一实践活动,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增强了,也提高了自身的调色水平。

三、赋予学生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提高审美情趣

我认为培养审美素质首先要提高审美情趣,从欣赏课程入手。教师要研读教材,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依托,在社会生活与自然风光和抽象艺术之间建立联系机制,利用教材中质朴名俗的艺术作品增强学生对美的理解和认识,以便学生发现普通生活中的美,建立情感联系。同时教师可以利用课前时间,根据学生的喜好,搜集一些艺术作品资料,如艺术家的生平事迹、奇闻趣事等,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现艺术作品,包括静态画、民俗画、风景画、人物画等等,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审美素质。学生在欣赏的不同艺术家风格的同时总会找到自己喜欢的艺术风格,并且学会总结不同风格的作品,思考它们之间的差异,不但能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提高审美素养,也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多角度看待问题的习惯,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评价取向,教师的行为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审美理念,面对学生的作品,我们要对其中的闪光点给予赞扬和肯定,注意感染学生的内心情感,让学生的作品中始终充斥着生活情感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培养自信心,挖掘自身潜能,完善人格。

四、挖掘德育素材,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

初中美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教育不仅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要求之一,也是美术自身特点所决定的。因此,作为美术老师在美术教学中,一定要善于挖掘美术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品德教育。例如,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可以通过中国历代美术摘自:学术论文模板www.618jyw.com
作品简介和欣赏,让学生基本了解我国历史上一些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的情况,对祖国极其丰富的古代文化和艺术遗产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去理解、领会和感受艺术的美,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情感。再如,环境保护成为当今世界谈论最多的话题,在美术教学中我们还应加强环保方面的教育,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总之,在初中美术教学中,作为美术教师要贯彻新课改教学理念,遵循美育发展规律,创新教学模式,调动对美术学习的热情和动力,注重学生知识技能和身心健康的共同发展,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作者单位 江苏省如东县掘港第一初级中学
责任编辑 杨博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