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浅析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构建
【摘要】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结合大学文化探讨大学体育文化的构建,重点就大学体育文化的三个层面,即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构建进行了积极探索。
【关键词】云南高校体育文化构建
1674-4810(2012)23-0058-02
高等学校作为文化教育单位,它的一切物质的、精神的文化活动都包含于高校校园文化中。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作为现代高等教育与现代体育两大文化体系的交汇点,既是社会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和形式,在培养身心健康和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合格人才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对抢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打开大学校园的窗口,拓展体育教育的功能,推进高校校园精神文明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以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积极的作用。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学校体育工作更加科学、规范,体育场馆、设施建设的速度也日益加快。随着体育课程改革,学生体育活动日益活跃,运动训练水平大幅度提高,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得到加强,科研水平不断提高。但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仍然是高等教育中最为薄弱的环节之一。随着高校扩招生,体育场地严重不足;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已跟不上学校的发展。
大学体育文化,就是大学的师生在大学的环境中,通过体育教学、体育活动等过程,按照一定的秩序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大学体育文化是一种具有深刻内涵和丰富外延的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它和校园德育、智育、美育文化等一起构成了大学文化群,又与竞技运动文化、大众体育文化组成了广义的体育文化群。
地域的差异性以及办学规模等因素制约了各地的大学物质文化建设。目前云南省整体经济实力逐步增强,云南省有九所高校在呈贡建立新校区,体育物质资源以及建筑都是整体进行规划,体育场馆建设规模大型,气势磅礴,从而在大学的建筑物里独树一帜,具有较强的可识别性,然而在建设的初期就将体育场馆定义为竞技体育服务,忽视了绝大多数学生需要的是能够进行体育学习、体育锻炼、体育娱乐的场馆和器材,特别是在新校区,周边配套设施不完善,在学生无处可去的情况下,体育活动参与的热情必然高涨,对体育场地、设施资源的需求较大。几所三本院校搬迁到杨林职教园区,基础设施还在建设中,体育场地设施严重不足,不能满足学生的运动需求。场地设施的不足是目前大学体育物质文化建设的一个弊端。学校应从广大学生的根本需求出发,建设符合学生体育锻炼的体育场馆,从而促进大学体育物质文化的整体发展。
传统的体育管理体制很难适应新时期大学体育的需要。目前的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的组织在很大程度上都停留于形式,没有从根本上调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热情,少数人难以带动大部分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受传统思想和文化的影响,考试依然是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手段和措施,制约了大学体育文化的建设。
大学体育文化活动的形式丰富多样,应该让大学生有更多的选择,体育资源的不足让体育活动的多样性和选择性得不到充分的体现。体育活动能否顺利开展还受学校领导的支持度、学校制度、经费等因素的影响,这些都成为大学体育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问题。部分学校的主管部门不重视体育活动给大学文化带来的变化,影响了大学体育文化观念在大学师生之间的转变,从而导致缺失塑造大学体育文化的整体氛围。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出台,对建设校园体育文化是一个依据,体育文化建设配合《标准》,会让运动的形式和方法更具针对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出台使学校相应规章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学校为保证体育文化建设有章可依,保障其有条不紊地进行学校领导和相关工作机构了加强认识与管理,让《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从上到下保持积极的工作状态,保障其顺利开展,促进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
学校还应加强大学社团建设,利用相应的规定来有效地管理社团建设。学生体育社团日益成为大学中具有重大影响力和凝聚力的群体。大学学生体育社团作为学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重要阵地,是体育课堂的重要补充形式,为学生发展体育技能提供了适宜的空间,为大学体育精神文化建设提供了合理的条件,已经呈现生机和存在价值。学生体育社团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营造了浓厚的大学体育氛围。团队精神、创新精神和社交能力都在提升,促进了体育文化建设的发展。
虽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其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体育意识的培养和体育精神在大学体育精神文化建设仍然是最薄弱的环节。
学生缺乏体育认识,整体体育意识不强,大学生对体育的认识还比较欠缺,于是对体育产生了很多误解,认为体育活动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利于学生的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虽然大家对体育的认识程度有所提高,但是还不能体会到体育内在的精神,缺乏体育锻炼的意识。
体育教学中的教育的目的应该更注重体育精神的培养,提高大学生体育运动参与的热情,在参与的过程中对大学生进行体育意识、体育观念的培养。满足大学生对体育课堂学习的热情、课外体育活动参与的程度,提高大学体育文化整体氛围,从而到丰富大学文化的目的。提炼精神文化,加强大学体育文化的深层建设。
四 结束语
当代校园体育文化在坚持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育教育方向的同时,既要发展中华民族传统的体育文化,又要引进国际先进的体育文化。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 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能力全面要求,并明确要求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对社会的责任感,培养坚忍不拔的意志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校园体育文化的宗旨主要是培养学生体育精神、体育意识和体育技能,提高体育文化素养,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并在此宗旨指导下开展多种多样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
为完成未来体育教育的使命,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要发挥学校师生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摘自:论文查重www.618jyw.com
用,构建完善的校园体育文化体系。
参考文献
赵敏、刘圣广.论校园体育文化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EB/OL]. http:.cn
柏慧敏、谢军.论大学体育文化的结构、功能及转型[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4)
[3]刘丹.高校体育竞赛与校园文化建设互动研究[D].苏州大学,2008
[4]王斌.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与素质教育[J].体育文化导刊,2006(7)
[5]刘勇.校园体育文化本质探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4)
[6]顾春先.中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指标体系研究[J].体育科学,2010(8)
[7]王建琴.学校隐蔽课程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现状的研究——以安徽芜湖市中学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8)
[8]张云凡.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
[9]刘勇.校园体育文化本质探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4)
【关键词】云南高校体育文化构建
1674-4810(2012)23-0058-02
高等学校作为文化教育单位,它的一切物质的、精神的文化活动都包含于高校校园文化中。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作为现代高等教育与现代体育两大文化体系的交汇点,既是社会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和形式,在培养身心健康和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合格人才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对抢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打开大学校园的窗口,拓展体育教育的功能,推进高校校园精神文明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以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积极的作用。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学校体育工作更加科学、规范,体育场馆、设施建设的速度也日益加快。随着体育课程改革,学生体育活动日益活跃,运动训练水平大幅度提高,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得到加强,科研水平不断提高。但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仍然是高等教育中最为薄弱的环节之一。随着高校扩招生,体育场地严重不足;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已跟不上学校的发展。
大学体育文化,就是大学的师生在大学的环境中,通过体育教学、体育活动等过程,按照一定的秩序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大学体育文化是一种具有深刻内涵和丰富外延的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它和校园德育、智育、美育文化等一起构成了大学文化群,又与竞技运动文化、大众体育文化组成了广义的体育文化群。
一、大学体育物质文化建设
大学体育物质文化主要包括体育运动场地、体育场馆等物质资源。大学体育活动主要通过体育场地器材得以开展,但受经费和其他问题的影响,体育场地和场馆的建设力度一直都得不到加强。地域的差异性以及办学规模等因素制约了各地的大学物质文化建设。目前云南省整体经济实力逐步增强,云南省有九所高校在呈贡建立新校区,体育物质资源以及建筑都是整体进行规划,体育场馆建设规模大型,气势磅礴,从而在大学的建筑物里独树一帜,具有较强的可识别性,然而在建设的初期就将体育场馆定义为竞技体育服务,忽视了绝大多数学生需要的是能够进行体育学习、体育锻炼、体育娱乐的场馆和器材,特别是在新校区,周边配套设施不完善,在学生无处可去的情况下,体育活动参与的热情必然高涨,对体育场地、设施资源的需求较大。几所三本院校搬迁到杨林职教园区,基础设施还在建设中,体育场地设施严重不足,不能满足学生的运动需求。场地设施的不足是目前大学体育物质文化建设的一个弊端。学校应从广大学生的根本需求出发,建设符合学生体育锻炼的体育场馆,从而促进大学体育物质文化的整体发展。
二、大学体育制度文化建设
作为一种行为准则,制度在文化的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大学体育制度文化属于中层部分,是指体育制度、章程和组织机构体系,是规范参与体育活动的师生和体育组织、设施等的行为方式部分,反映学校体育价值、体育精神、体育文化,是一种制约文件。传统的体育管理体制很难适应新时期大学体育的需要。目前的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的组织在很大程度上都停留于形式,没有从根本上调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热情,少数人难以带动大部分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受传统思想和文化的影响,考试依然是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手段和措施,制约了大学体育文化的建设。
大学体育文化活动的形式丰富多样,应该让大学生有更多的选择,体育资源的不足让体育活动的多样性和选择性得不到充分的体现。体育活动能否顺利开展还受学校领导的支持度、学校制度、经费等因素的影响,这些都成为大学体育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问题。部分学校的主管部门不重视体育活动给大学文化带来的变化,影响了大学体育文化观念在大学师生之间的转变,从而导致缺失塑造大学体育文化的整体氛围。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出台,对建设校园体育文化是一个依据,体育文化建设配合《标准》,会让运动的形式和方法更具针对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出台使学校相应规章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学校为保证体育文化建设有章可依,保障其有条不紊地进行学校领导和相关工作机构了加强认识与管理,让《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从上到下保持积极的工作状态,保障其顺利开展,促进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
学校还应加强大学社团建设,利用相应的规定来有效地管理社团建设。学生体育社团日益成为大学中具有重大影响力和凝聚力的群体。大学学生体育社团作为学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重要阵地,是体育课堂的重要补充形式,为学生发展体育技能提供了适宜的空间,为大学体育精神文化建设提供了合理的条件,已经呈现生机和存在价值。学生体育社团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营造了浓厚的大学体育氛围。团队精神、创新精神和社交能力都在提升,促进了体育文化建设的发展。
三、大学体育精神文化构建
大学体育文化中的精神文化是大学体育文化中的隐形层次,处于核心地位,一个大学的体育文化建设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其精神文化建设。目前的大学体育精神文化虽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其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体育意识的培养和体育精神在大学体育精神文化建设仍然是最薄弱的环节。
学生缺乏体育认识,整体体育意识不强,大学生对体育的认识还比较欠缺,于是对体育产生了很多误解,认为体育活动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利于学生的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虽然大家对体育的认识程度有所提高,但是还不能体会到体育内在的精神,缺乏体育锻炼的意识。
体育教学中的教育的目的应该更注重体育精神的培养,提高大学生体育运动参与的热情,在参与的过程中对大学生进行体育意识、体育观念的培养。满足大学生对体育课堂学习的热情、课外体育活动参与的程度,提高大学体育文化整体氛围,从而到丰富大学文化的目的。提炼精神文化,加强大学体育文化的深层建设。
四 结束语
当代校园体育文化在坚持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育教育方向的同时,既要发展中华民族传统的体育文化,又要引进国际先进的体育文化。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 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能力全面要求,并明确要求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对社会的责任感,培养坚忍不拔的意志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校园体育文化的宗旨主要是培养学生体育精神、体育意识和体育技能,提高体育文化素养,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并在此宗旨指导下开展多种多样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
为完成未来体育教育的使命,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要发挥学校师生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摘自:论文查重www.618jyw.com
用,构建完善的校园体育文化体系。
参考文献
赵敏、刘圣广.论校园体育文化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EB/OL]. http:.cn
柏慧敏、谢军.论大学体育文化的结构、功能及转型[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4)
[3]刘丹.高校体育竞赛与校园文化建设互动研究[D].苏州大学,2008
[4]王斌.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与素质教育[J].体育文化导刊,2006(7)
[5]刘勇.校园体育文化本质探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4)
[6]顾春先.中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指标体系研究[J].体育科学,2010(8)
[7]王建琴.学校隐蔽课程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现状的研究——以安徽芜湖市中学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8)
[8]张云凡.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
[9]刘勇.校园体育文化本质探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4)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