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古诗词新课程下小学古诗词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24-03-23 点赞:26694 浏览:12063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古诗词是我们中华文明的一个象征,诗文作品博大精深,它蕴藏着先人的智慧和理想,传承着我国古代的优秀文化。古诗词教学,是小学语文课程中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小学语文课程目标的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在新课程下准确把握和实施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对于顺利实现语文课程标准所期望的教学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新课程
1002-7661(2012)23-120-01
古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品味较高的一种艺术,随着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经验的丰富和语文教学理论研究的发展,教师要以形态为手段,以想象为翅膀,以情感为纽带,以意境为归宿,引导学生充分发掘诗中的美、展示美、体验美,令学生赏心悦目,进而获得精神的愉悦。

一、古诗词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

古典诗词不仅浓缩了国家民族发展的方方面面,也概括了人民生活的细枝末节,是中国历史的精华。古典诗词有助于今人更好的理解历史。中国人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也就汲取了发展智慧。诗教自古就是中国社教的主要方式之

一、诗教更大程度上是有关审美的教育,不能完全等同与道德情操的教育。

1、古典诗词是历史的精华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历史悠久、绵延不绝的国家,这是中国与众不同、卓然独立的关键内在。比起西方国家我们的文化传统、民族性格有截然不同的地方。如说西方国家的艺术代表是雕塑建筑,而中国则是诗歌书画。古典诗词不仅浓缩了国家民族发展的方方面面,也概括了人民生活的细枝末节,是中国历史的精华。古典诗词有助于今人更好的理解历史。

2、古典诗词是智慧的源泉

中国人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也就汲取了发展智慧。古典诗词陶冶了中国人的性情,培养了中国精英的胸襟和豪情。社会是向前发展的,而古典诗词总能为我们照亮前行的路。在答记者问时用过两句诗表达自己的施政决心:“衙宅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3、古典诗词是民族崛起的精神支持

中华民族曾经辉煌灿烂,但也经历了近代的屈辱历史。如今民族崛起的号角已经吹响,如何树立好今天的强国心态,我们不妨钻进古典诗词中的灿烂篇章,以资参考。这其中有鼓舞人心、激励人民的雄心壮志初唐边塞,有民族主义豪情洋溢的满江红,在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降落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身上的情况下。在西方强势文化的猛烈攻击下,如何保留自己的民族特色,重新回到世界舞台的,就需要我们坚持优秀传统,自觉抵制外来文化的侵蚀。

二、小学古诗词教学“三步曲”

1、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你对某件事感兴趣了,那就会有动力去把这件事做好。所以,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就应该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我们可以让学生每天都接触一下古诗。在这一方面我认为我们学校就做的比较好,每天的语文课上课铃声响了以后,就会安排学生背一到两首古诗,我认为这样日积月累的话,学生不仅积累了很多古诗,而且还会对它们慢慢产生兴趣。
除了有良好的环境氛围以外,教师在教古诗时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学生学古诗的兴趣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2、带领学生诵读,体味诗味

自古以来就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之说,可见读的重要性。古诗是一种抒情性很强的文学体裁,它所抒发的是诗人当时的内心世界,并且古诗都是韵文,句式整齐,音韵优美,语言精练,所以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也比较喜欢背诵。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应避免过多的讲解,而应让学生反复的诵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味诗人当时的心情。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小学生的求知欲非常强,记忆力也处于黄金段,记忆力比理解力要强得多。让学生先读,然后会背诵,这样对于诗的理解也就比较容易了,正如“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然而在读的过源于:毕业论文致谢词范文www.618jyw.com
程中应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情感和语调。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对古诗的理解,运用恰当的语调带领学生朗读,体味诗味。另外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采用多种朗读形式,例如分小组朗读、配乐朗读等等,甚至可以适当的模仿古人读诗时的样子,配以适当的动作,可以帮助学生对古诗的理解,陶冶它们的情操。

3、引导学生想象,提高审美能力

古诗教学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去想象,展开联想,联系生活经验和各种阅历去分析、理解、判断、推理,深入领悟诗的情境美、形象美、内蕴美,从而获得美的享受和愉悦,提高审美能力。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去引导学生想象,例如可以运用多媒体精美的界面设计、古朴典雅的音乐,营造一定的氛围,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想象。
结语:随着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经验的丰富和语文教学理论研究的发展,小学古诗教学要以形态为手段,以想象为翅膀,以情感为纽带,以意境为归宿,通过感悟、积累、运用,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领略古诗的无穷魅力,引导学生充分发掘美、展示美、体验美,进而获得精神的愉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