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规划纲要学习《教育规划纲要》深思与实践理工

更新时间:2024-02-08 点赞:7877 浏览:2528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提升教育质量,把学校建设成为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摇篮,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教育工作者在学习《教育规划纲要》过程中必须思考与实践的问题。
关键词:学习《教育规划纲要》思考实践
进入21世纪,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激烈的人才竞争形势,在国内,教育已成为全社会、全民关注的热点和焦点。放眼世界,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不发达国家都在进行着大刀阔斧的教育改革。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坚定实施“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本着对教育负责,对老百姓负责的态度,在《教育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激动人心的话语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作为教育工作者不能没有思考!一句话,如何建设教育强校,保持学校的先进性,成为学校面临的新课题。这也是2010年新建的高新区第一中学起步与发展中要解决好的重要问题。

一、坚持深入改革是教育发展的希望

教育的振兴是民族振兴的希望,学校的改革是教育改革的基石。改革,必定充满风险;固步自封,只能维持现状或走向消亡。只有改革,才能发展,这是时代的呼唤,是国家发展的需要。如何改革?为了实现发展目标,很多地区或组织都曾尝试在流程、结构、机制上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这虽然也是重要的,可以在一定时期内奏效,但由此产生的并不是根本的动力,而是一种处于被动接受、执行、服从地位的外部力量。社会经济转型期的改革属于深层次的改革,“我要变”与“要我变”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教育改革同样如此。对教育深入改革的理解应该是:在重视学习的基础上,使教师的思维方式发生变化,产生对原有教育工作流程、结构、机制进行改革的动力,并主动参与改革。当然,教育深入改革是将学校内部的改变和外部的改变结合起来,把学校硬件的改变和软件的改变结合起来的组织改革。
面对一所新建学校,拥有一流的教学设施,如何用现代教育理念武装一流的师资队伍?如何将校内外课程资源有效整合?如何让家长更新教育观念,合理确定期望值?如何重新认识家庭的职能,密切配合学校形成教育合力?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引发教师对教育现状的反思,进而产生改变教育现状的冲动。例如,以创新教育理论学习活动为切入点,以抓课堂教学主渠道为关键,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不失时机地设计出课堂教学新模式,把改革重点引向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通过建立新的教学模式,把广大教师的改革冲动转化为改革行动。同时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激发教师主动参与改革的积极性,使教师主动参与转变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模式、转变教师角色的活动,逐步由“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
可见,改革动力的产生,需要不断形成新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异,而要形成这一差异,最佳途径就是不断学习并且构建学习型组织。如果单一靠学校管理强调外部控制,只能创建合格的学校,却无法创造出真正高质量的学校。知识经济时代的学校管理,需要重视学习的学习型组织来管理。

二、建设学习型学校以增强教师的教育使命感

《教育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什么是好的教师?什么是好的学校?什么是好的教育?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重新思考这些问题。目前,在升学率的压力之下,重升学应试轻素质养成的成才观在很多教师的头脑里根深蒂固。很多学校的管理,大多以短期效益为原则,以追求短期效益的改革行为为目标,这就与素质教育的长效改革目标发生了内在的矛盾,使学校管理与学校发展受到了战略性的挑战,甚至有些学校因缺少寻找创造力的思想、方法和途径,丧失主动调整姿态以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而走向低源于:职称论文www.618jyw.com
谷。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创建学习型组织是一种途径。学习型组织是一个能熟练地创造、获取和传递知识的组织,同时也善于修正自身的行为,以适应新的知识和见解。对于学校而言,建设学习型学校是可行的。
建设学习型学校,就是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解决追求短期效益的改革行为与素质教育的长效改革目标的矛盾,旨在增强教师的教育使命感,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在当今社会,一个组织或一个人的学习态度和终身学习水平综合起来形成的学习能力,是最活跃的创造力、最本质的竞争力。培养教师学习力就是培养教师不断改革的能力,从学校层面讲就是培养团队精神和系统思考的文化,积累可持续发展的势能,进而实现自我更新和自我创造。
培养好的教师,创办好的教育,是我们梦寐以求的愿望。《教育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创造有利条件,鼓励教师和校长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造就一批教育家,倡导教育家办学。”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形成有利于发挥个人工作、学习创造性的环境和氛围,增强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应变能力,寻找谋求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创造力;要达到这一目标,就要靠以人为本,以人为核心的文化管理和人的极强的事业心来实现。例如,从校长而言,首先要提出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和治校思想,设计有效的教学和管理程序,引领全校师生实现共同的愿景;其次要树立服务意识,要有将权力、观念、信息分享给师生和家长的意识;第三,要引领全校师生善于不断学习,即:强调终身学习、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团队学习,不断突破学校发展的极限,以保持持续的发展态势;第四,要培养团结、、和谐、学习、思考、奉献、创新的学校精神;第五,要做到爱护师生、尊重师生、培养师生、满足师生在物质和精神、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需求,培养师生集体精神和合作意识,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充分体现出每位师生的人生价值;第六,在教师中提倡不仅要做好本职工作,还要有学习了解其他岗位工作的能力,提倡师生之间、部门之间、校际之间广泛的相互学习,汲取新思想,使全体教师顾全大局、相互协调、高效工作。只有这样,当教师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与发展培养了改革意识,具备了改革创新的能力时,教育改革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巨大动力,才能造就高质量的教育。源于:论文封面格式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