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述创生语文教材创生智慧

更新时间:2024-03-05 点赞:25806 浏览:11957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教师在探讨教材“怎么教”的时候经常会踏入两个误区。误区一:教学内容=教材内容。对于缺乏课程开发意识和能力的老师而言,手中的教材即是课堂的教学内容,只要按部就班、准确无误地传授给学生,教学任务就算完成了。误区二:教学形式大于教学内容。或许因为大家都拿着大纲,捧着教材,隐约知道“教什么”,相比较而言,热衷于探讨“怎么教”这个问题的人更多,对教学形式的追捧远胜于对教学内容的探究。
然而“教什么”真的无需深入探讨,教师只需拿着教科书适当运用技巧进行讲解就行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前有叶圣陶先生提出“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后有王荣生教授断言“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再有近期掀起的教科书讨伐之风,无一不在告诉我们要审慎地面对教学内容,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和利用,择优而教,最大限度地拓展教学内容的张力。下面笔者就低年级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尝试谈谈教材创生的智慧。
【策略一】拆分(课例:苏教版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月亮湾》)
师:月亮湾究竟有多美呢?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生:……
(师根据学生描述依次将各种景物贴到黑板上。)
生:我还看到了桃花。
(师将一朵桃花贴在黑板上。)
生:老师!不是这样的桃花!
生:应该有很多桃花。
师:为什么?
生:因为书上说:河岸上长着许多桃树。
生:而且,树上开满了桃花。
师:(取出更多的桃花贴到黑板上)你们听得真仔细,听到了“许多”和“开满”。(指着黑板上簇拥着的桃花)看,这么多的桃花,色彩鲜艳,远远望去,就像——
生:一片灿烂的朝霞。
【创生智慧】
本课教材的特点是图文并茂,图画和文字相得益彰,为人们展示了一个如诗如画的小村庄。在介绍桃花时,课文用了一个比喻,“灿烂的朝霞”是学生相对比较陌生的东西。教者没有花过多的时间去描述什么叫灿烂的朝霞,也没有将教材整体地呈现给学生进行学习,而是从拆分图片开始,先出示一朵桃花,熟悉课文的学生立刻指出错误:不是一朵桃花,并以课文为佐证。这时教师再出示许多色彩绚丽的桃花,让学生区别,从中领悟比喻的精妙。
【策略二】联合(课例:苏教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悯农》)
师:再来看看课题中的“悯”,它的部首是——
生:竖心旁。
师:那它可能表达了一种怎样的心情呢?
生:我觉得是同情。
生:诗人李绅看到农民这样辛苦,劳动果实却被地主剥削了,很同情他们。
师:是呀,他们是值得同情的。其实在封建社会,受剥削的不仅仅是这些农民,在江边上还有这样一群打鱼人……
(出示《江上渔者》。)
【创生智慧】
对于学生而言,一节课仅仅学习这样一首简单的古诗略显单薄,因此,教者设计了一个课文延伸环节,将《悯农》和相关主题的《江上渔者》进行联合教学,学生通过《悯农》体会到古代劳动农民辛苦从而产生同情,再学习《江上渔者》,在多种方式的读中进行情感的迁移,深化同情。《江上渔者》是本单元练习中的内容,这样的联合也能体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有时候在教学中进行同类项的合并,进行同主题教学或板块式教学,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策略三】调序(课例:苏教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识字4》)
师:仔细看看,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生:……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词卡,带领学生认读,并随意贴在黑板上)
师:这些词语朋友我们都认识了,可是它们排得有些乱,谁能帮它们排排队?
生:(重新排列词语)
师:(请排列词语的小朋友们分排读词语)能说说你们为什么把这些词语拍成一排吗?
生:我把“观察”“采集”放在一起,是因为他们都是小朋友们的动作。“昆虫”是他们观察采集的东西……
师:也就是第一排词串让我们知道了小朋友们在干什么。那第二排呢?
生:……
【创生智慧】
识字课是低年级集中识字的重要方式,主要形式是“词串”,它并不是词语的简单堆砌,有其逻辑联系,如本课的四排词语,第一排交待了小朋友们在干什么,第二排则是昆虫们活动的地点,源于:毕业论文致谢词www.618jyw.com
三、四两排是昆虫的名称。教者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故意打乱顺序,让词卡随机出现,然后设计整理词语的环节,让学生在重组的时候探寻其内在规律,进行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的训练。如果单纯地将识字课的教学内容定位于教学生会识会写几个生字,就窄化了教学目标。
【策略四】补白(课例:苏教版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鸟岛》)
师:仔细读一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再对照课文插图,你有没有意见?
生:(自由读。)
生:我觉得这幅插图画得不好。因为没有画鸟窝,但是课文中说鸟窝密密麻麻、一个挨着一个。
生:而且我觉得鸟蛋也画少了,不是到处都是。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看样子是编书的叔叔阿姨们疏忽了。这样吧,同学们可以在插图上进行补充,让我们一起来让这幅图更准确。
生:(完善插图)
【创生智慧】
教材的文字或图画之间有的时候是不完全贴合的,教师用好插图,则会让学生得到意外的收获。本课例中的设计是源自教科书的一个不足,如果照本宣科可能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错误的印记,本课的教者的处理方式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放大不足,并放手让学生弥补。学生不但深入钻研文字,兴致高昂地进行修改,而且从中习得了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当然,补白并不一定非得针对漏洞,有时候带领学生在文本研读中潜入字里行间,挖掘其蕴藏的内涵,用上批注等学习方法,可以领悟教材的言近旨远。
【策略五】链接(课例:苏教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鹬蚌相争》)
师:今天我们不但了解了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故事,还从中懂得了一个道理,这就是寓言的魅力。其实这则寓言出自西汉时期的《战国策》,故事蕴含的道理还制止了一场战争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文言文的《鹬蚌相争》。
(课件出示故事图片以及对应的文言文句子。)
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试着读文言故事。)
【创生智慧】
任何语文知识都不会孤立地存在,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入解读文本,善于捕捉教材向外伸出的枝桠,找到可以进行链接的点,适度拓展,丰富教学内容。正如本课例,教者并不满足于讲完一则寓言,讲透其中的道理,而是将教材内容与原文进行链接,让教学内容横亘千年,有了教材做底子,学生接触文言、了解文言变得不困难。教者再穿插介绍当时的故事背景,让学生知道苏代用这个故事说服了赵惠王,避免了战争,体会说客的语言技巧,这样处理后的教学内容明显会厚重许多。
当然,教学内容的创生途径还有很多,因人而异,因课而异。教师不仅要做课程的执行者,也要做课程的开发者;教师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梅岭小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