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兴趣“感觉”和“兴趣”

更新时间:2024-02-20 点赞:5190 浏览:1764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地理新课程强化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关注学习的兴趣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创设感觉情境,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性学习的第一步。

一、当前中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

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心理活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感觉—思维—创造,称为认知过程,即智力因素;兴趣—情感—意识,称为志向活动,属非智力因素。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这两个方面因素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过程。
综上所述,精心组织教学活动,从学生的“感觉”和“兴趣”出发,是地理课堂学生主动参与性学习的双桨。

二、当前地理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认知和兴趣与现实课程的偏差

新的课程,一段小文配幅图片,浅显易懂,“耳目一新”,其实多为陈述性知识。陈述性知识大多隐含在活动课程中,虽为学生的探究学习搭建了一个平台,但由于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和初中学生知识的储备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探究学习的效果。

2.传统教师角色和现代教学理念的偏差

新课程下的教师要从教书匠转为课程的创造者,把传统的“师道尊严”转化为“课堂”。具有“高原现象”的传统教学,在知识的包容性和兴趣培养方面,显得苍白无力。

3.多媒体技术中使用中存在的误区

多媒体因其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和跨越时空的非凡的表现力,被越来越多的引入课堂教学中。但在使用中存在着不少误区。
(1)课件内容的呈现形式过于动漫
如:学习天气时,为新奇把天气符号的呈现设计的像发牌,伴随着单调的“咔咔”声,浪费了大量的时间,杂乱的图像更增加了辨认的难度。
(2)课件中的内容过多过乱
多媒体的使用使地理课堂发生了质的飞跃,但也不要因追求内容的丰富和精彩而泛滥,例如:一句话可概括的事实报道,却截取一段新闻视频,转动的画面,纷杂的声音,既干扰了学生的正常思维,又摘自:毕业论文翻译www.618jyw.com
转移了学生的注意力。整个学习强化了学生去“看”,而弱化了学生去“想”和“做”,这种大容量的知识灌输,无疑又是“填鸭式”教学的现代版。不但引起学生的“消化不良”,而且隐逝了教师的知识魅力,同时也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

4.驾驭好感知规律和激趣策略,让地理课锦上添花

(1)直观形象与语言的正确结合,诱发学生的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的注意,包括对目标任务的理解,对事物的间接兴趣等。而言语能唤起过去的经验,更好地感知对象的含义。因此,言语与形象交叉结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起到引导与说明、总结和强化的作用。
(2)正确利用感知的对比律,充分发挥无意注意的积极作用
无意注意在学生学习中,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的作用,其积极作用可帮助学生轻松地获得和掌握一些知识和经验,对新异发生直接定向。其消极作用会导致学生离开当前注意的对象,而转向与学习无关的对象。
(3)正确运用感知的运动变化律和新异律,激发学生的有意后注意
有意后注意又称随意后有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它是教学活动中的主要形式。教学中,依托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有目的地促使学生的注意转化为有意后注意,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平台。
总之,“兴趣是成功之母,感知是最好的老师”。让我们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努力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唤起学生的兴趣,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作者单位 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独山一中)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