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小学生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能力

更新时间:2024-03-02 点赞:21799 浏览:966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课堂教学是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久而久之,客观上导致了学生思维的依赖性和惰性,因而也就根本谈不上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以致于使学生丧失了创造力。因此,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这就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呢?下面,谈一谈笔者的一些体会。

一、注重学习动机的培养

小学生注意力相对分散,观察力不集中,情趣易变。针对这些特点,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时,要坚持持久性。通过生动的教学过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意志品质,激发他们独立思考和探索知识的兴趣。为此,我重视运用符合儿童心理特征的形象语言,配合教具演示,指导学生操作学具,由直观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让学生学得高兴,学得乐意,不觉疲倦。但是,动机教育是长期的,不可能一步到位。我对随着年龄增长,却没有形成良好学习动机,情趣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或意志薄弱的个别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辅导,直至其改正为止。其次,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学习,还必须靠教师良好的教学过程来影响。

二、注重学习方法的教育

学生学习能力的构成,有四个要素。一是基础知识,二是基本技能,三是智力技能,四是学习方法。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中只重视前两者,而忽视后两者。因而出现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为加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我在加强双基教学的同时,又重视思维、记忆等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视学习方法的教学。进行素质教育,让学生在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中掌握其规律、方法,逐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融汇贯通的能力,引导学生由“学会”向“会学”发展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结合数学教学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如学习的方法、操作学习的方法、迁移类推的学习方法等。还要让学生学会分析、综合、对应、转化、假设、比较、还原、逆向等解题的方法。让学生掌握了这些学法,学生借助这些学法便能更好地消化、吸收、应用数学知识,从而达到发展、提高素质的目的。

三、注重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习惯是一个人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或方式。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巩固和发展学习能力,而且对将来工作和学习也有较大帮助。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对于形成一个人的性格有着密切关系。如果在课堂上及时指导、帮助、严格训练,久而久之,才能形成自己的行为方式,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到了中高年级,我特别重视培养学生验算的习惯。我训练学生把验算看做是解答应用题的最后一个步骤。验算中,学生经过“自我反辨”,不仅可以保证解答的正确性,而且可以进一步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解题错误的原因,调节解答思路,巩固和提高解题的能力。
良好的学习习惯应从小养成,在一年级教学中,就应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在数学方面,学习习惯大致包括:认真听讲,独立思考;仔细观察,用心去记;规范地写,准确地算;及时检查,调整思路。到中高年级我还重视验算习惯的培养。这些学习习惯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应该融会贯通地加以源于:论文格式字体要求www.618jyw.com
培养。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势在必行。如果我们能根据教学的实际和学生的特点坚持不懈地训练与培养,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也是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根本措施。
兴趣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首要条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老师的首要任务。数学教学不单纯是一个认识过程,还是一种情感过程。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卢姆曾指出:“情感并不一定伴随认识效果自然而然地产生和发展,它需要教育者专门地评价和培养。”也就是说,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教师来培养。数学课堂教育,培养学生兴趣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要创设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创设求知情境,激发学生爱学数学的内动力。其次,讲究课堂授课艺术。教师通过授课的艺术性、形象性、鲜明性、趣味性,揭示数学教材的魅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第三,面向全体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帮助后进生克服心理障碍,使他们有信心学得好,提高克服困难的勇气。第四,加强师生情感交流。教师以敏锐的洞察力,了解学生的情绪表现,迅速及时地用手势、眼神、语言等手段交流情感,注意捕捉后进生回答中的合理因素,发展他们思维的“闪光点”,有计划地设置一些后进生能够回答的问题,维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以及思维的个性化

新课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关系到几代人的生命质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改的一个重点。因此,我们必须确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观,继承传统学习方式的合理部分,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访问、收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取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以及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数学活动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过程,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要在学生那里体现。新课程注重学生思考,让创新走进课堂。在计算教学中鼓励学生解法多样化;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够把握实物与相应的平面图形、几何图形与其展开图和三视图之间的相互转换关系,形成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概率与统计”的教学中,提出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即提出问题、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作出决策、进行交流、评价和改进等。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的思维创设充分的空间,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促进学生思维的个性化发展。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