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无为而治“无为而治”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

更新时间:2024-03-08 点赞:7836 浏览:2437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无为而治”中的“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一种独到的、有深刻意蕴的“为”,是遵循自然的法则而不妄为,强调顺应自然,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因势利导,有所为有所不为.主要内容有“为无为”和“无为而无不为”.大意是“自己不妄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它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策略,广泛应用于治国、养生和教育之中.下面浅谈“无为而治”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应用.

一、教师备课要“无为”

(一)备教学内容要依本溯源而“不多为”

一个教师的学科知识越丰富,解决问题的技能越强,就越能从系统的高度去把握哪些内容非讲不可,哪些内容可讲可不讲.反过来,教师对学科知识知之越少,解决学科问题的技能越弱,主观臆想就越多,也就在所难免出现“妄为”.
备课的时候,教师要从系统的高度把握学科知识,既要广纳信息,又要突出主干知识,主要思考如何对教材进行重构,只有高屋建瓴才能举重若轻,主动给授课“减负”.还是那句老话:要给学生“一碗水”,先得蓄满“一桶水”,唯有如此才可能做到“不妄为”.

(二)备教学方法要依学情设定而“不胡为”

教法很多,学法也不少.对于某一课时的教学,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上不要作僵化的预设.一个有经验的数学教师一定储备了多种教法和学法,能信手拈来,随机确定.因为学情变化不定,所以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万能的,需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随机应变,才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挖掘学生的潜力,提高教学效果.

(三)备教学心态要持宽容之心而“不妄为”

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犯错纠错的过程,要允许学生犯错.这就要求教师具备博大的宽容心态,不简单的否定学生主动探索的结果,不可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要及时表扬或鼓励,避免伤害学生的自信和自尊,从而保持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有勇气、有机会在批判中整合知识,发展知识.这就是老子所说的“无为而无不为”的教学境界.

二、教师上课要“无为”

(一)常见现象

有些数学教师从上课讲到下课,黑板写满了一板又一板,面面俱到,可谓尽心尽力,然而学生却听趣索然,教学效果远不如意.而另一些数学教师貌似松散怠工,对学生放任自由,任凭课堂“吵哄哄”,可学生的数学能力日益增强,教学效果遥遥领先.

(二)基本成因

1.从身心发育的角度看.初中阶段的学生,无论心理上还是生理上都处于不成熟阶段,具有强烈的叛逆性,不喜欢被限制.如果教师总是以自己的标准来规范学生的种种行为,那么学生的个性必然受到压抑.教师强制学生接受成了习惯,学生便对学习毫无兴趣,慢慢就冷却了主动探索的热情.
2.从人的认知规律看.只有学生有了学习并掌握知识的主观愿望,才有可能主动思索,开始真正的学习.要知道教师的理解始终替代不了学生在主动认知过程中所获得的超越文本的认知收获.教师“有为”的教学,带给学生的常常是僵化了的思维定式,长此以往,将会阻碍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3.教学中“无为”策略的应用:老子指出“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源于:论文要求www.618jyw.com
就是要依教学之理、顺学生之性,消除教师不当的“有为”给教学带来的干预,在教师貌似消极“无为”中实现师生真正的积极“有为”.
(1)调动一切可调动的.教师已不再是主宰课堂的知识权威,让学生有意识地动手、动口、动脑,这样一个有意识的思考过程可以成为他们应万变的“不变”.这样做,往往比老师的千言万语更有效.老师调动学生情绪和思维后的适度“无言”,换来学生探究后的“多言”,学生才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
(2)上课时教师尽量少讲.这样可以给学生腾出大量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更主动、更积极地亲历其境地去学习.有了学生的深层次的参与,就能取得比“以教为主”所不可能达到的高效.
(3)不问不讲,有问则导.教师之教应以学生之学为基础,只有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产生求知动机时才去启发他.在学生尚未达到“心求变而未及,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境界时,教师不要急于自己“回答”,那样做就是不合时宜的“妄为”.遇到学生在短时间内不能回答的情况时,要鼓励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和交流,这样课堂教学的风貌就会焕然一新.

三、要学生“无所不为”

蒙台梭利博士曾说:“没有一个孩子是由别人教育出来的,他必须自己教育自己.”心理学家罗杰斯也认为:“没有人能教会任何人任何东西.”可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要学会任何东西,最终都要通过自己来实现,而不可能依赖教师去完成.所以教师要不断改善自己的教学方式,还要不断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不应过多地干预学生,给学生的学习尽可能多的自主,就能不断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天性,收到超出意料的教学效果.这就是“无为而治”思想的精髓所在.
(责任编辑黄桂坚)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