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化学创设化学教学情境,优化化学课堂教学结论

更新时间:2024-02-10 点赞:7361 浏览:2269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新课改日益成熟,作者结合课堂实例根据新课标要求,阐述了化学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方法,诸如利用设置问题、联系生活、设计化学实验、运用化学故事等,恰当创设教学情境,造成问题悬念,展开矛盾冲突,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关键词】新课标 教学情境 优化教学
新课程改革日益走向成熟,我们所用的教材也为了迎合新课程标准日趋完善。今年开始新教材启动,它对课程内容的选择突出了以下特点:(1)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不过分强调知识的逻辑顺序,体现实用性;(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加强实验探究,精心创设情境,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3)内容的选择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反映最新科技成果,并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上三个特点充分表明,教师进行化学课堂教学时,应舍弃传统的化学教学中片面强调知识和技能,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养放在首位。因此,努力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尤为重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对初中化学教学中联系生活创设情景实施探究性教学有几点体会:

一、设置问题创设情境,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发现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得多”。在教学中通过设置问题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注意,增强学习针对性,在心理上形成一种预期,由此激活与学习新知识有关的原有知识,激发学生求知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整个学习活动起到积极的定向作用。
例如:在上教版《奇妙和二氧化碳》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安排向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的小组实验。当学生发现试液先变红、加热试液又变为紫色时,产生“该实验究竟能说明什么问题?”的疑问,从而激发学生探究。
师:向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变红究竟说明什么问题?加热后为什么又变紫呢?
(学生讨论后猜测可能原因有空气、水、二氧化碳与水作用的产物或是二氧化碳本身。究竟是哪一种可能,还必须通过进一步的实验来证明)
师:根据自己的猜想,我们如何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呢?
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全班交流、比较,找出了摘自:毕业论文格式范文www.618jyw.com
简单易行的方案。

二、体验生活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要注重体验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善于将生活中的优良素材引入到化学课堂中。例如与环保有关的空气质量标准、节能减排、装潢材料等:超市购买的冰箱除味剂、食品干燥剂等:家庭生活中发酵馒头、腌制皮蛋的过程:洗涤剂用品的酸碱性:厨房煤气的安全使用等。让学生从自己非常熟悉的现实生活体验出发去了解化学知识。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化学知识是有用的知识,以此来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提高化学教学的实效性。
例如:氧气是学生熟悉的物质之一。上新课之前,教师有意安排学生收集有关氧气的知识,在课堂上组织学生交流,有明确探究任务,为氧气性质的教学提供必要的问题情景和铺垫。
师:同学们能列举出生活中与氧气有关的事例吗?
(学生纷纷举手发言,列出的现象有:植物的光合作用放出氧气:动植物呼吸需要氧气:燃烧需要氧气:医生抢救病人也用到氧气等。)

三、设计实验创设情境,增强教学直观性。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现象引人注目,极易把学生带进变化纷繁的化学世界。化学课程的设置、化学教师的教学实践以及学生的化学实验活动,都会形成良好的实验情境氛围。
例如:在教学溶液酸碱度这一节课时,我们可以设计如下的教学过程:
教师提问:“生活中的哪些物质曾给你留下过酸的印象?”
“糖醋排骨”、“西红柿”、“苹果”、“酸牛奶”、“橘子”……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凭着自己的经验回答着。教师在多媒体上打出一些酸性食品的照片,又问:“它们的酸性强弱一样吗?”
学生回答:“不一样。”
教师动手将1毫升白醋稀释了十几倍后问学生:“这瓶中的白醋和稀释的白醋的酸性强弱一样吗?你有什么办法来确定这些物质酸性的强弱呢?”
“用酚酞试液”、“不,用石蕊试液。”
“那好,请同学们来用石蕊试液检验白醋和稀释的白醋哪个酸性强?”
在大家面前,两位同学用试管进行了实验,但所有的同学都呆住了。因为两个试管中的红色几乎一样,同学们面露惊异之色。
“看来,我们要用别的方法来区分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
“对了,用PH的方法。”一位同学不知是预习了还是接触过该知识点,睁着眼睛兴奋地打断了老师的话。
“对,就是常用的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
不光学习了新知识,还可以说明,酚酞和石蕊都只能用来检验物质的酸碱性,而不能确定酸碱性的大小。

四、运用化学故事,创设生动情境。

许多中学生热衷于听故事,许多化学故事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的。故事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从而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中去。因此,用化学故事创设情境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学生学习了燃烧的条件后,教师可引入英国战舰“欧罗巴”号失火事件:1854年5月31日,英国战舰“欧罗巴”号为了作战在它的船舱里结结实实地装满了供战马吃的草料。有一天,船舱突然冒出熊熊大火,大火迅速吞没了战舰,片刻之间战舰便葬身海底,全舰官兵、战马无一生还。事后,英国军事部门调查无果,但化学家们根据英国军事部门提供的材料,却很快地找到了“纵火犯”。
问题是谁是纵火犯?
通过学生的猜想、分析、讨论和教师的评价,帮助学生理解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利用对学生进行过程与方法教育,同时又增进了学生对化学原理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五、多种媒体综合并用,创设直观情境。

教育家荀况曰:“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行、声、色的感官刺激,不仅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激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操的知识趣味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利用多媒体手段,有利于信息的传播和吸收,不但能使学生置身于课堂教学材料所描述的情境中,较好的理解教学内容,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例如,有一下水道发生了爆炸,下水道盖全部被炸开,并炸伤几名小学生及路人。据事后调查,这是一起严重事故:有一名从事灌装液化气的人将罐内残留液体倒入了下水道,后又遇到有人丢烟头进了下水道而发生了这起爆炸事故。学生阅读后,深感生活中化学知识无处不有,加深了点燃“一切可燃性气体或粉尘都应验纯”的这一知识点的认识,所以说,综合运用媒体,创设教学情景可以达到引人入胜,立竿见影的目的。
总之,学习情景的创设可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可以使课堂教学的效果最大化,以“情境”为中心,围绕科学的并能激发学生思维的“情境”展开学习,也是科学探究学习的重要特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恰当的“情境”,通过“情境”启发学生积极的观察、思维。以“情境”为主线来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学习的效果最优化。
参考文献
《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生活情景与化学课堂的有机融合》(中山广外附中范秀华)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