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学改革高职涉农实践教学革新

更新时间:2024-02-24 点赞:6363 浏览:2188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实践性教学是高职应用性技能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如何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是实践教学重点和难点。在涉农专业实践教学中采用优化培养机制,创新实践技能培养模式;“任务驱动实践教学”模式;改革课程,推行生产性实践教学;采用分层次实践教学模式等方法,从而提高涉农专业实践教学实效。
关键词:涉农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传统涉农实践教学,学生往往不能通过有效的实践教学环节,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达不到素质培养和创新能力的目的。特别是由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设施农业等新技术推广,对涉农专业人才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人单位对劳动力的选择不再仅凭一张证书,而要看他是否具有实际操作和解决能力,从而导致涉农专业人才的应用技能培养问题尤为突出。然而,纵观近十多年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虽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直接面向职业岗位培养应用型的高技能人才。但令人遗憾的是,在人才技能培养最重要的环节即实践教学上,毕业生所具备的实践技能等方面与社会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也是目前涉农高职毕业生就业困难与农村急需高层次农业专业人才之间的主要矛盾。
因此,如何通过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途径以提高涉农专业学生有文凭无创新力和实际动手能力的课题仍然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所以,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训练,就要探索提高专业技能实践教学的实效,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一、优化培养机制,创新实践技能培养模式。

1.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毕业生“零距离”上岗就业

从高职教育特点和自身实际出发,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积极构建和实施“1.5+0.5+0.5”人才培养模式。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三年高职教育中,用1.5学年进行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教学,0.5学年集中或分段进行顶岗实训。然后0.5学年回校进行强化学习,为毕业实习和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的具有双重身份,受企业和学校的共同管理,并依据企业岗位标准参与毕业生的岗前实训考核。此模式遵循了高职教育特点和人才培养规律,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在实施过程中。改变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专业课程普遍采用贴近企业实际的生产一线教学法。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边讲边练,突出学生顶岗能力的培养,根据岗位能力要求,重构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顶岗实习,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进入轨道。在教学组织上学生可分成“项目”团队参与生产,充分体现“学中干、干中学”,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同时学校与企业、社会相结合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社会的了解,端证学生的学习观念和就业观念,为实践教学注入动力和活力。
2.实践教学与生产、科研有机结合。通过把实践教学与生产、科研的结合,让学生深入生产一线,参观或参与整个生产过程,积极参与科研项目的研讨,从中发现自身不足,培养探索、创新能力,强化质量意识与职业意识,提高自身素质。教师也可以通过这种结合,从课堂中解放出来,自身不断加强学习,提升创新教育意识,为实践教学积累经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3.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在实践教学上,克服学生对实验的学习兴趣小、到课率比较低、选做实验的人不多、真正设计型实验几乎没有等不足,而是应该规划合理的实验数目,提高实验的质量与要求。近年来,我们选择了本土园艺产品柿子、梨等为原料,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查阅相关的文献,自主设计,开发出系列产品,学生学习积极性大增,分别开发出了果汁、果酱等。

二、“任务驱动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

任务驱动实践教学模式的思想是:把教学分为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两段,在实践教学这个阶段中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来实现教学,然后自然的过渡到理论教学阶段。也就是说,1、把要学的“知识技能”放在任务中,以任务为“诱饵”,提高学生的兴趣;2、解决任务前要使用一些必需的知识技能,学生使用这些技能来完成任务;3、面对圆满的任务结果,自然要想一想为什么;明白了为什么,理论教学也基本完成了。这是一个先使用要学的知识技能,再掌握所需理论的一个“探究性”学习过程。
任务驱动实践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是任务驱动,它很适合专业技能课程比如食用菌栽培、园艺产品贮藏与加工的教学,因为该类课程大多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 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提倡“意义至上,使用至上”的教学原则,要求学生在实现教师指定的任务的过程中,利用掌握的知识,去寻找实现任务的方法,从中获得学习经验,体会创造性思维带来的快乐。

三、源于:本科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改革现行课程,推行生产季节性实践教学
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为主线设置课程,强化实验与实践技能课程,已在职业教育领域达成普遍共识。但足,由于涉农专业开设的科目多且每门课程均强调本学科的理论性、系统性、完整性,导致课程内容相互交叉、重叠,而且传统教学以理论讲授为主,导致实践性教学以理论教学的附属物存在,严重地偏离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极大的影响学生应用技能的培养。因此,可以将《植物生理学》、《土壤肥料学》、《植物学》等相似的课程有机整合重构,《组织培养》与《无土栽培》合并为一门,有效整合各课程实践的多个环节,使实践性教学不再是理论课的附属,而是独立成整个培养计划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按目标作物农业生产的季节安排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对知识、技能需求,将实践教学间断性变为连续性、局部性变为整体性,使学生学有动力。

四、“分层次”实践教学模式

“分层次”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把全班学生分成不同层次的若干组,再根据分组情况,实践教学中分别制定了相应的分层次教学目标,同时教学过程层次化,效果评价层次化。通过教学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达到相应的目标,且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东西”可吃,可消化,并逐渐使低层次的学生向高层次接近,提高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的一种教学方法。这个层次划分是呈动态变化的,根据期末考试成绩对学员学习情况进行监控,每学期初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升降层次制度,并依此对学员进行调换,以此鼓励学员学习的积极性,使学员始终处于适合自己的层次班中学习。
众所周知,由于目前各高职专科生源基础差是涉农实践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的好坏直接影响实践教学的效果,因此我们进行的以学员为中心的分层次实践教学对高职涉农专业分层次的教学有较好的借鉴意义,有着较好的推广前景。尽管这种教学模式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它仍然在不断地丰富和完善。
五、 结语
提高实践教学实效,可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熟练掌握专业技能,成为现代农业科技的传播者,是我们涉农专业教师应尽职责。加强实践教学的改革与管理,培养好我们的学生,且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断更新观念、不断探索实践教学的新路子、新办法,切实提高涉农专业的实践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刘开南.提高实践教学实效的思考[J].煤炭高等教育,2006,24(5):123
苏传芳, 杨明, 朱正月,等.任务驱动—两段教学模式[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3):36-38
[3]邸卫民,田月梅,赵非,等.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创新发展的实践与启示[J].河北农业科学,2008,12(4):150-152
[4]康兴娜,李勤道.关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高职教育的几点认识[J].中国成人教育,2009,1:78-79
[5]戴晓刚.简论如何提高养殖专业技能课的教学实效[J].读与写,2008,5 (2):162
[6]严灵.分层次专科英语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8,18:260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