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培养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更新时间:2024-03-02 点赞:14808 浏览:610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素质教育就是要调动全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从而获得主动发展和全面发展。而新课程标准中也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的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而教师重视学生的质疑正是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参与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一环。在中学数学的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一、创设情境,去“想问”

在教学工作中,经常听到老师们在议论:现在的学生太懒了,只知道听、记,就是不爱问,即使不会也不问,真拿他们没办法。实际上是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造成了学生对教师既迷信又崇拜,学生对困惑既渴望质疑但又害怕“出错”。思维活动总不能跳出我们教师预先设计好的“路子”,同时又生怕因为质疑而遭到训斥。因此,学生已经习惯于被动地、无条件地接受知识(哪怕是不理解),不敢向教师质疑,更不敢向课本质疑,因此我认为应该在教学中积极创设情境,让学生质疑,使质疑成为学生的自身需要。
例如在学习列方程组解应用题时,我将我国古代数学著作《孙子算经》中的“鸡兔同笼”问题:“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学生在看到问题的第一感觉是太简单了,因为在小学中已经用算术方法都会做了,但是当我说不用算术方法,而借助我们学过的知识能很简单的解决此问题时,学生瞪大了眼睛互相看着,这时我就要求学生先自己进行思考,再进行小组讨论。我提示学生可以用我们刚学完的方程思想去解决,但是怎样应用时,学生的质疑就如饥似渴,而我们的释疑则如降甘露。在引导和点拨下,学生很快设出了合理的未知数,并列出了正确的二元一次方程组,从而给了此题一个明晰的解答。因为学生对在困惑中获得的知识会理解得更透,印象更深。所以,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抓住一个“巧”字,掌握一个“活”字,根据具体情况,积极创设情境,学生就乐于将自己的疑惑提出来。另外,我们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还要对学生的质疑有充分的考虑,做到心中有数,给学生的质疑创造良好的机会,提供充足的空间。

二、营造氛围,去“敢问”

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学生积极主动性发挥的前提,它能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使学生处于一种宽松的心理环境中。学生心情舒畅,就能迅速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乐于思维,敢于质疑。因此,我们教师要与学生角色平等,变“一言堂”为师生互动。在课堂上,我们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学困生更应倾注耐心与爱心,使其深刻的感受到教师的厚爱与关注,真正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缩短与学生的心理距离、角色距离,建立朋友式的新型师生关系。其次,要允许学生质疑“出错”。这是学生敢于质疑的前提。
例如在教学“列不等式解应用题”时,我出示了这样一题:“2002年北京空气质量良好(二级以上)的天数与全年天数之比达到55%,如果到2008年这样的比值要超过70%,那么2008年空气质量良好的天数要比2002年至少增加多少?”学生见了这题,当时即向我提出:“这道题未曾告诉2002年北京空气质量良好的天数是多少”。我启发学生:“这个天数虽然不知道,但是我们可以用代数中的代数思想去用x表示2008年增加的空气质量良好的天数,则2008年北京空气质量良好的开数是多少?与x有关的哪个式了的值应超过70%?这个式了表示什么?”我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学生经过讨论也很快得出结论:但是在学生解出不等式x﹥55.45,又有学生提出问题:“天数应该是整数,这个值对吗?” 由于学生的思维已经开启,不等我回答,就有其他学生抢着回答“四舍五入”,从而得到了正确答案x≥56
我们教师善问只是为了给学生树立问的榜样,而善待问才为学生的质疑提供了可能。一个人如果体验到一次成功的乐趣,就会勇气倍增,激起无数次的追求。教师要使学生认识到畏惧错误,不敢质疑就是放弃进步,学生一旦具有这样的意识,就会消除自卑心理,毫无顾忌地勇于质疑。

三、培养习惯,去“好问”

在中学的数学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想质疑,敢质疑,还要让学生去主动质疑。这里面我们可以考虑如下方法:
激疑。在教学中当学生的思维停止或处于消极状态时,我们教师要巧妙的进行激疑,启发学生思维的内驱力。这时我就向学生激疑:能否有其它方法等到此结论?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跃摘自:毕业论文结论怎么写www.618jyw.com
跃欲试,先后从不同的顶点、不同角度进行了探索和创造,得出判定定理的内容。
导疑。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如在“不等式的性质”时,我们可引导质疑:在这之前你学习过哪些性质?你能否从这些性质中得到不等式的性质?在一学生照搬等式的性质后立刻有学生提出质疑:如果这同一个数是0你的结论就不成立。这样学生之间进行了辩论,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我则给予适当的点拨,让学生拨开疑云,疏通障碍,变阻为通,从而使学生牢固掌握了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四、教给方法,去“会问”

常言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学会是前提,而让学生会学才是目的。我们要让学生想问、敢问、好问,但更应该让学生会问。要使学生认识到不会问就不会学习,会问才是具备质疑能力的重要标志。同时还应使学生明确在哪儿找疑点,如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困惑处、法则规律的结论处、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处等进行质疑等。在此同时我们还应鼓励学生说有创见的话,说错了重说;说不完整的自己或其他同学补充;没有想好的想好再说;认为不清楚的地方可以提问;有不同意见的可以当堂进行争论等,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发表自己的意见,我们教师在关键时扶一把,严要求、勤训练,循循善诱不厌其烦。
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是通向科学大门的金钥匙,马克思说:“一种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所以,我认为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想问、敢问、好问、会问,使学生由被动质疑转向自动质疑,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数学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等多方面得到发展。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