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隐性挖掘教材隐性知识优化高中历史学习

更新时间:2024-01-30 点赞:17155 浏览:725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所谓隐性知识是指与有现成答案的“显性问题”相对的,隐蔽在教材中没有直接表述出来的知识内容和知识联系。新课程改革以来,高考文综历史题越来越侧重对能力的考查,“隐性知识”的挖掘不仅影响到学生知识框架的构建巩固和历史学习能力的提升,更直接影响到高中历史学习的效果。下面以现行高中历史教材为例,谈谈挖掘教材中隐性知识,优化高中历史学习的几点做法,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一、利用好课本中的目录标题

课本中的目录标题往往是整册书知识框架的外在表现,学习时教师如果带领学生先熟悉目录标题,并由此入手展开学习,有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横向和纵向定位,使知识成为有本之木,有源活水。
例如,在学习岳麓版必修一《政治文明发展的历程》时,从目录上看全册共分七章,27课,其中有两节是探究课。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应先向学生讲清楚本册书的主题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
历程,政治文明是指人类改造社会的政治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政治活动的进步状况和发展程度的
标志,它是与政治蒙昧和政治野蛮相对立的范畴。具体到本册书,主要包括政治制度、政治事件、政治人物、历史概念和众多的历史现象等。从整体上分析,我们会和学生一起梳理出:前两单元主要讲古代中国和古代西方的政治文明,第三单元主要讲近代西方的政治文明,第四、五单元主要讲近代中国的政治文明发展历程(也即旧主义革命时期和新主义革命时期),第六、七两个单元主要讲二战结束以后的中国及世界的政治文明发展源于:论文要求www.618jyw.com
历程(包括世界格局变化和新中国的政治构建、法治建设和外交政策等)。如果老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具体章节时,再进一步阐明这一章节在全册书中所处的位置,抓住重点和主干去处理相关内容的话,就会深入浅出,收放自如,老师导得清楚,学生学得明白。

二、利用好课本中的地图和配套地图册

古人学历史讲究“左图右史”,现在的历史教材,不管是课程改革前还是改革后,其中都有很多地图,另外每本教材也都配发了地图册。但限于高中课时少、任务重和老师重视程度不够等原因,这些地图中所包含的很多隐形知识没有得到挖掘,不但局限了学生
的视野,而且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能力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激发。
如,学习《太平天国运动》时,如果教师不结合《太平天国运动形势图》进行讲解,就不能使学生很好地理解东征、西征、北伐的原因、意义,也不能真正理解对太平天国评价时“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基础”这句话的含义,进而影响对“太平天国运动是革命的先声”等一系列观点的理解。

三、利用好课本中的插图、注释、引文和新史观挖掘隐性知识,优化历史学习

课本中的插图、注释、引文和新史观,既典型得当又生动形象,如果我们注意挖掘并运用,会起到较好的效果。
新史观方面,如,学习岳麓版必修二《经济文明发展的历程》中的“洋务运动”时,课本中讲到“中国的近代化由此开始起步”,那么什么是近代化,它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呢?需要我们跟学生作出回答。查阅资料我们会发现,这是一种新史观,现在我们接触比较多的新史观主要有:近代化史观、全球史观(整体史观)、文明史观、革命史观和民族史观等。如果教师能拓展教材知识,陆续地把这些新史观讲清楚,并贯穿到具体的章节和知识点中去,那么无形之中会大大提高学生运用新史观解读和驾驭历史的能力。
历史长河浩如烟海,能被采撷进入教材的应当是更加稀缺和珍贵,教材每一个因子之后必定会是一个更加无比灿烂多彩的世界,以上列举的只是冰山一角,如果我们能不断加强学习和丰富自己的专业素养,我们一定会带给学生和自己一个灵动课堂、多彩的世界。
(作者单位 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第二中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