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主体性信息化建设中军人主体性进展面对机遇与挑战流程

更新时间:2024-02-11 点赞:30899 浏览:13626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随着信息革命带来的产业革命的到来,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同时,信息技术渗透到军事和战争领域,孕育出新的战争形态,即信息化战争,它的出现引起了一摘自:毕业论文评语www.618jyw.com
场世界范围的新军事革命。能否充分发挥官兵的主体作用,是我军信息化军队建设,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的关键。在信息化条件下,军人主体性的发挥,既充满了新的机遇,又充满了新的挑战,机遇大于挑战。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军人主体性
纵观人类历史,人类的发展经历了数次重大转折。进入二十一世纪,社会从工业社会向信息化迈进。信息化无疑是二十世纪人类所取得的最引人注目的成就。现今它正引导人类步入一种全新的社会形态——信息化社会。随着信息革命带来的产业革命的到来,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同时,信息技术渗透到军事和战争领域,孕育出新的战争形态,即信息化战争,它的出现引起了一场世界范围的新军事革命。信息化战争是继机械化战争之后长在出现的一种崭新的战争形态。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部队的首要任务。随着信息化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唯武器论”在许多人的头脑中再次抬头,认为信息化条件下,武器是战争制胜的关键。马克思主义战争观认为,人是战争的主体,决定战争胜利的是人而不是物。在批驳“唯武器论”时指出:“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而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而不是物。力量的对比不但是军力和经济力的对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对比。军力和经济力是要人去掌握的。”因此,能否充分发挥官兵的主体作用,是我军信息化军队建设,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的关键。在信息化条件下,军人主体性的发挥,既充满了新的机遇,又充满了新的挑战,机遇大于挑战。

一、信息化背景以及军人主体性的基本含义

(一)信息化背景的基本含义

20世纪中叶,信息化开始悄然起步。到了20世界90年代,信息化浪潮已经席卷全球,仅仅用半个世纪便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浩瀚无边的洪流的物质洪流,改变着经济运行方式、政治制度、社会交往方式以及个人的思想行为。指出:“新军事革命,实质上是一场军事信息化革命。高信息战争,是以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信息化正在成为军队战斗力的倍增器。”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信息化发展的支撑,把握好信息化的其本内涵,对于研究信息化军队建设中军人主体性发挥将起到巨大的促进性作用。
信息化战争是继机械化战争形态之后,在人类开始迈入信息化社会之后正在出现的一种最新型的战争形态。在美军中,有“以信息为基础的战争”和“信息时代的战争”的提法,前者是美军对信息战的不准确表述,后者才是指战争形态。在我国军事理论界,“信息化战争”是近年来特别是科索沃战争之后才经常使用的术语。就其渊源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在1985年沈伟光首次提出了信息战概念。我国科学巨星钱学森1995年在国防科工委科技学术交流大会的书面发言中指出:“现阶段和即将到来的战争形式为核威慑下的信息化战争”。另外一方面是我国学者的演绎与创新。例如,有学者指出信息化战争是指发生在信息时代、以信息为基础、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战争工具的战争。信息战争不会改变战争的本质,但战争指导者必须考虑到战争的结局和后果,在战略指导上首先追求如何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略,那种以大规模物理性破坏为代价的传统战争必将受到极大的约束和限制。从特点上看,信息化战争具有:(1)战争准备的可公开性,与以往军事家们普遍奉行的“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战争模式不同;(2)战争过程的可控制性,与以往战争的不可控制形成鲜明的对照;(3)战争的可预期性,只有当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于军事训练之后,网上推演、模拟仿真、效果评估可以精确地逼近现实,战争尚未开始,胜败以在预料之中。
如果专就信息化战争与机械化战争的不同特征而言,可以得出信息化战争的特点在于:(1)打击范围有了重大变化。信息战争的战场主要是在电磁空间,在信息战争中,传统的战区概念已经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多维空间作战。(2)打击目标有了重大变化。信息战争打击的主要目标不只是军事目标和军队的有生力量,首要的是敌对国家重要的信息目标和经济目标。(3)指挥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信息战争的指挥机构,是集战略、战役、战术于一体的指挥机构,能够对遥远的战场进行实时指挥和控制。同志深刻指出:“海湾战争以来的高技术局部战争表明,信息技术在现代战争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新军事变革,实质上是一场军事信息化军事变革。高技术战争,是以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信息化正在成为军队的倍增器。正因为如此,发达国家都把信息化作为新世纪军队现代化的主要目标。可以预见,信息化战争将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主要战争形态。”总之,信息化战争是人类历史上最新的战争形态,非接触作战是信息化战争的外在形态,精确制导武器的研制发展和当代战争实践,为信息化战争开辟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可以预见,信息化战争必将成为未来战争的主要景观。

二、信息化建设中军人主体性发展的机遇

(一)信息化大背景中,军人主体性发展的空间得到拓展

在1857年至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指出“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态,在这种形态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变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的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和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的自由个性,是第三个阶段。”马克思关于人和社会发展的“三形态”理论本质上就是人的主体性发挥的“三形态理论”。在第一形态中,由于生产力极为低下,人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需求完全直接来自于自然,无法进行改造自然,是人依赖于自然的时空阶段。第二形态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开始广泛进行了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在劳动实践中人类开始觉醒自己的生存状态和全面发展空间取决于自身的劳动和主观创造力。此时人进入了人依赖物的时空阶段。第三形态中,也就是进入了共产主义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劳动已成为人类的自觉、自主行动,为人的全面发展,个人的主体性全面发挥提供了一切有利条件。如今人和社会发展阶段仍处于第二形态中,虽然人类开始自觉,开始重视个人主体性的发展,但是由于对物的过于依赖,人的发展过于重视社会尺度,从而忽视了个体尺度,导致了人难以得到全面发展,人的主体性难以得到全面发挥。进入信息社会后,人类社会随之进入了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的革命是人的活动空间得到极大扩展,从传统的自然平台进入到数字化平台。在数字化平台的基础上,人类除了现实中的自然空间,出现了新的空间——虚拟时空。虚拟时空的出现开始打破了人类发展的基本空间,使人获得了更多的自由时间和更大的发展空间,为人的主体性发展以及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的创造了新的条件,拓展了新的天地。一方面,由于信息技术(网络化、数字化等)是先进生产力的表现,代表着新的生产力时代,随着信息技术在科技、网络、经济等各个方面的广泛运用,人的劳动时间得到极大节省,个人主体性发展的自由时间得到了充分的保障。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极大缩短了世界的距离,为人类创造了在现实空间外的赛博空间,也成为网络空间,在线空间、虚拟世界。赛博空间深刻的影响了人类社会信息的生产和人们的以往的认知、交流方式,大大拓展了人类活动空间。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走遍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将空间极大缩短,增大了个人主体性发展的活动空间。另一方面,在虚拟时代中,人可以在全球任何地方、任何时代以个人独立身份存在,重新调整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从依附关系变为独立,从而极大的拓展军人的活动空间和军人主体性发展的空间。

(二)信息化大背景中,发展军人主体性与军事实践活动得到高度融合,相互促进

马克思主义认为主体应该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历史行动的人”,也就是说只有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从事具体实践活动的人,才能表现自己的主体地位,展示自己的主体性。而主体性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现出来的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军人主体在与军事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军人主体性得到发展,而军人主体性的发展又促进军事实践活动的发展,两者相互促进。在信息化背景下,这种统一与融合得到增强。

1、信息化军事实践活动促进了军人主体性发展

军人主体性发展是指军人通过具体的军事实践活动,主体性得到了培训和提高,成功实现了军人主体与军事客体之间的对象化,同时在对象化过程中主体性得到升华。也就是说军人主体在具体的军事实践活动中,主体意识越强,能动和创造意识越强,军事化程度越高,主体性内涵就越丰富。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是我军的首要任务,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因为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的高度融合,军队已经迎来了一场军队信息化变革。军事技术与武器的信息化,要求人与武器的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军事理论的信息化,要求军人在具体实践活动中灵活地运用军事理论;军事指挥的信息化,要求军人与指挥系统高度协调,灵活、机动、创造性的应对战场上的复杂问题,坚决完成各项任务。军队信息化变革要求每个军人主体更高的主体意识,对能动和创造意识的要求相对提高,在信息化条件下的具体军事实践活动中摘自:毕业论文范文www.618jyw.com
,军人主体性的内涵更能得到丰富和升华,从而极大促进了军人主体性发展。

2、军人主体性发展是信息化军事活动的必然要求。

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这是我军新世纪新阶段我军的首要任务。在信息化大背景下,信息社会带来了军队信息化革命。军事信息化是战争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切军事和战争实践都呈现出新的形态,而且在发展前途上还存在极大的不可预测性,必须军人主体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才能适应未来信息化战争的需要。尤其是未来高科技作战将以“三非”(非对称性、非接触性、非线式)作为主要作战样式,其中非对称性要求强化军人自主决断的意识和能力;非接触性要求强化军人主体尽显自己的特长;非线式要求强化军人主体应变能力。在未来的信息化战场,传统的物理战场已经转变为多维度的信息战场,由于信息技术与军事领域的高度结合,信息力已经成为战斗力的重要构成要素。创造性的综合运用信息,战场上的一个军人主体只要能够拥有较高的主体性,过硬的信息素质,与信息化武器高度结合,与信息化指挥系统高度协调,灵活机动创造性的应付战场上的复杂问题,他就能决定这场战斗的胜负。这充分说明在信息虎牙军事活动中发挥军人主体性的必要性。

(三)信息化大背景中,发展军人主体性是培养新军事人才的关键因素

人才是军队信息化建设之本,以信息化为核心的中国特色军事变革能够成功,“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能够实现,可谓与军事人才息息相关。新世纪新阶段,总书记指出,人是战争中武器装备的使用者和作战方法的创造者,其综合素质和主观能动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对战争的进程和结局具有决定性影响,新型军事人才不足已经成为我军建设和发展的重要问题。“军事人才是符合特定时代的战争要求,具有较高的军事创造力,在军事实践活动中为推动进步的事业做出较大贡献的人。”但是我军信息化建设正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倘若以此为标准,势必将不少人排除在外,如掌握信息技术、具备信息素质、在各岗位上履职尽责但共吸纳并不大的人。因而,要切实把军事人才培养作为战略任务来抓。马克思注意军事理论认为,军事技术越进步,对人的素质要求就越高。信息化战争就需要。信息化战争的新特征尤其是以“三非”(非对称性、非接触性、非线性)为主的作战样式要求新军事人才具有极高的综合素质,需要“信息军人”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信息素质。

1、发展军人主体性发展是信息化条件下军人全面发展的关键,是军人全面发展的核心内容。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本质“在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能动性、创造性是人的类本质的集中体现即人的主体性。军人主体性是军人作为军事实践主体的质的规定性。是军人个体在自身基本素质的基础上,通过部队的熏陶、军事训练等各种军事实践中,通过一定时间实践而形成的。军人的主体性与人的主体性一样包括了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等特性。军人主体性发展则就是军人主体性通过在长期的军事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升华的过程。从本质上说,是主客体对象化的过程,在对象化的过程年中,主体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在改造客观世界中使自身的主体性不断发展的过程。
军人主体性发展与军人全面发展是辨证统一的,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缺一不可。军人全面发展是军人主体性发挥的基础,而军人主体性发挥是军人全面发展的核心内容。军人主体性发挥如果离开了军人全面发展,那么就极为走进误区,走向畸形。而军人全面发展如果离开了军人主体性发展,军人全面发展就不复存在了。二者相互统一与军人主体这个范畴中。信息化战争要求新军人人才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需要全面的“信息军人”,但是并不是要各项平均发展的“军事人才”,而是有重点的、有突出的综合人才。军人主体性中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正是促进军事人才全面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源于:论文 范文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