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中平高中物理中平抛运动有效教学

更新时间:2024-02-06 点赞:3937 浏览:915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在有效的课堂教学下,物理教学价值才得到回归,学生才会真正得到发展。尤其是现在物理课时不足的情况下,要在比较少的时间中获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有效的课堂教学变得更加重要。
关键词:有效教学;平抛运动;高中物理;有效导入
: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2-326-01
高中的课堂教学在实施新课程改革后,课堂教学与从前有着许多的不同。但不论是传统的物理教学还是新课程下的物理教学或者是将来的物理教学,我们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永恒不变的,那就是让学生物理素养得到发展。在课堂上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教师的主导性。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在思想上有提高,在素质上有进步。

一、有效导入过程

方法1:生活实例导入、问题导入。
运用多媒体,由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现象入手引入课题。学生对平抛运动密切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所以我选取了飞机像灾区投放物资及飞机投弹的视频引入课题。先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这基础上把飞机上抛下的物体的运动进行研究。“实施空中救援的飞机为什么在到达空投地点的上方之前就把物资投下去,那么究竟离空投地点多远投放物资才能正好到达预定地点呢?这个距离究竟和什么因素有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要研究平抛运动。本节课我们要研究的就是平抛运动。发现运动的特点:初速度的方向沿水平方向,忽略空气阻力,整个运动过程只受重力作用。
方法2:实验导入。
利用平抛速落仪演示平抛运动,重复几遍,让学生对平抛运动有很好的观察。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小游戏,让学生用平抛速落仪将小球抛到固定位置。要求用两种不同方法,一是保持平抛速落仪在同一高度,可以改变水平距离;二是保持水平距离不变,可以改变高度。加强学生感性认识,为后面的学习奠定源于:论文致谢怎么写www.618jyw.com
感性基础。

二、有效精讲过程

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多向信息交互过程,切忌教师一人唱独角戏,采用灌输的方法将静态的物理知识灌输给学生,这样的话,学生只会机械的记忆,不仅不利于活跃课堂气氛,还会压抑学生的思维,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能力的发展。因此在实验验证平抛运动规律这个问题上,教师留给学生独立的观察思考和设计实验的空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满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1、化曲为直首先引导学生探究平抛运动的研究方法。曲线运动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运动,之前学生学会了处理直线运动的问题,例如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等。如今要研究平抛运动的运动规律,该如何研究呢?暗示学生用我们已有的物理学知识,来探索未知的领域。化曲为直,把未知的平抛曲线运动,分解成我们熟悉的直线运动。提问方式让学生根据受力分析等分别对两个方向上运动进行猜测:
①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初速度是否变化?将做什么运动?
②在竖直方向上物体无初速度,且只受到重力作用,将做什么运动?
师生总结,将平抛运动分解为水平方向与竖直方向:
①水平方向:初速度为,不受力作用。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水平速度不变,即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②竖直方向:初速度为0,只受重力作用,符号自由落体的条件。于是就做自由落体运动。
2、实验与探究:竖直分运动是否为自由落体运动在得出实验方法的过程中,不是由教师直接给出实验方案,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得出。在学习自由落体运动时曾采用频闪照相方法来研究,学生很容易提出类似的实验方案。这时继续引导:若两辆车齐头并进,知道其中一辆的速度是30m/s,能知道另一辆车的速度吗?提醒学生可以用对比的方法,学生就容易得出对比实验:AB两球同时从同一高度落下,A球做平抛运动,B球做自由落体运动。通过平抛演示仪,从小球的同时落地,就可以验证平抛运动的竖直分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这样,从实验直观上,进一步加深了平抛运动的化曲为直的思维处理方法,比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效果明显好很多。
也就是说在概念、规律教学中,教师应合理的创设学习的情境,唤起学生原有对相关知识和经验的认知。要着重设计概念的形成和规律导出的过程,了解规律的适用条件,知道规律的不同表达方式等,让学生不单是记住某些知识点,而是要感悟知识产生的原因和发展过程,从而有利于对知识点的深刻把握。

三、有效精练过程

本节课的有效精练,应达到的精练目标是:

1、巩固对匀速直线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理解、应用;

2、理解平抛运动的特点,以及分析方法------化曲为直;

3、根据平抛运动的规律,能够初步正确分析生活实例,进行简单的应用。

总之,有效教学是践行新课改教育教学的有效途径,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最佳途径。但是有效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全校性的系统工程。单凭某一个老师,某一个班级,是无法把有效教学的效用发挥出来的。相信,只要本着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良知和,全校师生共同矢志不渝推进,有效教育一定会大放光芒,教育教学事业一定会更上一个台阶。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