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研究性学习性学习在高校教学中与实践基本

更新时间:2024-01-13 点赞:29676 浏览:13359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提出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研究如何把创新能力培养融入高校教学当中。将研究理论成功应用于全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创新能力;高校教学
1671—489X(2012)30—0103—02
1 研究新的教育教学模式

1.1 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标在于改变传统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反复操练的单一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充分自主的探究性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的综合知识、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重学科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缺陷。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出理论知识扎实,具备创新思维及开拓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1.2 理论研究内容和方法

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依据在于全面理解和准确掌握正确的教育观和人才观,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既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直觉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塑造了自信和自尊。学生在接受系统知识的同时,也时时可用探索的目光来研究它,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独特理解和创新思考。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储存知识的顺从守规的思维,转变为乐于想象、敢于批判、大胆提问、标新立异、大胆质疑。
在理论研究中首先分析研究性学习与传统学习模式的区别及其特点,研究如何在高校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科学理论和行之有效的方法体系,探索如何把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融入日常课程的教学中,并将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到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等各个环节中。研究主要采用文献法、调查法、源于:论文格式范文网www.618jyw.com
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等科学研究方法。调查分析阶段主要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调研、学生问卷调查等途径。研究阶段主要探索研究性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理论和方法。同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改进方法。
2 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实践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在全校范围内开设的必修课程,涉及文科、理科各个专业。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课程教学内容要求不断地更新和扩充,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将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和方法体系融入全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在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建设、考试方法等各个环节进行改革,确保研究性学习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全面实施。

2.1 课堂教学实践

2009~2011年连续3年,在本校开设的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计算机程序设计等多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实践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和方法。在教学方法上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难易程度、抽象与具体情况等分别采用不同方式讲授,教师提出关键问题,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讨论。同时配合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部分采用CAI课件,增强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把科学研究引入教学过程,使教学过程变成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知识探索的过程。实践教学期间在学校理工科多个专业的各个学习阶段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态度、学习效果与收获等多项内容。2011年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班级进行抽样调查,喜欢并能认可研究性学习的学生比例平均为86%,学习兴趣和学习收获在实践前后分别提高了26%和35%。统计结果显示,学生认为主要收获是:促进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学会利用网络收集资料;学到更多课外知识;有利于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2 教学资源建设与考试改革

建设立体化教材和教学资源库,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改革。改革教材,形成一体化的,理论、设计、实践综合的,多种媒体结合的立体化教学资源系统:以主教材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思想的主体,以学生用书为学生提供实践指导,以教师用书记载和推广教学设计、教学经验,以案例教程及网络案例库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广泛的学习参考资源,以多媒体课件为学生自学提供支持。
考试过程网络化管理,全体教师通过精心分析重点、难点及其权重,共同建立涵盖面较广的试题题库,通过全自动考试系统进行无纸化考试。采用计算机管理,使学生考试更加公平、透明化、正规化,学生成绩的真实性得到认可。

2.3 网络教学模式

开展网络教学,学生可以随时登录网络,访问网络资源,并可与教师进行交流,实现教学资源网络共享。教师自制一批教学课件及讲义大纲,学生可自由下载学习。开展课外网络答疑。采用“网上作业”“班级用户群”等方式。如果学生作业达不到一定要求,可返回并要求重新完成。教师根据学生用户在网上讨论中的表现,进行一定的奖励,计入学生该门课程的平时成绩,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走向自主学习。分级教学在课堂上受班级组织、考试形式等客观条件制约不易现实,可利用网络资源尝试课后分级教学,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
3 结果分析与探讨
结果表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新思维能力获得很大提高。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可以充分为学生提供这方面的需求平台。在研究和实践中还发现,学生对协作学习的兴趣程度不够,还是习惯于教师指导下的学习,人际交往能力提高不明显,原因在于绝大部分学生由于长期接受“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而一时未能很好地适应自主学习,同时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时的经验有待于积累和丰富。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提高学习者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有效的教学模式。研究性学习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研究与实践,对于在高校教学中推广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方法,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以及推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教育与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杨永敬.浅谈对研究性学习的概念、原则的理解[J].中国科技博览,2010(13):34—36.
刘洋.关于高校研究性学习若干问题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1(6):45—47.
[3]吴薇,王竹立.大学生是如何协作探究的[J].开放教育研究,2011,17(6):69—81.
[4]常学洲,狄建茹.基于网络环境的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1(3):65—66.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