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引领体验——引领学生感悟数学知识

更新时间:2023-12-21 点赞:4168 浏览:98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体验——感悟是以数学教材为载体、以学生经历学习过程为核心、以人的发展为本的一种学习方式. 作为数学教师要为学生体验学习创设良好的情景,触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让学生有所悟,进行积极地探索、思考,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关键词】 体验;教学情景;探究;操作
数学中的体验学习是指学生个体在数学活动中,主动参与,智力投入,亲身经历,获得对数学事实和经验的理性认识和情感体验. 《数学课程标准》建议教师“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可见在体验中感悟数学知识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 作为数学教师要为学生体验学习创设良好的情景,触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让学生有所悟,进行积极地探索、思考,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体验——感悟是以数学教材为载体,以学生经历学习过程为核心,以人的发展为本的一种学习方式.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我是这样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的.

一、创设富有吸引力的教学情景,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

创设一个有利于儿童整体感知的数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体验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 例如在教学“可能性”时,我创设了有利于学生体验的互动比赛(摸球)情景:教师的讲台上有两个盒子,里面有8个球,教师在第一个盒子内摸球,请一名同学在第二个盒子内摸球,谁摸到白球为胜. 结果教师每次都摸到了白球,而学生有时摸到的是白球,有时摸到的是黄球. (学生不服气)
师:为什么老师总是摸到白球?
生甲:因为老师摸球前先摇动盒子再摸,所以会赢.
生乙:老师看到了盒子里的白球.
生丙:老师的盒子里可能都是白球.
让学生打开两个盒子,将球取出分别放入两个透明的袋子里,原来老师盒子中的球都是白球,而学生盒子中只有4个白球,其余的是黄球.
师小结:对,老师的盒子里都是白球,所以摸到的一定是白球,而你们的盒子里有4个是黄球,所以摸到的可能是白球,也可能是黄球. (从而引出课题——可能性)
像上面这样有利于体验的问题情景,使学生的心里迸发了好胜的火花,学生输了要比,比了又输,自然要追根刨底地找原因,在输与赢的矛盾中,学生的思维在活动中撞击. 当每名学生都沉浸在学习之中而忘却了自己曾是被迫而来的时候,这种体验无疑是快乐的,更能促进每名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感悟数学知识的形成

探究是感悟的基础,没有探究就没有深刻的感悟. 学生只有在探究的过程中才能感悟数学的真谛,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活动空间,让学生在这个空间去发现、去探索、去创造是十分重要的. 而自主探究,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 例如教学“秒的认识”时,首先,我引导学生观察钟面,在钟面上找到走的最快的指针——秒针. 接着,通过看秒针走动、听秒针走动的声音、随着秒针走动的频率数数、拍手等方式体验“秒”的实际意义. 再同时观察分针和秒针,体验“分”和“秒”的实际关系 (1分 = 60秒),最后,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脱离钟面的辅助作用进行再体验,进而形成初步的1分、1秒的观念,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如随“眼保健操”的音乐节拍做“眼保健操”,体验1拍用的时间就是1秒;闭眼数出60秒(3次);推荐一名同学跑50米再返回,估计跑100米大约用多少秒;估计“画一幅画”、“穿好一件上衣”、“跳绳20次”各用多少秒. 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切实体验到了“秒”的实际意义,建立了形象的有关“秒”的感性认识. 当提到“秒”时,在学生的头脑中就不再是一个无意义的时间概念,而是和数数的个数、拍手的次数、音乐的拍数等现实情景联系起来了,学生对“秒”的认识就有了一个鲜明具体的情景支持. 用“体验”的方法来学习数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密切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感悟到了数学知识的形成.

三、在操作活动中深刻体验,感悟数学方法的多样化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摘自:硕士论文答辩www.618jyw.com
.”现在的数学教学有一种新的提法,叫做“做数学”. “做数学”是目前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观点,它强调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现实的体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强调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性,认为学生的实践、探索与思考是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条件. 因而,适当安排一些探索性、操作性的能力题,让学生操作实验、自主探索,可以有效地使学生数学学习的方式多样化. 如教完“角的认识”一课后,我出了这样一道思考题:一张长方形的纸剪去一个角,还有几个角?在教学中,我有意识提供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讨论,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而且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多样化的解题策略与思路.

四、多给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给每个学生成功的机会,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中不断体验成功. 例如我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时,让学生通过比一比、折一折、量一量等方法进行自主探索,并将自己的发现写在黑板上,当第一名小朋友写上“我发现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时,其他小朋友的被调动起来了,他们再也按捺不住,纷纷走到黑板前写出自己的发现,这时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黑板上又出现了:“我发现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我发现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我发现长方形、正方形对折后可以得到三角形和其他的图形”、“我发现两个同样的长方形可以拼成正方形或长方形”……课堂沸腾了,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我只是在学生写出的各种发现中用红色粉笔圈出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就完成了板书. 当学生回顾探究过程,寻找自己的发现,欣赏自己的“杰作”时,脸上都表现出了喜悦的神情,在自主探索中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标,它可以帮助学生体会数学与身边生活的联系,了解数学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的信心. 学生运用自己在生活中的经验解决数学问题,解释生活现象,这种体验是自主的,个性的. 在教学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体生活积累,引导学生开展多姿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做数学中丰富对数学的认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与作用. 如在教学“乘加,乘减”后,我设计了一个“小小商店”的数学活动,商店里的圆珠笔每枝3元,书包每个40元、钢笔每支12元,文具盒每个8元. 如果给你带上50元、10元、5元的人民币各一张,请你决定买什么物品,应拿多少钱,应找回多少钱. 在课外实践活动中,让学生扮演买卖双方,模拟售货员和顾客“买卖商品”. 整个过程中,学生既要动脑编题、动手计算,又要动口表达意图,不仅有效地巩固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创设了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活动舞台,让学生仿佛就生活在一个数学世界之中,同时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中处处用数学.
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做数学”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中升华,是我们数学学习所追求的最终目标. 事实证明,只有通过“体验——感悟”的途径进行数学教学,学生获得的知识才是生动具体的、美丽鲜活的,学生才能体会到数学的巨大价值和无穷魅力.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