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作业对调整高中数学作业设计深思

更新时间:2024-03-26 点赞:21743 浏览:9685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数学的整个教学过程离不开数学作业的设计和批改,学生高效率完成数学作业是提高数学成绩的一个有效手段,也是检测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传统的高中数学作业以应试为风向标,通过“题海”战术来加强对学生的训练.尽管这么多年来,传统的高中数学作业设计对提高学生成绩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在课程改革和提倡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高中的数学作业设计要与时俱进,作出调整,才能更好地发挥出其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本文总结传统高中数学作业设计的弊端,探索用调整作业设计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高中数学;作业结构;调整;创新思维

一、传统高中数学作业设计的特点与存在问题

高中数学作业一般由习题组成,这种设计的特点和弊端主要体现在四方面:1.从执行方向看,传统的作业设计从教师——学生,学生处于被动的位置,主要根据教师的安排完成作业.2.从内容上看,教师的作业设计采取“一刀切”的做法,所有的学生不管接受能力如何,都要完成统一的作业,缺乏个性,难以适应各个层次的学生的不同需求.3.从时效性来看,传统的数学作业是教师在课堂结束后布置的,不利于加强前后知识的联系,无法体现学生深层次的思考与研究.4.传统的数学作业采取全批全改的方式,教师批改作业的任务量很大,而且为了节省时间,教师一般采取“对”、“错”来批改作业,学生拿到发回来的作业后,并不知道自己具体错在哪个地方,对于教师和学生双方而言,数学作业的效果并没有真正发挥出来.

二、高中数学作业设计改革的方向

1.提问式作业.提问式作业一般是指讲授新知识前,教师有针对性地提出思考问题,让学生预习.布置作业的时机从后段转向前段,有助于放手让学生共同讨论和研究问题,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传统的数学作业设计强调预习,但不强调提问,所以学生的主动性并不高,教师要改变侧重点,在布置预习提问式作业时,要注意设计提问.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三小节“交集 并集”时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
作业内容:预习交集、并集的定义和性质.提示:类比子集、全集、补集的相关知识并提出问题.时间:两天.要求:

1.提出问题;2.做相关笔记.

2.自选式作业.传统的高中数学作业设计没有分层的观念,教师统一布置给全班学生一起完成,并统一评改.苏教版《高中数学》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强调“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由于每个学生的个体发展、学习能力、接受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数学作业在题型设计上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度.具体的做法是:教师按照单元的知识点设计一份整体的巩固性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作业的最低量,具体题目的挑选由学生自由选择.
3.自编“测验”作业.自编作业在传统高中作业设计中似乎是一项不可完成的任务,但要提倡素质教育,使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就要放手让学生尝试一些他们觉得新鲜的事情,例如在章节的学习结束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自编“测验”作业,“授人以渔”,作业的设计由学生独立完成或者分组完成,教师的作用发挥主要体现在指导方面,或者提供一些题型参考,这样的训练能让学生把题型与内容联系起来.学生自编“测验”作业的过程就是学会知识的归类和整理的过程.自编“测验”作业由其他学生完成,学生之间互评互改,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4.探究型作业.探究型作业一般由教师布置,在章节教学完成后提供给学生,探究型作业的内容一般是综合题.探究型作业的特点是完成时间较长反馈相对延迟,并且对作业的评价具有开放性的特征.这种作业设计有利于提高学生广泛收集信息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
例如在抛物线学完后,教师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
作业内容:二次函数图象、幂函数和图象与抛物线的关系.提示:可查阅资料.时间:两天.要求:小组合作或个人独立完成.
5.写数学学习周记.可能很多人觉得写周记是语文科目才会出现的作业设计,但有专家研究表明,写数学周记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自我解释能力,让学生陈述学习体验能更好地研究学生的学,也能有效地改进教师的教学.
综上所述,传统的高中数学作业设计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功不可没,但在新课改的要求下,作业的设计也要进行必要的调整,才能提高学生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教师在实际运用中要辩证看待各种作业形式,尝试参考和运用以上的作业设计方式,争取有效提高数学的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陈永胜. 调整高中数学作业结构提高学习效果[J]. 才智,2010(29).

郑玉莲. 浅谈高中数学作业设计方案[J]. 教育教摘自:本科生毕业论文{#GetFullDomain}
学论坛,2011(16).
[3] 齐立伟,姚冬梅,薛有奎.高中数学作业现状及成因浅析[J].当代教育科学,2011(8).
[4] 赵东平.数学作业模式探索[J]. 知识窗(教师版),2011(1).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